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回忆挖蒜窑(滇锋儿时那些事)

儿时那些事

文/滇锋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转眼间我已为三旬老汉,迈入奔四之门。儿时那些事却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一、交通工具的变迁

童年回忆挖蒜窑(滇锋儿时那些事)(1)

铁环,暂且把它算作一种交通工具,因为它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我前进。正如今天许多人在星期四左右下单,收快递就是下周上班的动力之一,铁环就是儿时上学的动力,没有之一。二叔是位技艺精湛的电焊工,所铸铁环直径适当,兼顾平路与陡坡的路况特点,钢筋粗细适中,牢固而不失灵巧,手型握把是个人性化的亮点,小伙伴们羡慕至极。疾驰在山间小路、田间地头,一群小伙伴紧追其后,跑得满头大汗,玩得不亦乐乎。铁环倒下的那一刻,就是小伙伴们轮换之时,这是一种简单的快乐。

你,其貌不扬,却与众不同,你喜欢超越。你有梦想,你有力量,让子弹飞吧,只有天空才是极限,记住,你的名字叫做:弹弓!9527栎木弹弓,天然广阔栎木林,精选Y型树丫杈,黄金比例切割点,地道优质小牛皮,韧性十足橡胶带,向快乐的童年致敬。这段弹弓的广告词纯调侃,有点扯。说起弹弓,大哥可是一把好手,射术精良,每次出猎归来收获颇丰。至于我就是随猎侍从,干粗活的命,挑选质地坚硬、大小适宜的石块作子弹,穿越竹丛、摇动树枝、拨开草丛寻找中弹的猎物。一种头部有黑色微冠的鸟儿是主要的战利品,俗称“老黑头”,肉质红润,清香四逸, 瘦而不柴,待客佐酒必备佳肴。

童年回忆挖蒜窑(滇锋儿时那些事)(2)

美国西部牛仔是充满冒险精神、神秘色彩和英雄主义的人物,最酷的动作莫过于用左轮手枪射杀目标后,轻轻一吹枪口的火烟,帅气十足转两圈,轻松随手入枪套,策马扬鞭,疾驰而去,勇敢而干练,威猛而洒脱。这样的左轮手枪对一般人来说是不可遇的,也是不可求的,但玩具左轮手枪是可以有的,八发梅花形子弹夹,上膛扣动扳机,八弹连发真过瘾,没有放爆竹后的大量烟雾,却有爆竹火药味的少许清香,这感觉恰到好处。小伙伴有时穿起小警服,戴上大盖帽,把枪往腰间一插,这装束俨然警察叔叔。当然如果穿了没裤带的裤子,就只能顺裤贴身一插,现在想来风险挺高,裤裆里走火可不是闹着玩的,这狂野貌似西部牛仔。

随后一款配备塑料子弹的玩具枪火了,仿制枪模从54式手枪、沙漠之鹰、AK47、M4A1到阻击枪,种类繁多,应有尽有,比豌豆略小的七彩塑质子弹是共用的,可谓玩具枪的里程碑,开启了一个新纪元,一直改良延续至今。

三、游戏机的进化史

童年回忆挖蒜窑(滇锋儿时那些事)(3)

犹记得《旋风小子》中聪明伶俐的释小龙、调皮可爱的郝邵文在玩Gameboy情景,在看看今天他俩,只能感慨物是人非了,不知当时那游戏机是不是广告植入,不过随后山寨版的Gameboy畅销起来,这与今天的许多高仿名车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款游戏机囊括弹球、小蜜蜂 、障碍弹球、赛车、障碍赛车、射击 、贪吃蛇、青蛙过河等游戏 ,其中最经典的当属俄罗斯方块,背景音乐Korobelniki的旋律已深深地存在我的脑海里,速度与智慧结合,激情和快乐齐飞,不断挑战高积分、高难度。

童年回忆挖蒜窑(滇锋儿时那些事)(4)

“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学习机……你拍九,我拍九,21世纪在招手。”改自童谣的广告词标志着小霸王学习机的横空出世,堪称经典之作,当时风靡一时,至今难以忘怀。那时电脑还没普及,乡镇里的电脑应该是屈指可数的,从功能上可以说它是电脑的雏形,具备键盘指法练习、五笔教学速成、汉字编辑与录入等功能。当然对于游戏控来说,最重要的功能是游戏卡。坦克大战:火力无敌卷钢板,误伤秒灭大本营;超级玛丽:见证马里奥兄弟从小到大、从弱变强;双截龙:比利和吉米的复仇故事;魂斗罗:身临其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影子传说:侠骨柔情,忍者元素,英雄救美……画风各异的游戏都是良心之作,经典耐玩,承载着80后满满的回忆。

童年回忆挖蒜窑(滇锋儿时那些事)(5)

