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白孝文的感悟(白孝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白鹿原》作者:陈忠实
十六岁的少年书生白孝文,新婚之夜不知道该做什么。十九岁的新媳妇说:时候不早了,休息吧。他说:你先睡吧,我再看会儿书。见到连续三天都是这个样子,新媳妇慌了神儿,哭着说:你娶我不想要娃么?白孝文说:咋不想,咱妈急着抱孙子呢。新媳妇说:你不给我娃,我拿啥给你生娃?白孝文说:我哪有娃呀,我要是有娃,还用你生娃么?
读《白鹿原》,最感兴趣的不是白嘉轩和鹿子霖这两个老冤家,因为他们的人物形象由始至终并没什么大变化。而白孝文的大起大落纵横捭阖,才是全书塑造最精彩、最鲜活的典型环境下的典型形象。那么,白孝文到底算个什么类型的人物呢?他太有趣了,太窝囊了,太卑鄙了,太威武了……总之,他这个复杂多变的人物,真不是三五句话能说清楚。
白孝文
一、从不会吃,到吃不够。从族长接班人到吃里扒外的败家子,从衣冠楚楚的富字子弟到衣衫褴礼褛的街头乞丐。从脸面比生命还重要到死不要脸的醉生梦死。白孝文前半生的经历,是全书人物刻划最精彩最鲜活的篇章
01、挡狼的艰难过程,并非单纯是为了情事,而是一种铺垫
新媳妇教会了怎样生娃,白孝文尝到甜头便一发不可收拾,整夜没完没了地要娃。当爹的白嘉轩看他小脸腊黄没精打彩,便让当妈的仙草归劝归劝儿子。仙草说,你别说儿子,你当年不也是急得像猴子摘桃似的。不过,当妈的毕竟还是心疼儿子,便把这个重担转到了婆婆身上。
奶奶是最心疼孙子的,除了训斥孙子和孙媳以外,每天晚上还搬个马扎坐在窗底下听窗。每到紧要关头就大声宣告:孝文,别忘了你是个读书人噢……俺娃好好睡觉,婆给你挡狼……
别说是一个老太太,就是年轻人也不可能整夜在窗外挡狼。待奶奶熬不住回去后,屋里的一切照旧。当妈的一看这不行啊,这才让当爹的白嘉轩上阵。白嘉轩也觉得自己不出动不行了。他说:孝文,我花那么多钱供你念书,图啥?你要是连床上那点事都熬不住,这一辈子就算完了,我这个族长的班你还能接么,要知道,你是咱家的长子!——
白孝文
这一节,作者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把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描写得活灵活现。当然,在上世纪的清末民初,正统人家十多岁的孩子对男女之事朦朦胧胧也属正常,像白孝文新婚之夜发生的事情算不上稀奇。初读《白鹿原》,读者极易把它单纯地理解成一件趣闻轶事,但如果停留在这个层次,显然低估了作品的深度。通读全书便不难理喻作者的良苦用心——之所以把它惟妙惟肖地表述出来,而是为之后白孝文的那些违逆天伦伤天害理作的铺垫。一个如此斯文的孩子,一颗白鹿原上冉冉升起的新星,一个马上就要接替族长的出类拔萃的人才,谁能想到时隔不久竟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由此不禁想到,老祖宗发明的“人之初,性本善”还是很有道理的。
黑娃
02、族长接班人的蜕变,揭示了人性底线的浅薄和虚弱
作为白家的长子,白孝文是要接白嘉轩这个族长的班的。白嘉轩不仅按照这个标准来培养,而且已经让他代行族长的职责——带领乡民们在祠堂祭祖,带领乡民们朗诵乡约,尤其是按照乡规,当众对违背人伦的狗娃和小蛾进行处罚,使用剌刷把俩人抽得鲜血淋漓。到了这时,白孝文族长的形象在人们眼里已经立起来了。
