最早的祖先出自哪里:的本义并非生殖器
早期学者对甲骨文的称呼有“龟甲”“契文”“卜辞”等,但这几种称呼今天来看并不准确。“龟甲”强调的是文字载体,虽然目前甲骨文是以龟甲为主,但也有牛骨、鹿骨、虎骨、兕骨甚至人头骨;“契文”强调的是用刀刻画,但甲骨文也有用朱砂、墨块材料写成的,当时可能已经发明了毛笔;而“卜辞”虽然也是甲骨文的主要内容,但也有记事文字、表谱刻辞和刻字练习,所以还是以“甲骨文”称呼为宜。
一条完整的卜辞一般包括叙辞、命辞、占辞、验辞四部分。叙辞记录占卜的时间与执行的贞人、卜人;命辞记录占卜的内容;占辞记录商王的意见;验辞记录的占卜事项的结果。如今天台湾“中研院”史语所还收藏一块带卜辞龟腹甲,内容是“甲骨卜,,贞妇好娩嘉。王占曰:其唯丁娩,嘉。其唯庚娩,弘吉。甲申卜,,贞妇好娩嘉,不其嘉。三旬又一日甲寅娩,允不嘉。三旬又一日甲寅娩,不嘉,唯女。”(见《殷墟文字丙编》247)。
这两段话的意思是,甲申这一天时,卜人主持占卜,问妇好是否顺利生孩子?商王在看了卜兆后,说到底是丁日还是庚日生吉利呢?当天,卜人又问,妇好生孩子不吉利吗?过了三十一天后,甲寅日果然应验。为什么不吉利呢?因为生了个女孩。最后一句就是“验辞”,这是在占卜之后加上去的。不过,商朝这么多王,那这个“王”是谁呢?从一个“王”字当然是看不出来的,这就涉及到甲骨文的分期断代与历史考证。
从1928年即是王国维去世第二年开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进行殷墟考古,直到1937年进行共计15次的科学发掘。这十五次科学发掘共获得有字甲骨24922片、其中字甲22718片、骨2200片,此外还有刻辞牛头骨1个、鹿头骨2个、牛肋骨1个。与私人发掘相比,科学发掘明显有诸多优势,第一是保存的完好,第二是出土的明确;第三是集中的著作。这都为后来的甲骨文字释读、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
1933年,参与殷墟发掘的“彦堂”董作宾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提出根据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书体等十项标准对甲骨文进行断代。
董作宾把殷墟卜辞分为五期,其中盘庚、小辛、小乙、武丁为第一期;祖庚、祖甲为第二期;廪辛、康丁为第三期;武乙、文丁为第四期;帝乙、帝辛为第五期。这相对于王国维的论点又更进一步。此外,董氏在1945年还出版《殷历谱》,依据祖甲、帝乙、帝辛时期的祭祀卜辞总结出商代“周祭”制度。何谓周祭制度?简单说就是商王对先王、先妣轮流进行的五种祭祀,以十旬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地进行。
周祭制度的发现,提供了一个大体明确的商王世系表。这个世系表大体能够印证《殷本纪》的记载,从而证明商朝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也给我们补充了一些新的史料,比如除了先王的名号,还提供了先妣的名号,商汤(大乙)配祭的是妣丙,她就是商汤之后大丁的生母;还对传世文献提供一些新的解释,比如商王名号中天干十日的含义,从甲骨文明显可以看出,实际上这是先王祭日的名称,在每一旬中彼此不重复,“上甲三报二示”就是典型。
当然,周祭制度也提出一些颠覆性的认识。
比如《殷本纪》中我们都知道,商汤太子太丁早卒,由太丁之弟外丙、中壬先后即位,再传给太丁之子太甲;但是在周祭卜辞中,受祭的先后顺序却是大乙、大丁、大甲、卜丙,其中只有卜丙无配祭先妣,可见是旁系先王,与文献的外丙一致。但这里的关键并非是没有中壬,而是大甲即位居然在卜丙之前!大丁是否早逝不得而知,但很明显大乙、大丁、大甲三代是祖孙相传的,似乎证明“嫡长子继承制”在商初已经出现,而并非文献的“兄终弟及制”!
1930年和1931年,“鼎堂”郭沫若相继发表《卜辞中之社会》与《甲骨文字研究》,标志甲骨文研究进入综合论史时代。
唐兰称郭沫若“发其辞例”,更多是指其1933年的《卜辞通纂》与1937年的《殷契粹编》。实际上,郭沫若对甲骨文研究最大的贡献,还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古文字。郭沫若称自己“就诸家所已拓印之卜辞,以新兴科学的观点来研究中国社会的古代”,如在《释祖妣》中,郭沫若联系到早期婚姻,认为“祖妣”是“牡牝”的初文,来源于生殖崇拜;如在《释臣宰》中,郭氏又联系到奴隶社会,认为“臣”是首俯目竖的奴隶、“宰”是屋下执事的罪人。
郭沫若早期曾把商朝视为“金石并用时代”与“氏族社会末期”,在这样理论先行的情况下,其不少释文遭到质疑。最著名的一个案例,就是他认为“祖”的本字是“且”,而“且”象征的是男性生殖器,这实际上正是受到所谓“生殖崇拜”的影响。实际上,“且”的本义很可能只是一种切肉、载肉用来祭祀的架子(即“俎”的初文),引申为受祭的祖先。原始生殖崇拜可能会影响到商朝造字,但不能看见商朝文字倒推一定受到原始社会影响。
但总体来说,郭氏对于甲骨文研究贡献仍然杰出,并且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陈梦家先生总结郭沫若甲骨文考释的一大特点,就是不在于一字一词的发明,而注意卜辞文法结构;其考释的字不全是对的,但大体上是正确的;王宇信先生也说郭氏是“第一个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来指导古文字和古代史研究的学者”。这都使郭沫若先生不仅仅是一个古文字学家,更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澎湃历史专栏作者,网易历史专栏作者,百度ta说合作作者,全历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实体书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同舟共进》《北京晚报》《疯狂阅读》《醒狮国学》《百家讲坛》《威海晚报》等报刊杂志及自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