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自动续费失职(ofo没死还在自动续费)
ofo 又上热搜了,它“诈尸”了。
*来源新浪科技
早已在街头失去踪影的 ofo 小黄车,居然还保留着自动续费功能。前几天有网友突然被扣了 52 元钱,她查来查去,发现竟然是 ofo 季卡在自动续费,而且在 ofo 软件上还完全找不到结束续费的入口。
难道这是 ofo 的致富新道路?
其实前段时间,ofo 有另一个新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
8 月 28 日,戴威再次收到法院下发的“限制高消费令”。至此,戴威累计被法院限制消费已经接近 40 次。
嗨,都说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要不是偶尔还能在街边看到一辆破旧的黄色单车,我也已经快想不起 ofo 这个名字了,更别说戴威了,戴威是谁来着?知道的在公屏告诉大家。
当然,还是有一大批人对于ofo有着异常深刻的记忆:
- 他们互不相识,却因 ofo 结缘,集合成 1600 万人的群体;他们团结一致,相互打气,交流的暗号为“你排到几号了”;他们受着名为“贫穷”的原始驱动,以顽强的毅力每天静静观察着 ofo 的一举一动。没人知道他们每个人的姓名,大家只知道他们在完成一次人类历史上的壮举,排一条有史以来最长的队,他们就是——ofo 退押金联盟。
不知道大家押金退款排到了第几位呢?
有生之年还有没有机会亲手拿到它?
知不知道怎么把这笔“巨额不动产”传承给下一代?
这家曾经的明星企业今天因为“自动续费 ”重新进到大众的视野,再次将 ofo 推向风口浪尖。
今天我们和大家探讨:
- ofo不是当时很火吗,怎么会沦落至此?
- “限制高消费令”是什么,会让我的押金更早拿回来吗?
- 他被限制高消费,然后呢,意味着什么?
首先是 ofo 为什么会沦落至此?
要回答这个问题,肯定是绕不开要讲一讲共享单车的发展史。
2015 年 6 月 16 日,一篇题为《这2000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的帖子在北大传开。帖子中表示,要招募 2000 名勇士把自己的自行车贡献出来,这 2000 人之后就可以免费使用这 2000 辆车,而其他同学则可以付费使用这些车。
正是通过这个帖子,创始人戴威和他几个小伙伴拉开了 ofo 共享单车的序幕。5 天后,ofo 正式在北大校园上线,第一天就收获 200 多个订单,一个月后日订单量更是突破 3000。很快,ofo 将这一模式复制到各地高校,直到 2016 年前,ofo 的作战主场始终是大学校园。
那时候的戴威是个身怀美好理想的年轻人,赚钱不是他的目的,像 google 一样改变世界才是他的追求。
正当 ofo 不断占领全国各地大学校园的时,一批名为“摩拜”的共享单车出现在了上海的街头,直接走上商业化运营道路。这也迫使 ofo 迅速从校园走向市场。至此,共享单车大战正式拉开帷幕。
在这场战争中最关键的致胜因素,不是商业模式,也不是专利技术,而是Money!
共享单车本身就是一个重资产的项目,没有个百把十亿去造车推广送福利,根本就抢占不了市场。
可当时“共享经济”的呼声一片高涨,资本也跟着头昏脑热,一起沉浸狂欢之中。2016 年,在资本的疯狂涌入下,以 ofo、摩拜为首的共享单车通过车海战术抢占市场,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攻占”了许多城市的主要道路。公开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市场涌现了 70 多家共享单车品牌,总投资涉及 230 亿元,其中,ofo 和摩拜两家就占了其中的 200 亿元。
到 2017 年前的这段时间是共享单车行业的腾飞时期,共享单车也在这一年走到了它的巅峰,具体有多高呢?
在这一年,共享单车与高铁、扫码支付、网购齐名,共同被评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
然而,这样响亮的名号也没能阻挡之后行业的断崖式下跌。
热情退却后,资本逐渐清醒过来,这才意识到,
原来戴威说的是真的啊!“赚钱不是他的目的”,这玩意烧钱快,但根!本!不!赚!钱!
