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研学产品的挑战(产品开发要点研究)

01 研学旅行的起源

研学旅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旅游形式,在中国可溯源到孔子周游列国以广求知识、丰富阅历、考察政风民情。在西方可追溯到17世纪欧洲兴起的“大游学”运动,即英国、德国的贵族子弟到历史文化悠久的法国和意大利求学的“漫游式修学旅游”。

旅游研学产品的挑战(产品开发要点研究)(1)

现代意义的研学旅行始于日本,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研学旅行在国际上也比较盛行,一些国家把研学旅行列入了学生的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德国的巴伐利亚州政府将修学旅游及其载体青年旅行社写入了当地的教育法。

旅游研学产品的挑战(产品开发要点研究)(2)

02 研学旅行的概念

研学旅行是以教育为主要目的,集教育和旅游为一体的旅游形式。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在旅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增长、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体验自然人文,进而提升自我,达到身心灵的升级。

研学旅行涵盖两个范畴:

第一,有研,有学。必须是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并基于心理学组织、组织行为学、教育学研发的教育类课程。

第二,必须是走出校园。亲身体验自然的户外体验课程,特别突出“旅和行”,研学旅行强调青少年在旅途中自由的生命体验,需要有休闲的状态带来自由的感受、艺术的想象、审美的情趣等。

旅游研学产品的挑战(产品开发要点研究)(3)

03 研学旅行的产品要点研究

研学旅行产品需要富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开发设计。丰富研学旅行产品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有两种:

一种是开发新的旅游产品。结合现在有很多新的旅游业态诞生,例如农业旅游、工业旅游、邮轮旅游、温泉旅游等,都可以将此纳入研学旅行的范畴之中,在“游”中“学”;

第二种是整合优化现有旅游资源,丰富研学旅行产品。如山东发布的十大“国学之道”研学旅行品牌,就是整合省内旅游资源,优化线路设计的一次有益尝试。

旅游研学产品的挑战(产品开发要点研究)(4)

1拓展工业科技旅游产品

组织学生去往一些有知名度的、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参观其生产厂区、标志性建筑、生产操作、制成品展等,了解企业历史、文化及管理经验。工业旅游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融生产、观光、参与、体验为一体,一些科技工业城、科技展览馆、高新科技园区等工业旅游区通过展示数字娱乐中心、食品制作工艺、产品生产线等,受到广泛喜爱。

旅游研学产品的挑战(产品开发要点研究)(5)

2包装历史文化旅游产品

我国在五千余年的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异常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比如遗址遗迹、古代建筑、古代园林等等,这些资源富有文化底蕴、科考价值和美学价值,是文化旅游产品中最为重要的一类。

可针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不同特性,开发独特的研学旅行产品,如北京胡同游、北京王府游、古村落写生游、园林美学游等。

旅游研学产品的挑战(产品开发要点研究)(6)

3嫁接自然生态旅游产品

自然生态旅游产品具有环境教育和保护功能,而崇尚自然正符合当下旅游的需求。地质地貌、动植物、气象水文等生态旅游资源含有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科学信息,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一些新型的生态旅游产品越发受到追捧,例如台湾的生态农场,近年来一直是亲子旅行和青少年团队出游的热选地。

旅游研学产品的挑战(产品开发要点研究)(7)

4开发科普探秘类旅游产品

科普教育类旅游产品旨在通过科教融合培育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使他们热衷于科学探究,善于提出问题,不断寻求答案,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沉浸在科学世界。例如探秘植物王国、“穿越”奇妙之旅、沙漠探险之旅、走进科学实验室等产品业态。

旅游研学产品的挑战(产品开发要点研究)(8)

5推出爱国主义教育精品旅游线路

红色研学旅行是国内研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突出教育属性的红色旅游,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红色研学在青少年素质提升、传承红色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充分利用及整合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孩子走进红色教育基地,了解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在革命传统教育中触摸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旅游研学产品的挑战(产品开发要点研究)(9)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往今来,亘古不变,这是获取知识、涤荡心灵的途径。中国的研学旅行刚刚起步,需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必须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调研,积极探索研学旅行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方向,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研学旅行事业不断深化和升华。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海南三亚研学旅行,商务合作—微博:@李可为-三亚会奖旅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