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哪个国家最强(天下到底有多大)
【梗神历史五十三】
百姓:今天如厕怎么收税?税官:今晚8元1升,明天进入9元时代,你们赶快连夜撇宝吧!
【周天子,听说天下都是你的,那天下到底有多大呢?周天子: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
世袭制的特点,就是传位时间久了,一定会碰上傻子。周朝也不例外,文王武王开国雄主,成康之治首次盛世,之后的几代周王也是没有闲着,四周诸侯邦国林立,外圈是蛮夷戎狄,征战的硝烟从未停息。虽然帝业中规中矩,但也算是平稳过渡。直到周厉王的出现,让天子脚下的地盘都开始不稳起来。
你听周厉王的谥号就知道,这一定是一个很厉害的王,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典型代表,在他的统治期间,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事件,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可不是指全国人民总罢工,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国家的概念,从古代地图上可以看出,和稍大一点的诸侯国相比,周天子控制的地盘相当于多少呢?可以用一首歌来形容,“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啊~五环~你比六环少一环…”
所以国人暴动,也就是国都里面的人造反了。当时城里的人称国人,城外的人称外国人…啊!不对,城外的人应该称为野人,还不如外国人好听呢。
【周厉王:明天开始,私企全部收归国有】
由于历代周王连年用兵,到了周厉王时期,国库已经空虚,而周厉王偏偏又是一个脑袋不太灵光的大王,制定政策特别喜欢拍脑门。
脑袋本来就不灵光,还偏偏喜欢拍脑门做决断,那政策的可行性就可想而知。这时候还赶上有佞(nìng)臣荣夷公教唆,把周厉王那个脑门给拍的,啪啪作响直冒火光。
相传周朝施行井田制,把田地像井字一样格式化,然后将小块地分给百姓耕种,虽然地给你种,但是产权归我。
井田也分公田和私田,地主和农民都知道,凡是国企,效益都很难搞好。马无夜草不肥,既然有私田,那公田肯定肥不了,国家税收越来越少。
为了填补空虚的国库,周厉王携手荣夷公修改宪法,以史无前例的创新角度去制定法规细则。
周厉王掰着手指头算,森林里的花草树木包括菌类都是国家的,水里游的鱼类、地上的爬行动物、两栖(qī)动物、哺乳动物,还有会飞的鸟类,昆虫类…厉王自己在那念叨半个多小时,最后把荣夷公的脚指头都算上了还没说完,可见其贪欲之强。
【周厉王:拉屎也要按斤收费,憋不住的去APP贷款】
最后还是荣夷公够绝,直接告诉厉王,说你这么按科属纲目来分效率太低,直接就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只要是喘气的都要交钱。喘气要交喘气钱,喝水要交喝水钱,就连拉屎也要按斤收费。要是没钱怎么办?开发一款适合百姓贷款的APP,从手指缝里也要把他们的钱给抠出来。
这样一套政策发布下去,老百姓的反应可想而知,大家平时在一起聊天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去问候厉王的家人。
厉王知道之后,也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在深刻反思过后,为了不使百姓怨声载道,厉王又紧急颁布了一条补充草案,速速高薪招聘一支督察队,给每位国人标配高级督察一名,这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若是还敢有人议论我的政策,立刻收监。
【周厉王还会用三十六计?他用的是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答:第三十六计】
吐槽本来就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解压方式,现在厉王连老百姓说话的权利都给剥夺了,那大家就只能在大街上眉目传情了。后世也不乏特务盛行的朝代,周厉王也算是这方面的老祖宗了。
现在国人上街,家家户户都是眉来眼去暗送秋波,天天不敢说话,时间久了谁也受不了。终于民愤达到了一个临界点,你周厉王不是不让大家说话么?可以,人们默默的、静悄悄的拿起了自己家的锄头、木棒、大铁棍子来到厉王家门口示威。
再怎么说厉王也是王,见过世面的人,能怕老百姓么。立刻怒发冲冠拍案而起,“给我调兵镇压”。可此时哪还有兵可调,他要调的兵都正拿着大铁棍子在下面示威呢!
