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免费的旅游景点大全集(吉林省十大免费景点)

吉林省十大免费景点

(一)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宽城区旅游·宽城区文物古迹·宽城区十大景区·宽城区全部景区·宽城区特产·宽城区美食·宽城区地名网·宽城区名人

吉林免费的旅游景点大全集(吉林省十大免费景点)(1)

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长春北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长春市东北部的长春高新区北区,属长吉图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区。规划区域为南至四化桥,北至一间堡铁路桥,西至京哈铁路、东至远达大街,地理坐标为东经125°39′00″至125°35′61″,北纬43°96′72″至44°00′50″之间.规划区面积11.9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3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4.6平方公里,距市中心13公里。2014年5月29日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长期以来伊通河是一条洪涝灾害比较频繁的河流,伊通河的四化桥至一间堡桥段,是湿地公园建设的重点防洪工程。湿地公园建设还能够较好地解决污水和垃圾污染问题,伊通河北段每天大约有65万立方米的污水直接或间接地汇入这个区域,占地26万平方米的金钱堡垃圾场,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混合堆放240万立方米,未采取任何防渗措施,对周边地表水及地下水均造成严重污染。是伊通河北段的主要污染源,给伊通河北段水系造成了深度污染,使周围百姓居住条件极其恶劣。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防洪排涝、环境治理、生态修复三大功能。通过对金钱堡垃圾场(封场)的污染治理,以及伊通河北段防洪区污水治理(截流),将更好地改善周边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改善两岸居住环境,提升城市综合能力。湿地公园已完成绿化面积315万平方米,柳堤上有柳树品种共计51个品种,739株,包括旱柳、白皮柳、金丝垂柳、金枝柳、垂柳、龙须柳、馒头柳、三蕊柳、蒙古柳、松江柳、河柳、筐柳、大黄柳、朝鲜柳、美国纤维柳等。另外,累计栽植乔木186个品种,6.97万株;累计栽植灌木144个品种,1.53万株。

  公园总体布局为“两区、三带”——自然与人工自然过渡、良好融合的梯级自然适宜性结构。

  “两区”内湖区:以原生池塘湿地生境保护为基础,融合景观游赏、休闲娱乐等多样化城市服务功能为一体,以人的活动为主体的区域。

  “两区”内湖区外河区:以保证水利功能为基础,融合自然景观、生物栖息、休闲观赏功能,以自然生境为主体的区域。

  “三带”城市休闲功能带——紧邻城市开发区,塑造充满活力、独具艺术特色、活动丰富、服务设施聚集的城市休闲街区。

  “三带”长岛生态过渡带——内湖与外河的分界,是公园的生态“脊梁”,是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通道。形成湖泊-池塘-坡地-山林完整的自然生境梯度,并改变景区过于平坦和单调的空间感受,增加景观层次,调整空间比例。

  “三带”绿色生态隔离带——公园西部堤坝与绿化带,隔离铁路的影响,保障自然湿地环境的安全与宁静。

  项目规划以保护生态环境,注重生态修复为基石,塑造优美的自然风光与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交相辉映的美好环境,将长春北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为东北地区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最具生态修复典范意义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湿地公园。

  作为功能复合的城市湿地公园,长春北国家湿地公园将成为以湿地游赏、生态保护与修复、城市休闲、科普会展、艺术创意、民俗活动、宗教文化、体育健身为主要功能的大型湿地生态公园,将为远方的游客创造展现长春自然地域特色与人文活力的景区;为长春市民创造一处回归自然、融入民俗、感受艺术、崇尚健康的绿色休闲公园;为开发区创造环境优美、特色鲜明、设施齐备的优质生活社区,最终塑造城湖交融,生态科普、休闲健身、游览度假、民俗艺术共举的城市湿地公园综合体。

  (二)吉林省博物院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南关区旅游·南关区文物古迹·南关区十大景区·南关区全部景区·南关区特产·南关区美食·南关区地名网·南关区名人