乡镇里赶街天,村里稍大的伙伴说带我们去个好玩的地方。一进门,一群孩子围着一台柜状“电视机”,水泄不通,隐约可见前排中间两个坐在高凳上的小伙,传出时快时慢的拍打声,旁边围观的伙伴也不时大喊着“打”、“跳”、“踢”,这场面、这气氛让我略感兴奋又充满好奇,问过村里伙伴,才知道这叫街机,据说高手正在过招呢。名将:刀术精湛的木乃伊,集火电于一身的上尉,灵活潇洒的忍者,高端霸气的机器娃娃,卡位打、对甩BOSS、吊打机器人;恐龙快打:各种各样的恐龙是主要的卖点,黄帽翻身倒钩踢翼龙,大块头流星拳痛锤暴龙,性感小妞绝招旋风脚,冷门白人擅长回旋拳;街头霸王:各国高手齐聚一堂,汇集了中国功夫、跆拳道、空手道、柔道、相扑、摔跤等主流武术,白风、红风、电老警、拳王都是热门角色,每个角色都有相应的国籍和游戏场景,让我初识了一些异国的文化和特色;拳皇97:将格斗游戏推上又一个高峰,引领格斗新潮流,草薙京、八神庵是比较知名的两个角色,牢牢统治了游戏主题文化衫的大半江山。一次致命一击或者一场胜利,大伙只会说“牛”和“好”,如果会,此时此刻值得振臂高呼“YEAH”或者“YES”,激动兴奋的心情就更畅快释怀了。

四、电池盖的真正用途

不知何时电池盖的游戏悄然兴起,长臂猿电池是老式银色电筒的标配,它的电池盖就是“干士白”,“钻军”电池盖中间有一圈窄而凸起的棱,“万光” 中间是一圈稍宽而圆的凸棱,一种蓝色的电池盖极少见,有种很大的电池盖也非常少,估计是某种设备的电池,物以稀为贵,后两种能拥有就很拉风了。万光>钻军>干士白 ,至于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就记不清了,根据总数的大小决定游戏的先后顺序。至于玩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翻盖”,将玩家每回合所有的电池盖堆叠起来,深吸一口气,吹翻多少就可以收入囊中,吹气的大小、位置、长短都是重要因素,瞄准底部、舌送气至唇、短而快吹气的方法更胜一筹;另一种是“撒三堆”,将所有电池盖堆叠于手中,用巧力掷出,成三堆就赢了,否则就只有循环作战、轮番上阵。用一根长绳子穿过一个电池盖的孔然后系紧,其它的电池盖就可以穿在绳上,那一串电池盖挂在腰间或胸前,宛若古代的一串铜钱,对于小伙伴们来说,一串电池盖的高度不亚于今天钱包里RMB的厚度。

五、玻璃珠的正确打开方式

童年回忆挖蒜窑(滇锋儿时那些事)(6)

今天玻璃珠在各种活动中玩得不少,主要的玩法就两个:跳棋和夹玻璃珠。既然是玻璃珠,就要让它滚起来、撞起来、动起来,所以它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弹玻璃珠。而弹玻璃珠的玩法也是两种,一种是互击玻璃珠,在院里、在路上,两人将玻璃珠随意掷在地上,然后石头剪子布,谁赢谁先,虽说随意亦有博弈,掷太近先手得利,反之亦然,击中对方即可赢得一颗玻璃珠;另一种是在地上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在六七米远的地方划一根横线,参与玩家出玻璃珠,在三角形内对称分散摆放,谁出得多谁先手,然后人手一个玻璃珠,依次从横线处往三角框弹,将框内玻璃珠弹出就是自己的,还可以继续弹。

六、象棋的推广

“炮打翻山车走弦,马踏斜日象飞田,小兵过河横直走,相士不离老王边。”这句童谣般的入门口诀,对于会玩象棋的朋友都耳熟能详。孟老师的两孩是我们的好伙伴,他家是村里各种新鲜玩意儿的发源地,“小霸王游戏”的格斗场,象棋爱好者的集散中心,有事没事我们都会去串个门。自己下棋的时候经常一头雾水,旁边总有人指指点点,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后来新象棋的楚河汉界旁有句“观棋不语真君子,起手无回大丈夫”,大伙都自觉不少,偶尔也会耍个赖、插句嘴。

姑爹是位象棋高手,有次吃光我的棋子,只剩老将,光杆司令只能坐营待毙,用小卒来捉弄我,将军⇋做将,其实就是一个循环,只有认输才行。我已无奈认输,可他就是不肯,他就像在写无限循环小数那样无聊,直至手酸不想写,捉弄我N个来回,我技不如人,强忍泪水,他绝对是故意的,是违反职业道德、违背竞技精神的。这经历至今心有余怨,但也鞭策着我进步。

陀螺、绿皮发条青蛙、橙色黄绿纹小皮球等都是那个时代的符号,同龄人都有共鸣,在此就不再细述了。那时没有辅导课,没有兴趣班,只有上课和玩耍,不知是童年的纯真还是物质的贫乏,对于少不知事的我们,在物质上解决最基本的温饱就无欲无求,在精神上是自由、快乐、充实的,那样美好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童年回忆挖蒜窑(滇锋儿时那些事)(7)

【作者简介】:金之彪,笔名:滇锋,男,汉族,1986年生,大学学历,云南省牟定县人,现就职于丽江市永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品不多,文风随性、自由。

本文审校:齐 速

本文图片:董 丽

本刊主编:张裕华(齐速)

中国-中山文苑公众号(齐速啃书会)出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