可惜,有人不甘心让他这样走下去,不甘心让白家就这样永远地压着鹿家。于是,鹿子霖出场了。
黑娃逃跑当了土匪,官府要追拿他。鹿子霖乘人之危,霸占了黑娃媳妇小蛾的身子。可是,当狗娃阴差阳错地当了替死鬼,和小蛾一起经受族规的酷刑后,鹿子霖以为小蛾报仇为名义,唆使小蛾勾引白孝文,达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白孝文这个昔日正面人物的典型,居然轻而易举地上了小蛾的床,并且又是一发不可收拾。按照族规,这回该轮到惩罚白孝文了,执行处罚者换成了他的弟弟孝武。鹿子霖的目的是一步步实现的,当白嘉轩和这个不孝儿子分家单过后,他又窜掇饥饿难捱的孝文把自己名下的水田低价卖给了他。让白嘉轩既丢了儿子又丢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白孝文
这一节,重点讲述了白孝文这个昔日循规蹈矩的谦谦君子,一下子坠落成了为人不耻的败家子。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表面上写的是白孝文的坠落,实质上是暴露出鹿子霖这个阴谋家的狡诈阴毒。是他一手把白孝文拉下了水,让白嘉轩吃了一记闷棍,吃了一个大亏。到此为止,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进入了白热化,鹿子霖初战告捷。
读到这里,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好端端的孩子,怎么就能够为了一个女人,轻而易举地坠落成这个样子呢。这应该是应了那句老话,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白孝文灵魂深处的弱点,被鹿子霖点准了穴位。点穴这个技术是很灵验的,一旦触及,人就会瞬间垮掉,而且垮得干净彻底,甚至连原有的根基都会跟着一起腐朽糜烂。
那么,白孝文的弱点到底是什么呢?愚以为,就是一个字:色。
这就回到了开篇讲的挡狼的伏笔。要知道,一般的人,并非人人都需要挡狼的,但白孝文需要,而且需要得特别强烈,连奶奶在窗外半宿隔夜地吆喝都不管用,最后还是白嘉轩用家法把它制止。鹿子霖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捅到了白嘉轩的软肋上,赢了一局。
《白鹿原》的作者用这个极为浅显的道理,在这部宏篇巨著里,看似轻松实则沉重地揭示出一个道理,人性的底线是最为虚弱的,一旦突破,什么乌七八糟的事情都可以做出来,这不仅是白孝文,更重要的是鹿子霖这个恶棍。
白嘉轩
03、人性的底线一旦突破,便会一发不可收拾,大戏继续上演。白孝文开始破罐子破摔了。他把分给他的三亩半水田地和五亩旱地,分三次先后卖给了鹿子霖,最后一次,是白孝文低三下四地求告鹿子霖才脱了手,价格自然低得不能再低。卖地钱除了和小蛾吃喝玩乐,而且还抽上了大烟。这东西更厉害,飘飘欲仙的感觉一上来,神仙也挡不住。
地卖完了,烟也抽完了,怎么办?开始卖房子。白嘉轩分给白孝文的是两间门房,别人不能买,但鹿子霖能买,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买下了房子,他立即派人大张旗鼓地去白家扒房子。事到如今,鹿子霖在与白嘉轩的明争暗斗中,已经是赢得完全彻底啦!