吉林免费的旅游景点大全集(吉林省十大免费景点)(2)

  吉林省博物院于2003年9月成立,2004年2月14日正式挂牌,直属吉林省文化厅,是在原吉林省博物馆和吉林省近现代史博物馆基础上合并组成,是一座综合性的历史艺术博物馆。

  1951年5月,吉林省政府批准筹建吉林省博物馆,12月竣工。1952年1月27日,吉林省博物馆在吉林市江湾路12号正式开馆。1954年9月,吉林省博物馆随省政府迁至长春市伪满皇宫。2003年9月,原吉林省博物馆和吉林省近现代史博物馆合并组建吉林省博物院。

  院内现有藏品近10万余件,始自远古,及至近现代,精华荟萃,内涵丰富,其中以中国历代书画,古代东北边疆高句丽、渤海、满族文物,近现代革命文物,东北抗日联军等文物的收0具特色,在国内博物馆界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举办各类陈列展览1000多个,接待观众逾千万人。先后出版各类学术著作上百部,并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如文物收藏鉴定家张伯驹先生,著名历史与社会学家王承礼先生等。

  在文化改革的大好形势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2007年5月8日吉林省博物院新馆舍破土动工,新馆舍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座落于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属长春科技文化中心综合馆的一部分,现新院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展陈基础装修工作也已完成。新院开放使用后,吉林省博物院将以崭新的形象迈入国内博物馆的先进行列。

  作为吉林省文物收藏保护、陈列展览、科学研究和文物鉴定中心,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博物院将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不断丰富和深化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为发展吉林省的博物馆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三)吉林省科技馆

[移动版] [查看地图]

·长春市旅游·长春市文物古迹·长春市十大景区·长春市全部景区·长春市特产·长春市美食·长春市地名网·长春市名人

吉林免费的旅游景点大全集(吉林省十大免费景点)(3)

  吉林省科技馆新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吉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是省科技文化中心的组成部分,总面积4.3万平方米。展馆以科技与梦想为主题,下设梦想的摇篮、智慧的阶梯、创造的辉煌和我们的未来不是梦四个主题展区,有展品展项460余件(套)。馆内还附设动手实践区、4D影院、球幕影院、多功能厅、会议室、实验室等,是一座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科技馆,于2016年4月正式对社会开放。

(四)长春国际汽车公园

[移动版] [查看地图]

·绿园区旅游·绿园区文物古迹·绿园区十大景区·绿园区全部景区·绿园区特产·绿园区美食·绿园区地名网·

吉林免费的旅游景点大全集(吉林省十大免费景点)(4)

  长春国际汽车公园坐落于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内,毗邻西湖大路,规划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公园形式似古代钱币,由东向西呈长方形沿永春河两侧向南北延伸。园林绿化面积58.3万平方米,各类植物5万余株,共101种,水域面积15万平方米。2010年9月29日公园一期向游人开放,是一座集生态园林、河流湿地、汽车文化景观、文化演艺场地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为长春市西南部面积最大的休闲娱乐场地。

  【景区特色】

  汽车主题突出。公园的整体景观布局具有典型的欧洲现代园林风格特色。围绕汽车发展的过去、现在、未来,规划布置了“三街六区”,各区域之间通过七座横跨水域的特色景观桥连接贯通,浑然一体。“三街”是指国际汽车文化街、中国汽车文化街、汽车名人街,“六区”为汽车品牌展示区、汽车博物馆区、文化休闲西区、文化休闲东区、商务服务区、中央-区,以区和街的交叉搭配彰显汽车文化。

  雕塑作品展示。通过雕塑作品展示汽车文化,是公园的一大亮点。2010年,第十一届长春国际雕塑作品展暨首届长春国际汽车公园汽车文化艺术邀请展在园区成功举办,成为挖掘、丰富汽车文化内涵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57件不同质地、规模、形式的汽车文化景观雕塑作品、地面汽车剪影标识铺装等多种现代雕刻艺术手法,向游人传播汽车文化,展现一座凝集汽车历史、憧憬未来发展的汽车之园的独特魅力。

