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指的是哪座山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带你乐享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穿行在涞源的崇山峻岭间,远远看到狼牙口长城茨字叁号台静默伫立,见证着岁月的烽火,守护着舍身取义的少年英雄王二小。
狼牙口长城是涞源长城中修筑最晚的一段,因地理位置关键,为加强狼牙险道的防御,明万历十三年开始修筑。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狼牙口在倒马关西南六十里。三关外墙至此,与内墙合为一。西北至山西灵丘县百二十里。
宋嘉定十一年,金保定将张柔会兵趣中山,蒙古兵出自紫荆关。柔遇之,遂战于狼牙口、马踬,为蒙古所擒。亦曰狼牙岭。”狼牙口关地形险要,为古时要道咽喉,关口东西两侧山陡沟深,两道山梁在半山腰相交形成簸箕状,狼牙关口则恰到好处在簸箕底部的东侧。
狼牙口位于太行山系两座山峰间的一段平缓山梁上,共筑边墙 926 米,山险5300 米。起点位于狼牙口隘口北 300 米的狼牙山顶,止于“茨”字叁号敌台的峪谷,随后沿西南山势入阜平,向西入山西境内。狼牙关口为石砌券门,门洞约 2.5 米高,2 米宽,关口两侧筑有约 6 米高的石砌城墙,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在关门的两侧,各嵌一方石匾,关门西侧门匾刻“狼牙口”,东侧门匾刻“狼牙险道”,匾头题小字“钦差整饬井陉等兵备兼理马政驿传、山西提刑按察司副使乔严”,匾尾属“万历十三年岁次乙酉中秋吉旦立”,字迹仍清晰可辨。
建在狼牙口两侧的山梁上的两座砖砌空心敌楼,像两个忠诚的哨兵一样,警惕地守护着关口。两座敌楼与狼牙口关口互成犄角之势,互相支援,防守三面敌人。
其中,位于关口西北约 1 华里山梁上的敌楼为“茨字壹号台”,楼台主体基本完好,顶部毁损严重,楼体东、西、南三面墙各置 4 个箭窗,券门北开,门额石匾已无存。而另一座敌楼则位于关口南侧约 1 华里的险峻山峰上,此楼为“茨字贰号台”,楼体顶部垛口不完整,东、西两面各存有一个吐水嘴,楼体南、北、西三面墙各开有4 个箭窗,券门东开。
狼牙口长城属于内长城的一部分,旧时主要用于防范游牧民族入侵,又因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常有硝烟升起。放牛娃王二小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口是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敌人“扫荡”。儿童团员王二小常常一边在山坡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 年 10 月 25 日,敌人“扫荡”时在山口处迷了路,看见山坡上的放牛娃,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保护转移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石湖旮旯”,那里三面环山,设好了八路军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枪声响起,敌人发觉上了当,气急败坏下将王二小用刺刀刺死。机智勇敢的小英雄,被日本侵略者残忍杀害,年仅 13 岁。
时间不语,岁月洗礼。战争的硝烟已散尽,长城的身躯也已经有些残破,但狼牙口这一古关在经历了几百年风吹雨淋后依然昂立山头,百年来守城将士与外敌的厮杀声亦始终在城墙内外回荡。如今看来格外安宁和孤独的狼牙口长城,仍在静静守护着这一方土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