很快,资本撤退,行业入冬,不少品牌都在资金链断裂、盈利无望、被指扰乱公共资源等多重打击后退出市场。
遭受资本浪潮洗涤后,存活的玩家仅剩屈指可数的几家,而且几乎都依附于资本巨头:
小蓝单车易主滴滴,逐渐被蚕食成为滴滴自有的青桔单车;
阿里大手笔投资哈罗单车,正式入局共享单车;
彼时龙头之一摩拜也为资本所困,只好卖身美团。
只有 ofo,坚定着自己的本心,既没有融资(拉不到钱),也不卖身求全(没人要)。
此时的共享单车结束了上半场的蒙眼狂奔,开启下半场的巨头争斗,而 ofo 既没有了源源不断进入的资本,又没有寻得合适的依靠,就像一个游戏,辛辛苦苦打了一半,结果卡在过渡页面的 bug 里,既玩不下去,又不舍得退出。
而它的生存方式也很特别,就是“赖着”。
2018 年 3 月,ofo 将自己的单车作为资产拿去抵押,换来 17 亿元,这也是它获得的最后一笔钱。
没人知道此时的 ofo 负债多少,大家只知道它拿着这么大一笔钱,却在同年九月因拖欠货款,被合作伙伴告上了法庭,连 7000 多万元都还不起。ofo 真的一滴都没有了。
也是在这时,公众对 ofo 的信任彻底崩塌,大家争先恐后地申请退押金,让本就不堪重负的 ofo 雪上加霜。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8 月1日,ofo 平台共有 1600 多万用户在排队退押金,以最低押金 99 元算,ofo 的押金债务至少就有 16 亿元人民币。
用户急,合作伙伴更急,纷纷通过法律途径追讨 ofo 的欠款。截至 9 月 8 日,ofo 小黄车的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45 次,被下发限制高消费令 243 次,终本案件 233 起,涉及未履行金额超过 5.09 亿元。
所谓终本案件是指,人民法院在穷尽财产调查手段后,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经申请人同意或经合议庭合议并报院长批准后,采取暂时性结案的案件。
至此,ofo 从巅峰走向坠落,从万众瞩目的明星企业,变成唯恐避之不及的资本黑洞。
接着我们来聊聊第二个问题:“限制高消费令”是什么,会让我的押金更早拿回来吗?
首先,限制高消费令是什么?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限制高消费令”是指在民事强制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对负有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发出“限制高消费令”,并配合媒体曝光、社会监督、举报有奖等措施,在义务未履行前,限制其高消费行为,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的一项执行措施。限制高消费令内容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限制高消费后,不得有以下以其财产支付费用的行为:
- 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 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3.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 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 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 旅游、度假;
- 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 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 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简单来说,就是张三欠钱,李四通过法律途径追债,法院让张三一个月内还钱,但是张三一个月后还是不还。这时候李四就可以跟法院申请限制张三的消费,法院通过后就会对张三下发“限制高消费令”,以此来保护李四的权益。
被限制高消费后,张三就失去了花天酒地的权利,去不了夜总会,住不了星级酒店,买车买房想都别想,就连出个远门都只能坐动车二等座。
但对于很多企业大佬来说,曾经是五星级酒店终身会员,现在让他们住小旅馆,曾经是飞机头等舱常驻嘉宾,如今却在动车二等座瑟瑟发抖,这种贫穷的日子简直就是噩梦。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大波人经不起贫穷的毒打而还钱。
在这个过程中,欠钱的张三他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家公司。这次 ofo 的案件中,欠钱的是 ofo 的主体公司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戴威是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而被限制消费的。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戴威是公司的控制人,但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人,被限制消费的是代表公司的戴威,而作为个人的戴威则不受影响。如果他想私下用自己的钱带着家人坐飞机去度假,那他完全是可以跟法院申请“因私消费”的。
这里可能很多观众就炸了,他居然还能去度假?!欠了这么多钱为什么不把他抓起来?!
这里就要牵扯到我们国家的法律制度了。
第一点就是押金的法律认定。在之前,当时的法律还没有明确定义押金,法律属性比较模糊,出了事要怎么弄,大家也无从参考。你说 ofo 挪用了你的押金吧,法律也没说它不能用啊。
虽然之后我们在 2019 年 6 月实行的新规中补上了共享单车押金管理的相关条例,但法不溯及过往。最后它还不起你钱,你就成了债权人,至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第二点的内容了。
第二点就是 ofo 的公司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公司由一些股东出钱设立,出多少钱,就承担多少责任,而不会超过出资额这个限度,这就叫“有限责任”。
这其中还有一个“企业法人”,法人就需要以自己的全部身家来对公司债务负责。当法人也实在还不清公司债务的时候,就申请破产,把公司的全部资产换成钱还给大家,大家能分到多少就是多少,别指望能全部拿回,剩下的部分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其实这事儿也不是不能理解,搞创新创业,失败的人多了去了,要每个创业的人都为自己创业失败承担所有的代价,那谁还敢搞这玩意,整不好这辈子就搭进去了。
有限责任法律制度也是为了鼓励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保障创业人的权益。不过一般人创业都是烧投资人的钱,像 ofo 搞这么大阵势,一把坑了 1600 万用户,引发那么强烈民愤的,着实是有点离谱。
更何况,ofo 的法人代表早在 18 年的十月发生变更,不再由戴威担任了。也就是在法律层面上,ofo 欠钱,跟我戴威有什么关系?
