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为什么和汉代联系(为什么不是项楚王朝)
这是几年前写的一篇旧文,无意间翻了出来,居然没有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发过!这几年看法律方面的书籍,将历史知识,完全遗忘了,可悲!当今世界,依然是连横合纵的战国境况,只不过是地界变大了而已。流民、瘟疫、饥荒依然是国家动乱的根本。
项梁,楚国大将项燕的二儿子,西楚霸王项羽的叔父,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第一人。
前面这段话不直白,但用“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来证明读书无用论时,大家就会想到那个不好好读书,不好好练武,不好好学习兵法的西楚霸王项羽,在项羽最应该学习的阶段,是他对项羽进行了纵容,他就是教项羽学文、学武、学兵法的老师。当项羽围观始皇帝出巡的车队,项羽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也”时,是他捂住了项羽的嘴,也是他带领项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外表的强大表象,很容易就吓唬住胆小怕事的人。不光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强壮的大秦帝国竟然也是纸老虎!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仅一个多月,就立地称王,这对“苦秦久矣”的所有人来说,通过杀官造反来翻身得解放,好像变成了一件异常容易的事情!
对六国遗老遗族来讲,貌视强大生畏的秦帝国,居然也是个纸老虎,咸鱼翻身的可能性很大,复辟称王竟然变成了很容易的一件事情;对觊觎富贵的人来讲,突然间就看到了一种能够快速致富达贵的途径,那种鼓励和诱惑,那种亢奋和激情,比传销更甚,简直跟得上是风一样的速度。无论是官员富豪,还是贫民无赖,只要是稍有一点不安分之心的人,都将自己的想法变成了实际行动,要么自己举旗造反,要么加入其它造反队伍,不到半年时间,造反之风波及到了大半个中国。
在跟风造反中,第一个最有名气的人,就是项梁。
他不是因为自己的成就有名,而是因为他的身世背景,他父亲昔日的光环。
项家曾是贵族,世代为楚国将领,受封于项,后来变成了姓氏。项梁的父亲项燕,公元前225年曾大败秦将李信,公元前223年被秦将王翦打败战死沙场。项燕,作为楚国最后的名将,成了楚地楚人抗秦的偶像。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打出项燕名号时,与秦帝国有杀父之仇、亡国灭族之恨的项梁,岂能袖手旁观。
史载,项梁早年因为其它案子受牵连曾经被逮捕过,不过他的关系网很大,免于追究责任。后来,他又杀了人,为了避仇和避罪,带着侄子项羽外逃到了吴中。在吴中,项梁因为经常帮人操办丧葬(农村出来的人都知道,在村里能替人牵头操办婚丧嫁娶的人,必是村里有威望的人,因为他要负责调度指挥各类人等),依然表现得张狂高调(或许是为其反秦笼络收买人心),不仅在当地群众中比较有名气,更与会稽郡守殷通成了朋友,说好听点叫乡绅名流,难听点俨然成了当地一霸。
秦国原本以法制严厉著称,但在秦国统治下的楚地,不仅是吏治腐败,社会管理更是混乱不堪。从项梁这个人及他所犯的事上,就为我们找到了陈胜为什么能够在楚地起义成功的一个重要理由。这或许说明,建国才十几年的秦帝国,又是南征北讨,又是工程劳役,又是夺位争权,又是迁徙豪强……因为事情太多,地域太大,没有完全实现对所征服地域特别是楚地的有效统治,特别是对各地偏远乡村,几乎就是管理盲点。
事实也证明,在亡秦战斗中,首义在楚地,起义军主力是楚人,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也是三个楚人:陈胜、项羽、刘邦,而项梁则是刘邦、项羽二人曾经的共同老大。
太史公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精打细算、勤劳节俭,是发财致富的正路,但想要致富的人还必须出奇制胜。其它事情何尝不是如此?在秦末农民起义中,陈胜是自己主动要求起义的,陈婴是被大家胁迫成为带头人,刘邦是萧何他们找来被动夺权的替罪羊,项梁则是在被邀请参与时自己主动夺取了领导权。他们也正是因为敢于造反,才得以青史留名。
