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叶剑英反对打越南(粟裕叶剑英反对打越南)
“对越一战可以打,但要速战速决。”
1979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上刊载了一篇社论,里面字字句句承载着国人的怒火,也掀开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序幕。
上文这句话,则是中共“八老”之一的陈云给小平同志的建议,当时面对越南的侵犯,全国上下都十分愤怒。
但出于各种考虑,当时许多将领都不太赞成开展对越自卫反击战,其中也包括威名赫赫的粟裕和叶剑英。
小平同志也很是纠结,但最终因为陈云的一席话,他拍板决定:开打!
那么,当时到底形势如何,为什么众多名将不赞成反击?陈云又说了什么,才让小平同志下了决心呢?
风起云涌,打还是不打?
“如果打起来,恐怕苏联会加入,到时候情况就复杂了......”
小平同志听着将领们的讨论,脸上的表情很是严肃,不久前刚刚结束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央的工作重心之一是建设经济,坚持改革开放,正是国家需要快速发展的时候。
可来自柬埔寨领导人的请求却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要不要帮他们去应对越南的侵略,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
因此小平同志才召开了这次军委会议,希望听一听大家的想法,到底该不该打这场仗。
众人沉思许久,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出小平同志的意料,大多数人都是反对的。
其中很受关注的粟裕将军和叶剑英就明显不支持这场战役,给出的理由也非常现实,戳中了小平同志的担忧。
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国民和将士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拥有了这样的和平生活,但战争的痛楚和隐患还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身上。
曾经浴血奋战的将军们,自然不怕流血牺牲,但却不愿意轻易开启战争,破坏现在的安宁。
除此之外,让将领们担心的还有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军队,一个是国际局势。
先说军队,因为这些年的和平,许多新入伍的战士根本没有实战的经验,而原本的老兵有的退役了,有的满身伤痛无法参战,所以对战近年来战火不断的越南,经验难免不足。
而更重要的国际局势,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单单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态度,就是我国不得不考虑的。
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
1969年,黎笋上台成为了北越的领导人,并在1975年统一了越南,而他则是“亲苏派”,而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中越之间的关系就更加紧张,苏越之间越走越近。
也就是说,如果我国进行了对越南的反击战,那很可能苏联就会进行援助,到时候我国就会陷入危机。
而另一个大国美国的态度就至关重要,虽说中美关系缓和,但如果这种情况下,他们也反对中国反击,我国可能就要腹背受敌。
因此各位将领从各个角度考虑,都不太赞成这场战斗,大家的顾虑也正是小平同志的顾虑。
但面对越南的挑衅和对我国边境的威胁,中共中央无论如何也不能坐视不理,小平同志早就说过,中国如何做,要看越南这一步要走多远,这已经表明了态度。
就在大家都满面愁容,不知道到底该如何选择的时候,小平同志找到一个人询问:“陈云同志,你怎么想的,说一下吧。”
陈云是谁?小平同志为何这么重视他的看法?
低调的“正国级”干部提起陈云,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有些陌生,比起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人,他似乎并没有那么有名,但其实他可是29岁就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的“中共八老”。
出生于1905年的他,经历了中国近代无比艰难的时期,出身贫农的他只接受了基础的教育,便为了谋生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起了学徒。
但也正是这个机会,让少年的他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陈云便参加并领导了商务印书馆大罢工,并取得了胜利,他表现出的领导和号召力,引起了中共中央临时党团组织的注意。
因此20岁的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之后参与着各种活动,并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表现十分出色,因此在1934年,进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他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之后的他跟着部队南征北战,参加了长征,并在遵义会议中,支持着毛主席的正确主张。
在之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也是功劳显赫,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了“五大书记”之一,与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并列!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能看出陈云到底有多受重视,但他做的却不止是这些,在建国初他还肩负着重任。
陈云在我党中,是出了名的会搞经济建设,因此毛主席将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都交给了他。
要知道当时有着国民党政府留下的通货膨胀问题,还要给抗美援朝进行补给,以及对工商业做各种调整,说是任务艰巨一点不为过。
但陈云却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稳定了物价,开始让经济建设逐步推进,对恢复国民经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可这样一个管着“国库”的干部,却比其他人还要朴素,对家人也是严格要求,哪怕是孩子生病要去医院,他都不允许坐公家配的车。
