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教学任务(教学篇议论性文章导入)

议论,这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几乎占据了我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半壁江山(在我看来是这样)。很多关于议论性文章的基础知识,我们都运用在了自我日常生活中,那么它们如何系统地用专业术语来表达?或者从专业的角度看待我们的说理?

议论文的教学任务(教学篇议论性文章导入)(1)

何为议论性文章

何为议论文?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

何为议论性文章?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围绕一个话题,表达自己看法。

个人认为,相比议论性文章,议论文文体意识更强,格式更为规范,议论性更多。议论性文章,略显随意,可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在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议论性文章中,就有散文、演讲、书信等各种文体的议论性文章。

议论文的教学任务(教学篇议论性文章导入)(2)

但议论文与议论性文章的小异,并不影响它们的大同。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呈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即引论,本论和结论。这颇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结构顺序。

分类

论证方式的不同,也产生了立论和驳论不同的文章。

立论,即针对某个问题或现象,发表自身观点,并用充分的论据来支撑,使观点站得住,立得稳。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的议论文,基本上都是立论文。

驳论,顾名思义,即反驳、驳斥别人的观点。驳论同样离不开论据的支撑。

有的文章在驳论之后,还能提出自己新的观点,这是驳论与立论的结合。

要素

议论文的要素,可以说得上是它的核心与灵魂。论点,即观点、立场。这个较为简单,不再多说。

论据,即论证的依据。它可以是纯粹的说理,如同学校中的德育老师,以我们所谓的大道理的方式直接说理,进行思想层面的沟通,但我认为这样的说理,存在或大或空的风险,除非你是一个名人,或者具有高超的说理技巧,否则可能会陷入空洞的说教;论据也可以是一个例子,通过自身或他人的事件,来阐述其观点,但我认为这个例子必须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否则论据便存在虚假问题,更不要说支撑其论点了;论据也可以是一个表格,一张图片,一个视频……凡是可以证明观点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论据。

所以,我们一般所说的论据有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两种。

议论文的教学任务(教学篇议论性文章导入)(3)

论证,即说理的过程。这是一个融合了论点和论据的综合要素,也挺能考验人的论证水平。

关于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有很多,我们常见的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

道理论证:运用道理论据来讲道理的过程,即为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运用事实论据来阐释观点的过程,即为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运用比喻,来论述观点。

对比论证:通过两个及以上的事例的对比来阐述观点的过程

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权威人士的话来论述。​

议论文的教学任务(教学篇议论性文章导入)(4)

关于论证结构。

论证结构有层进式、对照式、并列式和总分式。层进式,我认为也可以叫递进式。在论证过程中,几个分论点,一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呈现出递进的关系。

对照式,顾名思义就是对比。分论点之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对比,正面与负面的对比,有与无的对比……对比,服务于观点的表达。并列式,即几个分论点之间是一种同等的并列关系,没有隶属关系,没有上下级关系。这是最为简单的论证结构。总分式,即分论点之间存在着总分、分总或总分总的关系。这个,其实有点像全文的结构方式。

议论文的教学任务(教学篇议论性文章导入)(5)

语言

最后还需提到议论文的语言。既然是议论文,要想他人信服自己观点,那么其语言需尽量准确、严密,如同说明文语言一样。不然,不小心的一个语言漏洞,便可能成为整篇文章的bug。


个人看来,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文章学习起来较为简单,绕来绕去都是这些点。所以,在弄清楚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议论文也就不攻自破了。下面这些文章,我们来啦!

利哈乔夫《论教养》

顾颉刚《怀疑与学问》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