当看到有关项梁夺权起义的记载时,他的高大形象在我的心里打了折扣,我不反对其掌握实权,我只是感觉他的做法与他的贵族身份不甚相称,不但不讲规则、不守信用,甚至还有些龌龊、狠辣、不齿、不择手段的巧取豪夺,没有王者之气。
秦在完全统一中国后,将天下分成了四十个郡,原楚地被分为九江郡、长河郡和会稽郡。在地方主要实行郡、县两级管理制度,每郡置守,治理民政,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长。历史中,关于殷通的记载寥寥无几,集中体现在项梁造反这段,作为高官的他,政治理想信念很不坚定,也是个见风使舵想挖国家墙角的人。
公元前209年九月的一天,殷通将项梁召到了府中,密谋起兵造反,想让项梁和桓楚担任统兵将领。谁想,项梁不想当小弟,要当老大,要搞黑吃黑。项梁搞了个缓兵之计,趁机带来了项羽,让项羽在其与殷通商议之时,由项羽趁机殷将通斩杀。随后,项梁手提殷通人头,脖挂郡守印绶,出来在郡守部下的面前,项羽提剑跟在后面,对于敢反抗的人员,由项羽当场斩杀,杀了一百多人,直到完全控制了郡府。随后,项梁召集来吴中的豪强官吏,自立为会稽郡守,募得精兵八千,宣布起义。
开启了一个新时代的陈胜,在起义后仅半年,主力部队就被章邯打得大败,吴广陈胜二人也先后遇难谢幕。各地的起义军因为没有了统一的归属与编制,各自为战,相互之间为了争地盘,大打出手。在这种乱局之下,起义军急需要一位能够镇服群雄的新盟主。陈胜死后,部下各自为战,秦嘉自立为大司马,拥立景驹做了楚王;负责率兵攻打广陵的召平,看中了项梁,假借陈胜的名义,任命项梁为张楚政权的上柱国(最高武官),率兵攻秦。
项梁刚过乌江,同郡东阳县的陈婴、九江郡的英布就带着人马投奔来了。为了拓地扩军,项梁以“陈胜生死不明,秦嘉却擅行拥立新楚王”为借口,趁机消灭和兼并了楚王景驹的队伍。前期归附景驹的刘邦,也就顺势投靠了项燕,受到项燕的器重,还拨给了五千人马、十员大将帮助他回兵丰城找背叛自己的雍齿报仇。
项羽攻下襄城后,项梁召集麾下全部将领,在薛城准备推选新楚王。这时,一个七十岁的老人范增出现了,以陈胜不立楚王后而自立导致失败为由,劝说项梁重新打起楚将的身份,拥立楚王后裔。基于八十年前楚怀王曾被秦拘禁至死的原因,于是,一个所谓楚怀王孙子芈熊心的放羊娃被项梁拥立为王,仍沿用“楚怀王”的名号,史称楚后怀王,后被称为义帝,成为了当时楚军的共主,项梁自封为武信君。
公元前208年,章邯派兵包围了魏都临济,复辟立国的魏王姬咎,派人向齐、楚求救。齐、楚救兵在临济城下被章邯打败,魏王姬咎在下令投降后,自焚身亡,姬咎的弟弟姬豹和楚将项它逃回了楚国。章邯在灭魏后,紧接着带兵将齐王田荣围困在东阿,留守齐国的田假背叛田荣,田荣只能向楚国求救。此时,项梁带着项羽、刘邦正在攻打亢父,立即挥师急奔东阿,齐、楚两军前后夹击章邯大军。章邯率军退守濮阳,齐王田荣回国平叛。项梁亲自率楚军追击章邯,与秦军战于濮阳城下,双方僵持了起来。因为在齐国内乱问题上处置不当,使得项梁在给田荣写信请求增援时,被田荣拒绝。
没有外援的项梁,只得独自与秦军作战。为了防止周围其它秦军救应濮阳,他派刘邦、项羽率军攻取了城阳。不过,在进攻定陶时受挫,只得转攻雍丘。雍丘守将是秦国丞相李斯的儿子李由,此时官任三川郡守。雍丘城破,李由战死。取胜的项梁有了轻敌的表现,不听宋义的劝阻,因将骄兵怠被章邯打败并战死,项羽、刘邦率残军退回楚地。再后来,楚怀王对楚军进行了重新整编,决定分兵两路攻秦,一路由与项梁有隙的宋义为卿子冠军带项羽等人救赵,一路由刘邦带领西向进攻咸阳。
研究学习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重要的是想从他那里获得一些启示,用以指导或启迪我们的生活。看完项梁的故事后,让我联想到清末及某些人物,下面我试着分析一下项梁,朋友们可以试着自行对比联想。
一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时,打出的旗号之一就是诈称项燕带头。作为项燕二儿子的项梁,此时就是项燕甚至是项氏家族的实际继承人,他的身份给他的起义和人气聚集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陈胜都能用项燕的名声起事成功,项梁自己竟然不自信了!我一直都认为项梁受到了范增的忽悠,推出了个不是天下共主的楚王后代,变相的将盛名让给了别人,可惜!