“从不许搭乘他的车,不准接触他的文件,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这是我们的家规。”
陈云的女儿的记忆里,自己考上了中科大,行李很多,但也要自己骑着自行车一趟趟去拉,从没有享受过父亲的“特权”。
陈云一家人
因此在他的影响下,五个孩子从小也是一样的低调朴实,靠着自己的能力,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
而在陈云身上,还有着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负责指导了中国早期原子能事业,这也是许多人都不知道的。
从1955年7月开始,一直到1962年,七年的时间里,他出席一系列会议,主导着当时中苏原子能合作的事情,并关注着其中关键的有色金属材料工业的发展,他的付出不言而喻。
但就是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干部,却十分低调,他的名字也很少有人记得,这是因为他从来不宣传自己的功劳。
他认为这些成绩来源于人民的力量,来源于党的正确领导,而最小的则是个人的努力。
因此,在大家想要去宣传陈云的时候,他要求必须自己先检查,然后就悄悄压下来,因此有关他的书籍、影视都很少,直到他去世之后,才多了起来。
就是这样一位低调却有着真才实干的干部,才会被小平同志如此重视,他也不负众望,给出了一段精彩的分析,让大家都对这场战斗有了信心。
一席话打动众人:开打“我认为可以出兵作战,速战速决,苏联就来不及支援。”
陈云慢慢地说出了自己的分析,在他看来,目前大家最在意的其实还是苏联和美国的态度,尤其是苏联已经和越南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很大可能会出兵援助。
但苏联目前大部分主力在欧洲,如果真的想要插手,肯定需要从国内抽调,但天气的寒冷,加上其他因素,想要赶到中越边境需要一段时间。
那如果我国可以速战速决,苏联来不及反应,那既能给越南一个教训,也不会伤了我们的元气。
陈云的一席话让众人眼前一亮,小平同志也露出了笑容,其实大家都因为越南的忘恩负义很是愤怒,早就想要做出反击了。
而且越南在国内疯狂排华,在边境挑起冲突,给国人带来了一些恐慌,如果不早日解决越南的问题,那后续恐怕还会出大乱子。
现在有了好的办法,按照这样安排,那接下来只需要把握住美国的态度就可以了。
于是接下来大家开始详细讨论究竟该如何准备,小平同志也开始考虑如何和美国沟通。
1979年1月,小平同志访问美国,而在他抵达之前,美国政府就已经明白此行的性质,他们并不支持中国用武力反击越南,而是希望用“孤立”的办法去警告越南。
但小平同志绝不会改变决定,他强调了立场,并且分析出了越南的野心和苏联的计划,假如不反击,未来国际局势将有大的变动。
“中国曾经为越南提供了价值20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但他们现在走上了扩张的道路。”
小平同志平静地诉说着为何中国必须要“惩戒”越南,因为这就是农夫与蛇的现实版。
1979年1月小平同志访美
因为越南和中国相邻,又都在近代被殖民,曾经有着亲密的关系,在越南抗法斗争中,我国不仅派出了军事顾问团,将成功的作战方式和思想教给他们。
而在越南战争爆发时,中国发起了抗美援越战斗,为了帮助他们作战,牺牲了许多战士。
并且我国还提供了军队、枪支、火炮。飞机等各种军事设施和物资,经过粗略计算,在三十年间,我国提供的这些物资援助按现在计算,价值200亿美元。
而现在,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认为自己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开始排华,对中国起了侵略的心思,并入侵了中国的盟友柬埔寨,这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美国听完这些话,态度也从一开始的坚决反对变成了较为缓和的“批判”中国,谴责越南。
这意味着小平同志成功达到了此行的目的,那就是确保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后,美国不会和苏联站在一起。
其实对于美国来说,和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眼下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们表面上是“中立”,但其实更偏向中国。
于是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中国边防部队从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方向进行,连续攻克高平、同登等20多个越南战略要地,向着越南境内攻击。
这样猛烈的进攻让越南政府慌了手脚,3月2日,谅山被解放军攻陷,越南紧急发布了全国总动员令,这时他们才后悔为何要挑衅我国,并担心解放军会趁机侵占越南。
我国所担心的苏联,他们一方面确实没有及时反应,另一方面在开战之后,美国私下联系了苏方,让其不要恶化局势,开展军事行动。
于是这场战斗便如同陈云和小平同志所预想的一样,得以顺利的速战速决。
但在这样的成功下,我国却并没有改变初心,而是如我们所坚持的那样,完成了自卫还击的目的之后,就开始回撤。
中国军队炸毁了当年支援给越南的大量物资,便边清缴边撤退,到了3月16日,全部撤回了我国。
我国的表现让越南在国际舆论中更加被动,在这场战斗中损失惨重的他们彻底打消了原本不切实际的野心。
也正是因为这次战役,苏联原本的战略部署被打乱了,亚太地区稳定了不少,尤其是越南,之后的30多年一直很老实,我国也得以在和平中快速发展,进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
而说了关键的一席话的陈云同志,和小平同志等人一起推行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95年4月10日,这位中央领导集体中的重要成员,陈云同志因病去世了,但他的功勋却永远被人们铭记在心......
结语
历史书上的一个名字,短短几行字,于我们是轻易就翻过的一页纸,但背后,却藏着太多的故事。
我们在老一辈的革命人士身上可以看到,属于中国人的热血和才智,也正是靠着这些,我们才能走到今天。
在不断变化的世间万物中,国际局势也会瞬息万变,如今的和平是无数国人努力博来的,现在这个责任也交到了我们手中。
希望我们都能常常回顾历史,不要在和平中变得软弱无力,要学习前辈们的精神和信仰,守护好这份和平与安宁,传递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