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冷榨基础油(从师徒传承到父授子业)
韩云在榨油 本组图片 东亚经贸新闻记者 王振东,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手工冷榨基础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手工冷榨基础油
韩云在榨油 本组图片 东亚经贸新闻记者 王振东
韩云在挑选豆子
韩云和儿子在自家油坊前为网上订单装油
韩云在油桶前辨别油的成色
韩云在存油桶前
“什么是工匠?是先有一个很好的主意,经过刻苦的努力,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人,都可以称之为工匠!”我国著名文化学家、吉林省非物质遗产专家组组长曹保明老师对于工匠一词,有着自己的理解!昨日,记者走近了一位传统工匠的故事!
他叫韩云,61岁的他身体硬朗,自打从师傅那里接过传统笨榨豆油的手艺,在他的骨子里,就从来没把大豆与豆油的关系遗忘,也许文化不高的他,不知道工匠精神是为何物,可他却悄无声息的把这种精神传递到自己儿子的内心深处……
油的香味 源自从不含糊的榨油手艺
昨日,长春市朝阳区永春镇柳家村莲花泡屯的一家油坊内,61岁的韩云和他29岁的小儿子韩天龙没有被恶劣的天气影响到,因为,在他们的小作坊里,满是葵花油的香味儿……
15时许,记者来到“韩家油坊”前,见到了韩云的儿子。“我叫韩天龙,韩云是我的父亲,他正在榨油呢,快进屋。”这个看起来年龄不是很大的小伙子有着在他这个年龄段罕见的憨厚。记者随之进屋,迎面而来的,便是油香。
“这么香!”刚从灰尘中摆脱出来的记者,对突如其来的香味非常敏感。“我父亲正在榨葵花油,之所以这么香,是因为我家一直都是笨榨的,这可是老手艺啊!”说起家里的手艺,韩天龙脸上挂上了自信的笑容。
与油结缘 13岁为挺起一个家去拜师
韩家油坊面积不小,油坊与起居室相连,记者走进时,韩云还在忙活着,看见了记者,他放下了手头的工作,热情的示意记者坐下,韩天龙则规矩的为父亲和记者倒水,站在一旁。
“十年前,我的油坊就开业了,大约在2012年时,我们扩大了面积。”韩云对记者说,虽然开油坊只有十年时间,但他与榨油的缘分,还要从他13岁说起。
“我1955年生人,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我父母身体都不好,在我13岁那年,哥哥们都有了外地的工作,姐姐也出嫁了,那时我就下定决心,要顶起这个家。”韩云说,虽然那时的他还是个学生,但身体好,他利用课余时间,在当时的新立城镇丰收村学习榨油。
“当时用的是第一代榨油机,得用手搓豆子,现在我还记得那时的感觉。”韩云说,为了学习榨油,他拜了丰收大队一个油坊的袁师傅为师,年少的他坚持榨油两年,有时还因为榨油劳累,起不来炕。
手艺出众 靠榨油本事成为生产组长
后来,韩云的课业任务重了一些,就不榨油了,直到1974年7月4日,韩云高中毕业,他又重新榨起油来。“高中毕业时,我因为榨油的手艺还成,来到了义合大队林场,在那里,当了一个生产组长,还是榨油,这一干,又是两年。”韩云对记者说,那时他们榨油,榨油的机器有了一定的改良,但是还是需要人工。
“那会儿的榨油机,有点像石磨,一层一层的,把大豆放在夹层中,上边铺稻草,最上面有个螺旋,需要八个人同时转动螺旋,才能榨出油。”回忆起当年的榨油经历,韩云的双眼中,写满了故事。
曾经放弃 邻居的信任逼他重操就业
2006年,韩云离开了村书记的岗位,“干油坊,让传统手艺发扬光大!”未多考虑,韩云做了决定,于是,他和儿子在网上买了一套榨油设备,可是,现实却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
“机器到手后,我们就开始磨合,但是时隔这么多年,榨油机不再是原来的样子,我投入了一万斤大豆,却没有榨出一滴油,后来请来厂家的技术工人一看,原来是榨油机的问题。”韩云说,这油,不榨就不榨吧!
但是,之后的一天,一位邻居来到了韩云家中,给了他三万元钱和很多大豆,点名就要吃他家的油。“我好几次说把钱退给邻居,可是他就是不同意,没招了,我和儿子来到长春站前,找到了一台合适的榨油机。”韩云说。
“这个机器买回家中,经过短期的磨合,真的榨出了油来,我一尝,真还是原来的味道!”韩云说,而他的油坊也随之开了起来。
爱上发明 自制方便榨油的小机器
韩云的小儿子韩天龙告诉记者,现在他家的油坊一天最多能榨出500斤油,每一斤油都是笨榨而成的,虽然传统工艺产量不是特别高,但是父亲却是一个能够提高产量的发明能手。
“为了加快生产效率,并节约购买成本,我父亲发明了灌袋机,上料机,过滤器,风车子等很多机器,自己做出来的东西,用起来顺手,维修起来也方便。”韩天龙说,父亲最大的发明是一个净化罐,没有什么文化的父亲竟然通过勾股定理,做出了净化罐的底座,记者观察这个底座,也发现它非常稳当。
手艺传承 小儿子接过衣钵
然而,这位老油匠毕竟已经61岁了,他希望自己的手艺有人传承,让他欣慰的是,小儿子韩天龙愿意接过他的衣钵。
“现在,我不光学习传统的榨油手艺,还自学营销,只有让人们吃到这油的味道,才能肯定我们的传统手艺,才能让这手艺不被时代埋没。”韩天龙说,父亲从来没有对自己讲过什么工匠精神,但是他感觉自己的心里正慢慢的种下了工匠精神的种子。
专家评论 韩云有文化遗产典型意义
对于韩云,正在出版《吉林工匠》一书的我国著名文化学家、吉林省非物质遗产专家组组长曹保明,也有自己的评价。
“第一,韩云的工匠技艺是属于师徒传承,这符合文化遗产的传承走向,而且清晰地传承了油匠的技艺。第二,他的技艺的传承有着传统的代表性。第三,他的工匠品质能够传承和发扬,作为民间工匠和传承人的道德品质,保持着传统的思想性和道德性,具有文化遗产的典型意义。”曹保明说。
东亚经贸新闻记者 常麟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