  长春国际汽车公园是以汽车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休闲公园。它的落成,添补了长春缺少汽车文化传播载体的空白,成为长春的新的标志性景观和城市名片。汽车公园未来还将建设汽车实物展示、零配件及装饰类展示、环保及新技术汽车展示以及娱乐性、互动性、参与性的展览等,进一步彰显汽车文化,成为长春汽车创意文化研究和展示中心,来长游客必看的又一标志性景区。

  汽车公园一期自2010年10月投入使用以来,已累计承接三届长春汽车节文艺演出和一汽大众公司20周年庆典、一汽集团职工相亲会、一汽集团员工集体婚礼、长春市民金秋逛新景等多次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成为市民休憩健身的理想场所。

  (五)长春南湖公园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朝阳区旅游·朝阳区文物古迹·朝阳区十大景区·朝阳区全部景区·朝阳区特产·朝阳区美食·朝阳区地名网·朝阳区名人

吉林免费的旅游景点大全集(吉林省十大免费景点)(5)

  位于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长春市区内,总面积222万多平方米,是东北最大的市内公园,为全国第二大园,仅次于颐和园。且花园特色鲜明。南湖公园位于市区西南部,湖面92公顷,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公园,始建于1933年。从空中俯瞰南湖公园,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全貌,形似哑铃状,东西窄,南北长。

  公园内湖水清澈,岸柳垂青,曲桥亭榭,鸟语花香,四季分明,胜似江南。如果站在南湖大桥上倚栏北望,眼前便出现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看上去好像盛开在水面上的一簇簇飘动的鲜花。各种回桥亭阁与湖光林色相映成韵,令人留连忘返。

  暖季,这里垂钓,划船,游泳;冷季,冰灯,滑雪,滑冰。每逢盛夏和初秋,这里都要举办灯会、民俗风情展等各类活动;冰封时节,在白茫茫的湖面上举办的冰雪活动花样繁多。特别是狗爬犁和骆驼爬犁,满载着游人的笑声。

  南湖公园水面面积达92万平方米,湖水清澈,岸柳低垂、曲桥亭榭,胜似江南。每逢盛夏和初秋,这里都要举办灯会、民俗风情展等各类活动;冰封时节,在白茫茫的湖面上举办的冰雪活动花样繁多。特别是狗爬犁和骆驼爬犁,满载着游人的笑声是消遣休闲的好去处。

  有关南湖公园的规划,开始于日本人制定的《大新京都市计划》。在这份计划中,日本人设想,根据城市自然环境,降雨量,利用伊通河的几条小支流,筑坝形成人工湖,然后实行分流制排水,即污水排入伊通河,雨水存贮于人工湖。南湖公园正是基于这种设想,利用了伊通河支流兴隆沟的水源,于1937年沿今天的工农大路修筑了这条高10米,长800米的拦河坝,最终形成了今天这个人工湖。

  公园中有一座大桥将南湖水域一分为二。60多年前,这里也是一座桥,但不是这种钢筋混浊凝土的拱桥,当时是一座木桥,名字叫垂虹桥。1948年8月,-军队为阻止解放军对长春的进攻,放火把它烧了。今天这座大桥建成于1979年,它的名字因南湖而得名,故称南湖大桥。

  沦陷时期,南湖公园便同当时的儿玉公园,大同公园等到其它几个公园构成了城市的人文景观,在这些公园中,南湖公园的水域面积最大,它不仅具有公园,排水的任用,同时还兼有城市备用水源的功能。

(六)吉林省图书馆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朝阳区旅游·朝阳区文物古迹·朝阳区十大景区·朝阳区全部景区·朝阳区特产·朝阳区美食·朝阳区地名网·朝阳区名人

