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为什么能当小品王(赵本山依然是喜剧天花板)
赵本山
文 | 史谈a
编辑 | 史谈a
前言赵本山离开春晚已经十年,这位小品之王虽然阔别舞台多年,但他表演的小品经典程度仍然是天花板级别。
之前有人拍到照片赵本山和陈宝国一起去建筑工地,赵本山的打扮十分赶时髦,头上戴的粉帽子也十分扎眼。
但是赵本山走路的时候却让比他还大一岁的陈宝国搀着,也让我们这些看着他小品长大的人感到揪心。
赵本山被陈宝国搀扶
作为21次登上央视春晚的小品之王,离开这个舞台后赵本山每年的回归传说都会引起无数热议。
时光催人老,小品之王如今变成了头发花白的老人,我们今天来回顾往昔见证一下小品之王是如何诞生的。
童年赵本山的表演给人最大的一种感觉就是接地气,他是以近乎原生态的方式获得全国观众的喜爱的,在大部分的采访中,赵本山都把原因归结为他的童年生活经历。
上世纪60年代的辽宁铁岭莲花乡,童年的赵本山经历了饥荒之中母亲的意外去世,父亲逃荒中留下了他和盲人二叔学艺卖艺。
赵本山的二叔
饥荒时期吃百家饭和反复寄人篱下的童年,跟着盲人二叔走街串巷卖艺讨生活,都可以作为他对回答自己表演接地气的答案。
赵本山从来没有拜过什么师门,赵本山曾说过,盲二叔的二胡是他童年的玩具,扶着二叔到处卖艺的经历是他的珍宝,生活就是他的老师。
然而这个答案并不完全正确,这个解释看似把赵本山的成就归结于苦难童年造成的,但能让赵本山从民间卖艺人到春晚小品之王的逆袭,绝不仅仅于此。
小有名气
年轻的赵本山
除了童年的经历之外,更容易让人理解的另一个动力,就是赵本山在青年时代对离开农村的迫切渴望。
据赵本山的同乡描述,他从小在乡里就表现出了非常不安分的一面,他对农村里最基础的务农生活刻意逃避。
从打小抗拒下地干活到加入村里的宣传队,赵本山唯一的理想就是能进城,能走出村里,无论干啥活都无所谓。
1982年赵本山25岁,他终于等到了这个进城的机会,在拉场戏《摔三弦》中他扮演了盲人,高超的演技彻底震撼了街里街坊。
《摔三弦》
因为扮演盲人的形象夸张冒犯到了盲人协会,当地的盲人协会曾经上门要挖了他的眼球让他试试当真盲人的感觉。
抛开盲人协会对他的误会,整个铁岭也发现了赵本山这个喜剧天才的宝贵,1986年赵本山和潘长江一起演了二人转曲目《大观灯》。
赵本山和潘长江两人分别饰演瞎子和瘸子的丑角,数千场的演出中赵本山经常从白天演到晚上,之后也从农村县城演到了省会沈阳。
表演《大观灯》的赵本山和潘长江
反复打磨的包袱串场,舞台上的即兴发挥不仅让赵本山摸清了不同观众的笑点所在,也掀起了最初沈阳一票难求的“本山现象”。
如今他们两个人都已经年过花甲,一个让我们在每年大年三十看春晚的时候都会想起,另一个却因为网络直播闹出的风波晚节不保,实在是令人唏嘘。
前无古人的舞台表演实力赵本山这一时期表演的的拉场戏和二人转可以说是后来小品艺术的前身,也为他后来在春晚语言类节目的亮相埋下了伏笔。
赵本山从走街串巷的民间艺人到走进剧场舞台的二人转代表人物,直到最后成为每年春晚占据黄金时段的小品之王。
他的那种接地气贴近大众生活的喜剧套路和表演方式收获了无限的笑声,这也依赖于他在这段时期锻炼出来的一种控场能力。
赵本山表演二人转
在全国人民大年三十同时收看春全程现场直播的春晚舞台上,赵本山拥有可以说是恐怖的临时救场能力。
例如赵本山有次因为嘴瓢导致的台词轻微卡顿,就让人分不清他是演了一个东北农民因为着急而嘴瓢,还是赵本山自己真的嘴瓢失误了。
巧妙的是,赵本山每次台词有一丁点不顺或者卡顿,他的下一句马上就能调整过来并抖一个可以让人开怀大笑的包袱。
2006年春晚小品《说事儿》中,赵本山一上场就忘记拿包,在宋丹丹惊慌的目光追踪和小崔察觉大事不妙的眼神里,他若无其事的走出镜头把包拿了回来,在完全不影响整体观感的情况下化解了舞台危机。
《说事儿》中赵本山起身拿包
除了控场能力之外,赵本山成为春晚上不可替代的小品之王,还体现在他在人物拿捏的背后充分体现了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情感逻辑。
赵本山在春晚上的编剧何庆魁,曾写了《昨天,今天,明天》、《卖拐》、《拜年》这些经典小品,他这样评价赵本山:
“我的剧本就只是8分,但赵本山对角色的把握能力能把它演成12分。”
对于一个十几分钟的小品,需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故事串联起来,戏剧性的冲突过度密集就会让一个小品变成一场闹剧,表演过火会导致滑稽,煽情太重会让人闹心。
