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临高风景特色介绍(海南临高山的那边)

自2011年,临高渔歌哩哩美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人们踏上临高这片土地,脑海中总会不由浮现出归船停泊,渔歌唱晚的情景。随着原生态方言民歌走上全国性舞台,承载海南渔民文化的哩哩美也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然而,与渔歌哩哩美红红火火的发展相比,临高另一流传千余年的歌谣呐嚒哩却藏在大山深处,鲜为人知。

刀匠打铁、牧人放牛、孩子玩耍、妇人插秧……呐嚒哩是当地劳动人民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山歌的形式传唱的一种民间艺术。据临高县民间文化研究协会副秘书长王明晋介绍,山歌呐嚒哩起源待考,但其蓬勃发展于唐代,现流行于临高南宝加来地区。

最满意的那曲山歌

来自临高县南宝镇昆殿村的村民严定春钻研呐嚒哩至今已有59年,已发展为县内经典的《乡恋民歌》是他的成名代表作之一。

海南临高风景特色介绍(海南临高山的那边)(1)

严定春 新华网发

和现在的孩子不同,当年7岁的严定春日日背诵的不是拼音字母、唐诗宋词,而是一曲曲有音无谱的山歌。“调子都是一样的,词可以灵活填。”严定春说,当上了学,读了书,脑子里记下的曲子就不再是“死”的,课本里学的、生活里看的,填了词,曲就“活”了。

59年的时间里,严定春编唱的曲子手稿已经有了厚厚一沓,类型从爱情到社会,从生态到文明皆有涉猎。但严定春最满意的还是年轻时候写的《乡恋民歌》。

“这是上世纪70年代,我从学校毕业之后第二年写的歌。”严定春回忆道,他当时一鼓作气写了六大页信纸的初稿,在后来的几十年里,词稿配合各种演出的长度,精简为三小节。

令严定春至今还印象深刻的是1991年临高县第一次民间艺术节,“那时候唱的《乡恋民歌》被县里电视台录下来,从正月初一到十五连续播放了十五天。”严定春双手比划着说,那时候还是黑白电视,小小的,但大家一起围着看也很开心。

藏在唱词里的谜语和社会风情

严定春提到,和一些中规中矩的歌曲不同,山歌呐嚒哩的题材多种多样,既有生活性的、纪实性的,又有娱乐性的、趣味性的,甚至可以把谜语藏进唱词里。

如“何种鸟空中成双,何种鸟水中成对呀么呐嚒哩?”回答则是“天上鸿雁合成双,鸳鸯成对在湖中呐嚒哩呀么呐嚒哩。”

歌谣是文字记载历史和社会的一种补充,在严定春的编词中,除了取材于日常生活的趣味小谜语,一些对唱里的情节设计实际上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和风俗变化。

“你是妇女城市,我是子农村(呐嚒哩)。怕你嫁下农村,姐妹万地笑。”

“心事咱们爱贯,不讲子市子村(呐嚒哩)。建设又下新农村,心事亚愿意。”

“这段词讲的是一个农村男孩说,你是城市的女孩,怕你嫁到农村,你的姐妹会笑你,而女孩回答,不管你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小伙子,我们都相爱,我心里也很愿意去建设新农村。”严定春说,上世纪70年代,城乡之间的婚恋不少,到了谈婚论嫁阶段产生的矛盾情绪也很常见,而唱词一定程度上忠实地记录了这种城乡及其民众之间思想、观念和文化的融合发展。

呐嚒哩的今与夕

严定春坦言,山歌呐嚒哩今非昔比。过去南宝和加来之间横着一条河,人们放牛的时候,就隔着河对唱山歌。“那时候,男女老少都会唱,劳动、休息、上学、玩耍都可以哼哼歌,它像平常说话一样随处可见。”

在四十多年前,严定春还为了自己的新娘写了首情歌,宾客们在婚宴上一来一回地对着唱,就连小孩子也会跟着唱着玩。严定春的妻子方燕花如今想起还会咧嘴笑,她指指自家老头子,“现在同龄人里也就只有他还继续唱啦,其他人老了,都不愿意开口啦。”

虽然严定春在多年创作的过程中,留下了很多山歌呐嚒哩的手稿,但更多由祖辈父辈传下来的词和音却在口口相传中慢慢遗失,也慢慢被人遗忘。

严定春说,现在山歌呐嚒哩没有渔歌哩哩美流传得那么广,一是它本身乐谱的保护工作不完善,传承下来的人能记住的就记住了,记不住的就忘了;且现在的年轻一代不像以前的年轻一代那样喜欢呐嚒哩,也不主动去学了。

临高县文化馆馆长陈建荣提到,几年前,海南举办了呀喏哒嘀民歌比赛,县文化馆组织了一批学生跟着严定春学唱呐嚒哩,效果良好。不少青少年或录音学唱,或灌制磁带播放,就连馆长陈建荣现在清清嗓子,手势端起,都能不怯场地即兴清唱一小段山歌。

“我唱了一辈子呐嚒哩了,现在还是和小时候一样开心。”严定春说,虽然现在唱呐嚒哩的人少了,但这份传承他还是很有信心能绵延长久地留存下去。(周淑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