吉林免费的旅游景点大全集(吉林省十大免费景点)(6)

吉林省图书馆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吉林省图书馆成立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馆舍设在当时的吉林省府所在地吉林市。新中国成立后,随吉林省省会于1954年迁至长春市,选址在新民大街1162号,于1958年建成并试运行,1960年正式开馆。2008年9月,省委、省政府决定移址建设新馆,2010年8月开工建设,2013年底新馆建成,2014年9月28日正式开放投入试运行。

  吉林省图书馆新馆坐落于人民大街10055号,总建筑面积53713平方米、总占地面积4.47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五层,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藏书规模为500万册、阅览座位3000个、网络结点4000个、日均接待读者能力6000人次。

  吉林省图书馆是全省文献信息收藏和服务中心,全省文献资源采购编目中心,信息网络建设中心,文献资源共享中心,图书馆间协作协调和学术研究交流中心。承担着为党政领导机关决策,为科研、教育及企事业单位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文献借阅服务,为全民提供终身教育服务的重要职能。现有馆藏文献350余万册和海量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学科门类齐全,文种涉及中、英、日、俄等。其中古籍线装书43万册,-写经、宋元明刻本、稿抄本及名家批校题跋本堪称稀世珍品;民国书刊12万册,伪满资料5万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吉林省图书馆新馆应用先进技术、智能化管理,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综合报告厅、多功能厅、数字电影放映室、LED大屏幕、4D影院等服务的开展为读者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地源热泵、光伏发电的使用使新馆更加节能、环保;智能楼宇控制、信息发布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使新馆管理和服务更加方便和人性化;RFID技术的应用方便读者自助借还,提升了文献管理和读者服务的质量及效率。

  吉林省图书馆新馆开馆以来,秉承“学术立馆,服务兴馆,人才强馆,合作活馆”的理念,积极开展系列读者活动,让读者能够平等、免费、无障碍地享受图书馆的服务。着力打造的“文化吉林”服务品牌,包括“文化吉林”讲坛、“文化吉林•天下书香读书会”、各类展览展示活动、公共文化交流推广平台各类演出活动等,每年累计活动达100多场次;吉林省图书馆联盟、农民工子女阅读基地、“吉林云图”移动阅读、全省“两会”信息咨询服务等服务也成为吉林省图书馆品牌项目,全年常态化开展服务活动200余次;在外延服务方面,先后建立分馆和流通站23个,百姓书房120多家,学生书房65个,与省直机关党工委联合建立“卫星图书馆”10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在建设文化强省的进程中,吉林省图书馆致力于把新馆打造成市民的学习中心、交流中心与文化中心,给春城人民营造一个充满知识、智慧和阳光的精神家园,在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长春市图书馆

[移动版] [查看地图]

·朝阳区旅游·朝阳区文物古迹·朝阳区十大景区·朝阳区全部景区·朝阳区特产·朝阳区美食·朝阳区地名网·朝阳区名人

吉林免费的旅游景点大全集(吉林省十大免费景点)(7)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长春市图书馆现已建设成为集文化、教育、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知识共享空间,秉承“公益、开放、平等、包容”的理念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传播知识、服务社会,以大开放、智能化、全天候、触手可及的服务,提升长春市民的文化生活品质。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单位、国家一级图书馆、读者最喜爱的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

  长春市图书馆现拥有三处馆舍,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员工178人,专业技术人员162人,占职工总数的91%。365天对外全免费开放,周服务75.5小时。现馆藏文献总量达360万余册(件),数字资源本地存储总量达110TB。年均读者流量130万人次,年文献外借量近100万册次,年举办活动400至500场。馆舍形成大开间、多元化、多功能的服务格局,实现藏、咨、借、阅一体化。全面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自助服务设备,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高效、便捷服务。设置文献借阅库(区)、八角轩、数字阅读体验区、市民数字学习中心、自修区等功能区域,尤其是按照精细化服务的原则,特别设置老年读者阅览室、视障人士阅读室、低幼儿童活动室等,实行分众服务。此外,为满足和方便读者需求,还设置读者餐厅、咖啡厅、休息区、电梯、残障人通道、自动存包柜等服务项目及设施,为读者创造更好的阅读休闲环境。