周厉王不愧是大王,智谋广远,一看调兵不行又出奇谋,用了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计。厉王的计策十分成功,屁滚尿流的渡过了黄河跑到了彘(zhì)这个地方,我们都知道彘这个字,除了地名还当作猪讲。
【召穆公:你们要打死昏君的儿子?来来来,看看打死我儿子行不行】
厉王自己是用计逃遁了,可国人的怒火还没有消散,所谓斩草要除根,昏君的儿子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找不到厉王大家就要打死他儿子。
那这种祸及家人的复仇方式是否得当呢?不好说,因为父王作孽被杀,儿子替父报仇的事情历史上也有不少,我不管我爹是不是坏人,反正他跟我好就行。一般情况下,只要正统太子还在,保皇党稍作整顿便可拥护太子伺机向百姓反扑,所以气愤的国人说什么也要打死这个隐患。
忠臣召穆公一看情势危急,立刻挺身而出,对国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家听了召穆公之言也是深以为然,纷纷表示我们不是想要造反,只是单纯的想要打死厉王的儿子。
召穆公一看,怎么说都不行了是吧,你们不就是想打死儿子么?谁的儿子不是儿子,你们看看我的儿子怎么样,白白胖胖,你们下得了手就打死他吧。
国人闻言,纷纷泪目,让自己的儿子代替暴君的儿子赴死,真乃千古忠臣。大家为了成全召穆公的忠义美名,一起冲上前去,一人一锄头,含泪将召穆公的儿子打死,自此风波稍渐平息。
国不可一日无君,大家在议会上激烈争论过后,决定由周定公与召穆公一同摄政,史称共和行政。
【周厉王:百姓们,乡亲们!都是你们的错,你们错在不老老实实让我一直施行暴政】
话说厉王在彘地寒酸度日,周公、召公时常派人给他送一些旧衣服、旧家具,厉王靠这些二手物品糊口。
那作为国人暴动的始作俑者,厉王有没有为自己以前的失策而悔恨呢?当然有,他后悔自己政策失当,没能有力的把国人按在地上使劲的摩擦,以至于让国人钻了空子,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给每个国人跟派两个高级督察。
所以说,放眼历史,能够自省(xǐng)的昏君暴君几乎没有,我们从上帝视角来看,觉得人民已经在高压之下要爆了,为什么统治者还不知道反省呢?可如果你从昏君暴君的角度思考,我为什么要反省,政策本来就是我制定的,这个效果就是我想要的,如果说这里面有错,那也一定是别人的错。
所以在我们看来觉得是顺理成章浅显易懂的道理,而厉王却至死也没有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我们把国王打败九十九次,他仍然是国王,在他之后,他的子孙也仍然是国王...】
昏君不能自知自省,而旁观者是否都能清楚的认识到问题呢?纵观历史,昏君暴君的儿子继位一般都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以史为鉴,为忠良平反,同时采取缓和的政策保境安民,而另一种则是伺机反扑,毕竟太子的头衔就有无穷的潜力,调兵遣将,王朝复辟,回头算账。
历史上有句名言说得好:“我们把国王打败九十九次,他仍然是国王,在他之后,他的子孙也仍然是国王,但如果国王哪怕只打败我们一次,我们就将统统被绞死,我们的子孙将变为奴隶。”
这句名言在历史上虽然被评价为消极的话,但这里面的道理可以贯穿几千年的帝制时代。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龙椅上哪怕摆的是一块木头,上面也要刻着刘字。
而周朝就是非姬姓不王,国人再有正义感,却没有正统性,就算你把周厉王撵走了,你也不敢去做他的位置,因为你知道那个位置坐不稳,椅子下面是个锥子。
你是国人,是城里人,但城外还有野人呢!外地还有诸侯呢!外圈还有蛮族呢!想要天下归心必须要经历数十载的漫长过渡。
【成也宣王,败也宣王】
所以说,国人的这次行动,更像是一个刺客对国王的暗杀行动,在国王内室将其暗杀,不给国王调兵遣将的机会。而刺客无论是否得手,下场一般都很惨,不是自杀就是他杀,没见过哪个刺客杀了国王就变成了国王。
而国人暴动就和农民起义一样,根本不会有什么美好的未来,因为组织松散,没有强力领军人,所以都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当卫国国君卫武公将军队开到城里之后,国人们也就一哄而散了。
多年以后,周厉王客死他乡,那个差点被国人打死的太子姬静继位,这就是周朝的中兴之主周宣王,一听这个谥号宣字就是一个美称。
难得厉王的儿子没有受父亲基因的影响贪得无厌,也没有要向国人算总账的意思。这样一个懂得自我反思的君王,必定不会让王朝衰落。
宣王改革朝政,分地给百姓和奴隶耕种,在国富民强之际又对外用兵,让夷狄臣服,使诸侯再次尊重周天子。
可凡事都有两面性,国家连年用兵,即便败少胜多也是极大的消耗了国力。宣王在位期间还进行了人口普查工作,纠正了许多权贵阶级吃空饷的问题,但这些措施依然有它的两面性,宣王动了权贵的奶酪,虽然富了国家,但也和贵族们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宣王晚年也是愈加独裁,不听忠言,滥杀大臣。最后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天子威严也损失殆尽,周王朝进一步走向衰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