编剧何庆魁
一个小品在春晚舞台上获得全国人民的好评,更需要编剧和演员在台下和对应现实生活的细致了解以及剧本的反复打磨。
台下十年功赵本山在舞台上的表演充满了轻松自然,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感觉不像演的,每次提起赵本山的脑海里的形象总是一个带着帽子的诙谐农民。
这种效果的产生其实就是赵本山在台下对角色的严苛把控,在赵本山这种专业的态度下,一个角色经常需要反复调整,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2007年的春晚小品《策划》中,关于黑土最后如何对待两万块钱的去留问题上,赵本山就和宋丹丹有过分歧。
小品《策划》
在讨论中宋丹丹坚持认为最后黑土以一个淳朴农民的身份,最后拿走这两万块钱会引起观众的不适,不能拿。
赵本山则认为按照生活惯例来说黑土一定会留下这笔钱,甚至给黑土二十万黑土都会留下,他认为这才是生活才是现实,不拿钱太过理想主义。
另一方面整个小品就是在讽刺媒体策划炒作的恶劣现象,赵本山认为最后的结局就应该是煽动策划炒作的牛策划吃亏。
在彩排版本里,黑土通过了掌握公鸡在餐桌上的定价权,从被策划变为反策划,拿下了牛策划的两万块钱,塑造了投机分子自食恶果的下场。
小品《策划》
最后这个来自民间艺人和学院派艺人的分歧被进行了折中,黑土最终将钱的去留权给到了牛策划,呈现在正式的春晚直播舞台上。
这个结局应该是最好的结局,赵本山也对黑土这个角色的拿捏做出了最好的选择,也与黑土从头到尾表现的心态吻合。
在得知自家的公鸡将要以下蛋这种荒诞的事进行炒作时,黑土的第一反应是惊慌逃离,直到最后化解违约赔款。
农民黑土的智慧中展现出了一种怕事的安贫乐道,他朴实,想过平平淡淡的日子,不想再因为牛策划的炒作打破这种平淡。
赵本山幕后采访
在这个小品剧情完美的反转下成就了春晚经典,其背后是我们看不到的分歧对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春晚舞台之外的镜头里看见的赵本山总是充满疲态,采访时他说:
“太累了,每一句话去斟酌,每一个动作就没头没脑的在研究,整个过年前的一个月就没有休息,像我们这样的没有睡一个好觉。”
不断变换的搭档当我们回顾赵本山在每次春晚舞台上的精彩表演,我们也会随之想到与他合作的一位位优秀搭档。
在那个年代里的春晚舞台赵本山总是棋逢对手,与这些同样是舞台上的表演高手共同演出,赵本山也体现出了不同的合作默契。
铁三角小品《拜年》
1998年赵本山和范伟高秀敏组成的铁三角组合表演了他们第一个小品,1999年白云黑土组合首次亮相,2009年的赵家班师徒实现了春晚舞台上的合作。
这些舞台上的高手们在一起合作也不像我们的想象中那样高山流水,赵本山在棋逢对手时有两个表演绝活,抢包袱和即兴表演。
在一个小品中编剧的包袱安排决定了演员在台上的表演节奏,这也关系到台下观众的掌声频率和密度。
一个包袱扔出去响不响,反应大不大也会影响到台上的演员,在高手过招的这些合作里,赵本山会和搭档因为包袱的分配互相“掐架”。
小品《卖拐》
在大忽悠三部曲铁三角的合作里,比起赵本山和范伟滔滔不绝抖不完的金句,高秀敏就向编剧何庆魁抱怨自己在台上没有什么金句的台词安排。
何庆魁还是高秀敏老师的爱人,他给高秀敏的答复就是:“虽然你的台词不多,但我确保你每句都会炸。”
在白云黑土的组合里,宋丹丹的白云是最有实力的对手,她不仅能做到跟赵本山抢包袱,还能给自己加包袱。
宋丹丹对于幽默的感知力有时甚至会引起赵本山的嫉妒,在《昨天,今天,明天》里白云那句对小崔著名的形容词“就是人长得磕碜点”就是宋丹丹在剧本之外给自己加的包袱。
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也是宋丹丹这个自己加的包袱,在彩排里让赵本山之后的那一句包袱“你哭像笑似的”有些黯然失色。
在势均力敌的抢包袱竞争中,小品王看似被抢了风头,赵本山并不乐意,宋丹丹也同样不饶人,只能编剧何庆魁在中间做协调。
正是在这种合作中不断的加包袱,加入自己的想法,这两位民间艺人和学院派艺人不断碰撞出创意的火花,让这个小品在几十年后依然让我们回味无穷。
而赵本山的另一个绝活即兴表演也是让人猝不及防,他在舞台上时不按照剧本台词,反而推翻事先排练好的场面。
白云黑土
这种即兴表演正是赵本山对于现实生活中,故事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时,这个人心中情感的探索。