  长春市图书馆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拓展内伸外延的服务空间,现已形成全覆盖的全民阅读推广与社会教育活动模式。以“节庆 品牌”模式,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即在传统佳节、长春市民读书节、4•23世界读书日和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消夏阅读季、寒暑假等时间节点举办不同主题的系列阅读活动,贯穿全年。同时,打造“14 7”模式,即创办14个品牌活动,如“城市热读”公益讲座、“小树苗”亲子阅读活动、“长图雅音”艺术沙龙、“长图展览”、“长图公益课堂”、“品读聚乐部”书友沙龙、“乐龄”老年系列读者活动、“温暖时光”文化助残活动、“爱尚e读”等,实施阅读活动“七进”,走进社区、学校、医院等地,正将阅读服务渗透到市民生活中。在体系建设上,则形成以市图为中心馆,各区(县)图书馆为区域总馆,各社区(街道)图书馆为分馆,示范分馆、阅书房、24小时自助图书馆、汽车流动图书馆、书店、数字图书馆、手机客户端、微信平台等“实体 虚拟”的城市阅读书网。

  长春市图书馆在“涵养城市文化引领阅读风尚”的愿景下,确定“打造城市的知识信息中心,市民的学习交流中心,百姓的文化休闲中心”的建设目标,将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让更多民众普遍均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并积极在全市文化发展路径中发挥重要作用。

(八)吉林省酒文化博物馆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南关区旅游·南关区文物古迹·南关区十大景区·南关区全部景区·南关区特产·南关区美食·南关区地名网·南关区名人

吉林免费的旅游景点大全集(吉林省十大免费景点)(8)

  吉林省酒文化博物馆位于亚泰大街南段,这是中国首家民办酒文化博物馆,其收藏的名酒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收藏了世界各地近6000种酒。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瓶价值超百万元人民币的极品茅台。博物馆共分为现代名酒展馆、珍藏级中外名酒展馆、优质珍酒馆等十大功能区。

  在博物馆二楼的茅台酒展区,展出了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164瓶茅台酒,包括为人民大会堂50周年、建国50周年、海军首艘航母下海等设计的纪念酒。其中最为珍贵的是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时珍藏的第一批老版八十年陈年茅台酒。

  (九)长春劳动公园

[移动版] [查看地图]

·二道区旅游·二道区十大景区·二道区全部景区·二道区特产·二道区美食·二道区地名网·二道区名人

吉林免费的旅游景点大全集(吉林省十大免费景点)(9)

  劳动公园始建于伪满时期的1936年,最初名叫“和顺公园”,是长春最早的公园之一,也是二道区唯一的公园。公园位于岭东路465号,南对108外国语学校,北临吉林大路。公园占地面积12.9公顷,其中水面3.5公顷。2013年,二道区委、区政府出资4000万元,对公园进行了全面的提升改造,实现了公园风格向“中式古典园林”的跨越,使其成为一处具有游览、休憩、健身、娱乐等功能的综合性公园。

  公园主要景观包括七楼牌楼、过堂门、北湖、南湖、明晋桥、利贞桥、天泰岛、畅心阁、元亨桥、隆昌岛、雅心轩、泽乐亭、源欢廊、三楼牌楼等。园内绿化用地6.8万平方米,草坪5万平方米,其中乔木、亚乔木3954株、灌木1583株,野花1500平方米,水生植物535平方米,每年种植应季花卉10万株左右。园内区域划分动静分明,独特-,有安静休息区、亲水活动区、儿童游乐区、健身活动区、林下活动区,处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处处体现清新自然、幽雅恬静、淡薄含蓄、古朴高雅的园林艺术特色,是一个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亲民公园,是一个服务设施更加完善的古香古色的“慢生活”港湾。

