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

1958年秋天,20岁的内画学徒王瑞成与师父叶晓峰在北京做展演,朱德委员长亲临会场视察,当看到王瑞成的“屈子问天图”鼻烟壶时,不禁连连称赞。

朱德委员长握住王瑞成的手,亲切地说:你要像毛主席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再学习,要青出于蓝胜于蓝,要不断地鼓励自己勇攀高峰!

这番话,让王瑞成终生难忘,更抱定了向前辈学习的决心,随后,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王习三。

王习三要学习的这个“三”,是他师父的父亲、叶派内画大师叶仲三。

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1)

21年后的1979年,王习三成为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34位当选者中,最年轻的一位。

与他一同当选的,有景泰蓝大师金世权,瓷器大师王锡良。

艺术启蒙

王习三祖籍河北阜城(今属衡水),1938年生于北京。父亲王恩良经营一家鞋店,虽非大富大贵,却也衣食无忧。

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2)

幼年王习三与母亲、姐姐

童年的王习三最喜欢在佛堂流连,这里的塑像成了他的美术启蒙老师。父亲见他喜爱书画,就请自家账房先生做了他的老师。

账房先生擅长书画,极有耐心,经常手把手教他写字、临帖,这为他日后从事内画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3)

少年王习三与母亲、弟弟、堂哥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王习三路过天坛祈年殿旅游纪念品小卖部,被画有五颜六色图画的玻璃小瓶子吸引。

这是他与内画鼻烟壶的初次相遇,也是一世情缘的开始。

“这小瓶子里的画是怎么画进去的呢?”

以后,每次经过那儿,王瑞成都会去瞧瞧。瞧着瞧着,一颗种子已然在内心生根发芽。

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4)

青年王习三

小学、中学一年年顺利度过,王习三不断得到名师指点,一颗艺术的新星冉冉升起。

正当他踌躇满志想报考清华大学时,父亲在某次政治运动中,被处决了。

家中突遭巨变,打破了王习三的所有梦想。

内画天才

1957年,一场300人参加只招3人的工作考试,在刚刚成立的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举行。

王习三便是这3人当中的一个。

那时候,新中国百废待兴,内画鼻烟壶也几近灭绝。

为恢复老手艺,北京市政府成立了工艺美术研究所,把叶派内画大师叶仲三后人叶晓峰、叶奉祺请了出来,王习三有幸成为叶派内画第一位外姓弟子。

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5)

叶派内画创始人叶仲三

清末四大名家之一

王习三聪明好学,天分极高,很快就掌握了叶派内画的精髓,从开篇得到朱德委员长赞赏就能略见一斑。

画技渐进之后,王习三还大胆将猫猫引入鼻烟壶,他采用工笔“撕毛法”画出栩栩如生的质感,解决了国画写意技法画猫,形象呆板,缺乏真实感的难题。

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6)

王习三画的猫

外国专家鲍伯·史帝文斯说:他画的猫神态那样活泼,似乎马上要从壶里跳出来。

1966年,受父亲历史问题牵连,王习三一家被遣返祖籍阜城,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7)

劳动改造期间的王习三

为了给村里挣点钱,王习三拿出离京前藏起的三个鼻烟壶坯子,在自家的油灯下,用扫帚条做成画笔,蘸着四处找来的墨水,悄悄描绘起来。

半个月后,在天津外贸收购特种工艺品的科室,王习三用这三个画好鼻烟壶,换回来了九十块钱。

叶派内画使用传统的竹、柳钩笔,在使用中的有一定局限。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王习三自创了金属杆钩毛笔,笔杆的直弯随创作需要任意改变。

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8)

冀派金属钩笔

于是,具有典型“冀派”内画特征的金属钩笔由此诞生。

这一年是1967年,王习三29岁。

第二年,“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成立,专家们将中国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派。其中冀派内画仅仅发展了一年,已然初具规模、独树一帜。

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9)

1980年代的王习三在带徒弟

王习三在自己创作的同时,不断储备、培养人才,为内画事业的振兴,做出了卓越贡献。如今,冀派内画无论是规模、成就还是影响,都是京、冀、鲁、粤四派中最大的。

匠人本心

1987年,根据邓友梅获奖小说《烟壶》改编的电影《八旗子弟》开拍,导演李翰祥专程请49岁的王习三来演剧中的灵魂人物——聂小轩。

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10)

《八旗子弟》剧照

拿画本者为王习三扮

清朝末年,八旗子弟乌世保(陈道明饰)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又爱打抱不平,遭小人陷害被捕入狱,在狱中结识“古月轩”内画老艺人聂小轩。

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11)

《八旗子弟》剧照

左二王习三,右二陈道明

聂小轩铮铮铁骨,宁可自断手臂,也不为日本人画壶。

正是在他的感召之下,乌世保才痛改前非,洗心革面,潜心学习技艺,终成一代内画大师。

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12)

2015年《传承者》栏目

王习三陈道明“师徒”再同台

王习三虽非专业演员,却将聂小轩的角色刻画得极其生动、自然、形象。

或许,王习三并非是在演戏,他只是正常展现了一个内画艺人不忘初心的本色。

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13)

王习三一壶八德斋

王习三给自己的画室起名为“一壶八德斋”,并撰写楹联——“身润八德,志潜一壶”。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王习三一生坚守的信条,不管是从艺还是为人。

王习三擅于刻画人物,其创作于1972年的“竹林七贤”,线描丰富,色彩典雅,人物错落有致,景物层次丰富,意境深邃悠远,将魏晋风骨表现地淋漓尽致。

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14)

这件作品在2010年12月的翰海拍卖会上,以123.2万元人民币成交,创当代内画艺术品拍卖纪录新高。

而创作于1978年的“百子图”更是构图奇巧,独具一格:一群千姿百态的童子,有的在研究浑天仪,有的在琢磨赵州桥模型,有的在弹琴跳舞,有的在绘画习字,有的在看书弈棋。

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15)

像这个小瓶子里画一个百子图,脑袋也就芝麻粒儿大小,这是可想而知的,画完再换气,不然手略微一抖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而且壶口越小作画难度也就越大。

——王习三

末了还用工秀遒劲的书法题了一首相映成趣的小诗:儿时莫虚度,勤习效国术,赫赫栋梁材,昭昭青史著。以此点题,使作品更加完美。

后来,这件作品作为艺术珍品由国家收藏。

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16)

王习三为外宾展示技艺

在《八旗子弟》剧中,曾出现一套“历届美国总统像”内画壶,这是王习三历时两年,重新挑战自我的巨作,在加拿大第十五届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年会上大放异彩。

美国各大报纸誉为是“美国历史的缩影,中国艺术的结晶”。

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17)

1985年,这组作品获得“第五届工艺美术作品百花奖金杯珍品奖”,其中的里根总统像,还在其本人访华时,被国务院当作珍礼赠送。

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18)

此外,还有历代帝王系列、历代名人系列、历代国宝文物系列等等,王习三甚至还将景泰蓝、陶瓷等传世器型绘于鼻烟壶上。

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19)

以非遗的技艺保护非遗,以艺术的形式普及艺术。

这就是王习三作为一代宗师的坚持和努力。

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他因朱德一席话改名王习三)(20)

1993年,冀派内画发源地河北衡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之乡”。

2006年,衡水内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王习三被评为“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称号。

2010年,王习三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部分资料及照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