这是赵本山对于舞台表演的一种绝佳天赋,但也是逼疯与他合作的演员以及编剧导演的致命一击。
被导演反复打磨过的场面调度以及人物的站位,甚至直到台词节奏,这些都有可能在开机时被全部推翻修改。
即使与赵本山演搭档的是演技优秀经验丰富的喜剧演员,也难以招架他的变数,这也是他在民间舞台上所发掘的技能。
赵本山和宋丹丹
宋丹丹在排练时接受了一段采访:
“和他(赵本山)在一块排戏是最累的,因为他的思维很奔逸,你老得往回拽。”
为赵本山导过许多经典小品的张惠中也说过和赵本山合作的难处:
“赵本山总是不断地在变化,老得不断地适应他的变数。”
直到大年三十上台前,赵本山还有可能会修改他的台词和表演,2008年的春晚小品《火炬手》的最后一段台词就是赵本山上台前临时加的。
小品《火炬手》
电视剧《马大帅》中有一段经典的马路边掐架片段,镜头跟着范德彪和马大帅从互相推搡到扭打在地,也是赵本山和范伟即兴表演所造就的。
范伟在后来的访谈中还讲了在这段即兴表演里,赵本山代入的情绪最后甚至到达了把他那个自行车气门芯拔了的地步。
2006年赵本山多年的搭档范伟退出了春晚,在05年的小品《功夫》里,范伟一上场就错了一句台词,在我们看来无伤大雅,但对于范伟则是一个危险的讯号。
这个失误提醒着范伟在春晚舞台上的压力已经到达了顶峰,现场直播的压力已经困扰了他多年,范伟开始转战影视方面。
小品《功夫》
上春晚就像一个瘾,和小品王赵本山合作意味着要把巨大的压力作为赌注,但这个巨大诱惑就是大年三十全国观众的欢笑声。
所以我们能看到宋丹丹骄傲的说只有她能和赵本山搭戏,也能看到08年《火炬手》表演结束后赵本山和宋丹丹在后台抱头痛哭。
当高手搭档们一个接一个的离开春晚舞台,赵本山带着赵家班的徒弟开始了在春晚上新一轮的合作。
作为师傅,赵本山在让出了足够的空间让徒弟们在舞台上大放异彩,但仍然用他多年的控场能力像定海神针一样拿捏着台上的火候,《不差钱》也成为了他最后的巅峰。
小品《不差钱》
但无论是最后几年小品质量的下滑,还是赵本山在舞台上难以隐藏的疲态,都像是他离开这个舞台前的无声的暗示。
“没有我的春晚会更好看“1990年大年三十,赵本山在春晚舞台上和全国观众第一次邂逅,如今2023年的春晚早已落下帷幕,我们依旧没有看到他重新回到这个舞台上。
一个时代的文艺到底有没有进步,不一定完全以技术进步取胜。
1983年第一届春晚举办,春晚的前身是60年代举办的一次“笑的晚会”,这次晚会的目的就是让那年经历了许多事情的全国人民在能够开怀大笑。
第一届春晚
相比早期春晚的简陋布景和粗糙的画面转播,如今的春晚已经实现了4K蓝光5G网速,720度的穹顶舞台和全息投影,但我们似乎不再像之前那样笑的更多了。
我们很多人或许都听过早期采访赵本山时他说过的一句话:小品的最大主题就是给观众带来欢乐。
而在后期的采访中,不论是提到春晚还是对作品少了那些锋利的质疑,赵本山头发花白,他变得温和了。
这次赵本山更多的是在感谢这个舞台二十一年来带给他的成就,在阐述台上演出的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他累了。
赵本山接受郭德纲采访
如果早期的采访中的回答是赵本山源于能给全国观众带来快乐的自信,那么时隔多年的后期采访中或许能显示出他离开春晚的宿命感,
所以在采访中赵本山对郭德纲说了一句:
“没有我的春晚会更好看。”
结语有一位春晚导演曾经说过,如果赵本山的小品成功了,那么整个春晚就成功了一半。
能让人笑是一种本事,赵本山无疑把这种本事练就的炉火纯青,这就是他在春晚舞台上被难以替代的原因。
赵本山和家人包饺子
但最重要的是,赵本山知道喜剧的内核就是洞悉人性,他划开了一道生活的口子,里面是讽刺投机诈骗,炒作腐败和下岗潮的无奈。
赵本山的作品有着黑土地人民在闯关东时留下的苦中作乐,幽默风趣的性格,也成了缓解观众们一年里积压负面情绪的良药。
赵本山塑造了一个个在激荡时代下出现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的身上带着看似丑陋但无可避免的坏习惯和缺点,他站在风口浪尖下,被人批评作品低俗缺德。
当我们开始要求一个小品中的人物形象必须拥有崇高的道德品质,那么赵本山离开春晚舞台就是他的宿命。
赵本山在家做饭
从小时候以为赵本山是个老头子,到现在他真的是个老头子了,我们不对他的作品下定论,但永远感谢他曾经为我们带来欢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