  作为长春最老的公园之一,劳动公园经过几十年的超负荷运转,基础设施陈旧、损坏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湖区景观单调,绿化植物搭配缺乏层次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游人的需要。二道区委、区政府从服务民生的角度出发,对劳动公园进行了全封闭改造,使老公园实现了“大变脸”。改造涉及道路、铺装、牌楼、亭、廊、阁、演艺广场、树阵、运动场、儿童活动区、湖岸改造、亲水平台、观景台、法制宣传廊、花架、林下活动区、生态湿地岛区、亮化及喷灌等项目,不仅在功能上着重于安全与便利性,而且在景观效果上体现了整体感与丰富性。漫步其间,仿佛进入了一条历史与现代并存的文化长廊,经历了半年改造完成的劳动公园成为二道区的典型民生工程和一处新的文化地标。

(十)长春般若寺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南关区旅游·南关区文物古迹·南关区十大景区·南关区全部景区·南关区特产·南关区美食·南关区地名网·南关区名人

吉林免费的旅游景点大全集(吉林省十大免费景点)(10)

长春般若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般若寺在长春市中心雄伟壮丽的人民广场东北角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寺院,这就是长春般若寺。这座寺庙始建于1922年,佛教天台宗大德释倓虚法师(湛山大师)来长春讲“般若心经”,随后创建寺庙,取名为般若寺。般若寺最初建在南关区西四马路。1931年迁到西长春大街现址重建。1934年命名为“护国般若寺”。该寺占地七千二百平米,是长春市最大的佛教寺庙。寺院的山门为并列的三座拱门组成,门楼檐角飞翘,错落有致,建工精巧,门侧红墙写有“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寺内殿堂耸立,树木成荫,蔚为壮观。进门左右有鼓楼和钟楼,正面为天王殿,殿内正中供奉弥勒佛像,两侧有四大天王脚踏八怪塑像,栩栩如生。殿后塑有0韦驮菩萨立像.大雄宝殿建在天王殿后面,是整个庙宇的中心,宝殿外观庄严雄壮,斗拱交错,檐于高啄,画栋雕梁,彩画精丽,金碧辉煌。殿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主,两侧为十八罗汉;殿后供奉观世音菩萨佛像;再后便是藏经楼,收藏着大量佛教经典。殿前苍松翠柏,古树参天,与宝殿红绿相映,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寺院还建有东西厢房数十间,分别为禅堂、斋堂、起居室等。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信徒们在这里举行庙会,届时来这里游览观光的人们常达数万,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般若寺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是长春市最大的华教庙宇。进入山门,东有钟楼,西有鼓楼,这两座建筑设计奇特、工艺精巧,遇重要节日,这里就会钟鼓动齐鸣。

  整个庙宇进深三层。第一层是弥勒殿,殿内供奉弥勒佛坐像,殿前有一座汉白玉石碑,碑文记载着建庙的详细经过;第二层是大雄宝殿,这是整个庙宇的中心,也是最大的一座建筑;第三层是西方三圣殿,该殿为二层歇山式建筑,楼上为藏经楼,楼下供奉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三圣像。西方三圣殿的两侧是大雄宝殿的后院配殿,其中东配殿是观世音菩萨殿,西配殿寺院建设是地藏王菩萨殿。与前两个院落相比,这里松柏参天。鸟语绕梁,营造出一种古朴、玄远的宗教氛围。西方三圣殿的后院,是般若寺的尽头,墙外就是纷扰的马路和街市。这个小院内有三座塔型建筑物:前面一座是倓虚法师七十寿辰的纪念幢;后面两座分别是倓虚法师和本寺首任住持澍培法师的舍利塔。般若寺自建成以来,就是长春佛教的中心,现在是吉林省和长春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