二是,曾经当过红白喜事大总管的项梁,原本就有调派指挥人的经验。从他初次举事时的人事任命中的故事来看,他也很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他的功绩在于,建立起了一个以复辟旧楚为旗号,广泛的反秦统一战线,将当时楚地的精英人物收入囊中。在他的麾下聚集起了项氏家族、旧楚故老集团、陈胜农民起义军残余、楚地民众自行起义人员,甚至于六国残余复辟等各股势力,更在他的手下出现了后来决定天下归属的刘邦、项羽两个人,他也干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刘邦跟刘备、司马懿的情势似乎有点像,出身于楚集团,与西楚集团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使得刘项就算对立,其属下之间依然能够保持相当的友好关系,符合了墙头草式人才流动的生存之道。
三是,项梁将项羽引上了革命的道路,但在接班人的培养上,没有提前将项羽扶持培养成项氏家族的接班人。长江后浪推前浪,新人总要替旧人。或许项梁就没有想到过自己会这么快的成功,成功来的快得让他都有些不知所措了。在项羽夺权时,没有看到项氏族人的太多扶持,靠地还是他自己的血性和虚假的借口,众将说的这句话“首立楚者,将军家也”值得琢磨。后来,项羽之所以能够慑服诸侯,靠的是他的个人勇猛和战绩,靠的是实力和拳头,特别是果断的斩杀宋义夺权,破釜沉舟孤军首攻秦军,在巨鹿城下打败降服了令人生畏的秦将章邯。以战神形象现身的项羽,在打胜之时,成了天下各路诸侯实至名归的领袖,他们在进项羽大帐时,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四是,项梁虽然有成就,给项羽收拢了基础人马如范增、英布和蒲将军,但因为过早的战败身死,没能及时对各个势力集团进行收服改造,没有真正的将项氏人等团结起来,导致没有建立起真正的项家军。名不正言不顺地夺取权力,会给下面的人起一个很不好的榜样,再加上没有对所属人等进行理想信念、忠于项氏类的教育引导,导致项梁战死后,项家人如一盘散沙,楚地的最高军事指挥权落到了楚怀王手里,项羽不仅仅是被宋义压制欺负,就是想跟随刘邦西去攻秦都不被允许。在项羽与刘邦的战争中,项伯在鸿门宴就和刘邦约为婚姻,对刘邦百般维护,后来又接受张良贿赂,为刘邦请汉中地,楚汉争霸时期屡为刘邦谋,后被刘邦封为射阳侯;饭桌上,项庄听范增之言欲杀刘邦,丝毫不给项伯面子;项佗从项梁时代就独当一面带兵救魏,项羽时曾为魏相,后投靠刘邦被封平皋侯;项襄,在汉二年曹参攻定陶时投靠了刘邦,后被封侯赐姓刘;平皋侯、玄武侯皆为项氏,被赐刘姓;英布、蒲将军皆叛楚降汉,范增离弃出走。
五是,项梁的另外一个伟大之处在于,他在对已发事件的处理上,解决的比较好。从陈胜的“中心开花,四周辐射”式的莽撞攻秦,到项梁的“复辟旧制,借鸡生蛋”式的统一战线,虽然在武力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将天下英雄收入囊中,但是在对起义军将来的发展问题上,没有提前进行估量和解决,导致他的历史使命也局限于打碎秦朝的坛坛罐罐,唤起人们的革命斗志,摸索出一条适合当时形势的反秦斗争路子,这或许就是他的使命。
六是,在改朝换代的每次革命中,笑到最后的很少是最先起事的人。出头的椽子先烂,造反精神让人敬佩的项梁,虽然占有了先机,但是运气却不好,早早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没能来得及解决这种巨变之下产生的问题,不知道这是不是天意?难道在历史发展进程的背后,还真的有一双手在操纵掌控着它?看刘邦、项羽争夺天下的有关历史记载时,在刘邦最危急的时刻,要么有人相助,要么有自然现象相助,总能让他化险为夷,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七是,陈胜是败在了没有嫡系部队上,实际上跟推不推楚王没有多少关系,作为忠良之后,楚人的信任帮扶、殷通的邀请、楚地旧贵故老的聚拢、召平的伪诏、陈婴的投奔,使得他能够在楚地肆无忌惮,能够逃避法律的制裁,能够以污点之身赢得他人的尊重,能够快速的结交权贵,能够很快的打出自己的影响,靠巧取豪夺起义成功,靠坑蒙拐骗成为楚军的实际控制人,在急速取得的胜利面前骄傲懈怠,深通权谋诈术的他,如果不是早死,中国或许还会出现一个项楚王朝!
八是,项梁、项羽作为战国旧贵族后裔走复辟分封路线的代表,与大一统潮流相背,在政治制度上开了倒车,这也是他们被历史和时代淘汰的根本原因,即便有项楚王朝,他们的存在,也是风光一时的昙花一现!
可惜的是,项梁没有等到自立为王的那一天,中国历史上也少了一个项楚王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