正好又赶上大旱之年,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饿死的人在一天天增多,当初教会白孝文生娃的媳妇也饿死了。白孝文依旧不回家,整天和小蛾在破窑里厮混。地和房子都卖光的他,只好上街乞讨。昔日风光无限的代理族长,已经沦落到饿殍的边缘,马上就要和饿死鬼作伴去了。到了这个时候,白孝文这个十里八村数得着的文化人,还生出了一套理论:要脸的人活不下去,不要脸的人就死不成。
书读到这里,突然被白孝文发明的这个理论触动了。这看似无赖一般的理论,冥冥中仿佛有些筋头八脑的东西值得咀嚼……
鹿子霖
二、白孝文前半生的人生像一锅粥,而且是一锅熬糊焦的粥。后半生却光鲜亮丽成为不可一世的头面人物,巨大的反差让人瞠目结舌眼花缭乱。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扭曲,在博击。白孝文人生格局的转变,再一次让读者陷入深沉的思考当中。
01、白孝文的理论生效了。鹿子霖突然觉得,还不能让白孝文这个反面典型去死,以后他还有用。正好县保安大队需要懂文墨的文书,鹿子霖通过总乡约田福贤,举荐白孝文去了保安大队。
一个月后,白孝文骑着高头大马,穿着笔挺的制服,戴着大檐帽,耀武扬威地回到白鹿原。路过自家门前时,他没有进屋,而是带着厚重的礼物,看望田福贤和鹿子霖两位大恩人来了。当然还要看望他日思夜想的小蛾,可惜小蛾已经死了。
有文化底子,外加活络的脑袋瓜,白孝文很快升为县保安大队长,保安大队扩充为保安团,他又当上了营长。今非昔比,到了这个时候,他要衣锦还乡回祠堂祭祖了,他要在乡亲们面前,把过去的人生污渍通过祭祖来个一扫而光。而这时候的老爹白嘉轩,面对曾被他赶出家门险些饿死如今又光鲜亮丽的长子,只能默然接受这一现实。
白孝文
02、鹿子霖被抓进监狱,一押就是两年。官府要他交出当上共产党大头目的儿子鹿兆鹏。白孝文趁此机会,买回了当年被鹿子霖买去的门房和土地,同样派人去鹿家扒掉门房,回到自己家盖起了新门房。白孝文找回了当初丢掉的面子,让鹿子霖也同样品尝了扒房卖地的耻辱。不同的是,白孝文纯属于乘人之危,而鹿子霖当初可是早有预谋。
03、鹿兆鹏从地下党变成了地上党,动员黑娃和白孝文这两个保安团的营长成功起义。当上副县长的黑娃本是最先响应鹿兆鹏号召,率先起义的领导人,可是却被白孝文以自己的名义向上汇报,也就是说,起义变成白孝文一个人的功劳。紧接着他逮捕了黑娃,把他作为罪大恶极的土匪,与俩个国民党的头头一道枪毙。在枪毙现场,拉上了鹿子霖这个国民党时期的保长来陪绑。因为白孝文早已知道,鹿子霖既是他的恩人,也更是他的仇人。
白孝文的崛起,看似偶然,却又势在必然地不可阻挡。因为他本身就熟读四书五经,从小就打下了文化底子。当他从破落不堪一下子走上仕途的时候,他的能量骤然暴发。一句话:他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于是便如鱼得水,鲤鱼跳龙门啦!相形之下,黑娃虽然后来也醒悟了,也拜朱先生为师努力学文化,想跟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但他却生不逢时,落在了白孝文的后面,最终还是被白孝文吃掉。
白孝文
三、《白鹿原》的结局,有别于其它大团圆式的作品。它看似结尾了,实则是读者思考的开始。
01、白嘉轩去给黑娃担保,希图救出黑娃,却被当县长的儿子白孝文拒绝。眼看着儿子白孝文在台上以县长的身份宣布黑娃的死刑。他顿时栽倒在地,醒来时一只眼珠子已经冒了出来。
02、鹿子霖疯了。陪绑时,他看到台上当县长的白孝文威武神气的样子,在心里喊道:天爷爷,鹿家还是弄不过白家。顿时屎尿都流了出来,没几天就死掉了。
03、只剩下一只眼睛的白嘉轩已老态龙钟。鹿子霖这个老冤家也咽了气。白家最坚定的革命者白灵已被肃反时活埋。鹿兆鹏这个共产党的大领导已远征他乡。鹿兆海已战死沙场。黑娃已被白孝文枪毙,白孝武接了白嘉轩族长的班。说来说去,最后还是白孝文最风光——当上了一县之长!
白孝文
大结局:
至此,应该怎么给白孝文这个人物下结论呢?——还真不好下笔!
说他是反面人物,他却当上了新社会的县长。
说他是正面人物,他当县长之前却坏事干尽丑陋不堪。
不过,有一点应该没有异议,他告诉了我们:人性是复杂的,人心是多变的,在大事大非面前,一定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这,大概就是《白鹿原》留给我们的思考吧?
白孝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