所以吧,戴威被限制消费只能说明两件事。
1.ofo 又被追债
2.ofo 还是还不起钱。
至于对我们的押金有什么影响?答案是没有影响。毕竟戴威已经不是第一次被限制消费了。
至于最后一个问题:戴威被限制高消费,然后呢?
ofo 押金的事最终大概率是不了了之,数千万的用户的百来块钱大概率是要不回了,一个估价 200 亿元的明日之星在顷刻间跌落深渊。然而,这样就可以结束了吗?
戴威作为 ofo 的创始人,北大学生会主席,央企高干之子,年轻,自信,有理想。这种人,强大且具有个人魅力,大家也是基于他的这种特征,给予了他无条件的信任与支持,资本家纷纷一掷千金,千万用户自愿打开腰包。
而当他辜负了这一场信任时,不管他之后还会不会创业,考不考虑东山再起,我想,用户也是不会买账了。
创业圈可以分为三类人,一类是成功后功成名就的人,这些人不多,像马爸爸和马爸爸;
一类是失败后默默无闻的人,这些人很多,可能在一节地铁车厢里就有七八段创业辛酸史;
而第三类人,就很奇怪了,这种人比较少见,掰着指头都能数得过来,戴威算一个,比较有名的还有下周回国贾跃亭,交个朋友罗永浩,他们虽然创业失败,但名声却超大。
不过就在应对失败这件事上,他们的应对方式却截然不同。
自从 2017 年奔赴美国后,贾跃亭已经离开有 1000 多个日夜。人们不知道他还有没有机会“为梦想窒息”,但想让他窒息的人倒是挺多的。
去年 9 月,号称“下周回国”的贾跃亭在微博说到:“我之所以放弃一切,只为把FF做成,尽快彻底偿还余下的担保债务,实现变革汽车产业的梦想。”
到了今年五月,乐视网、FF 汽车创始人贾跃亭终于实现了他在微博上的承诺,至少实现了一部分,向着“放弃一切”迈出了一大步——他在美国成功破产了。
在大众眼里,贾跃亭被贴上了“老赖”、“PPT 造车”、“韭菜”收割机的标签,不管他是否一开始就打着骗钱的目的,这些标签在他“逃往”美国的时候,就已经深深烙在他身上了。如今公司消失的 ofo,渺无音讯的戴威也是一样。
失败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应对失败姿态才是。不管是为了逃离舆论的中心,还是为了潜心研究如何翻身,逃避的姿态都会让长期以来积累的信任瞬间坍塌。
在这一方面,罗永浩的做法不得不说可以称之为标杆。
2018 年,由于做手机失败,锤子科技债台高筑,一度欠下了高达 6 个亿的欠款,公司 CEO 罗永浩也因此受到过多次限制高消费令。
但跟戴威和贾跃亭不一样,罗永浩没有逃离公众视野,也没有申请破产,而是选择背下债务,并开始“打工还债”:从直播到综艺,从代言到卖货,为了尽快还清债务,罗永浩一直在扩大着自己的所能接触到的领域,甚至还在网上回复网友称:“只要钱给够,婚丧嫁娶主持之类的工作我也可以做”。
姿态很重要。尽管网友们对于罗永浩的评价向来两极分化严重,支持他的人和黑他的人时常能疯狂对线一整天。但在他主动承担失败代价这件事情上,网友们普遍都表现出了赞同的看法。毕竟在欠下如此巨额的债务后还能拥有这样担当的人,放眼全世界也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也是由于他的这一姿态,尽管现在负债累累,罗永浩还有拥有着一批坚定的“锤粉”,是“锤粉”的,可以在公屏告诉大家,这也将会成为他未来东山再起的重要资本。
时间回拨到 2018 年。那时候,尽管 ofo 已经深陷追款诉讼与退押金潮的双重压力之中,但是,当戴威喊出那一声 ofo “哪怕是跪着也要活下去”时,不仅 ofo 人为之热血,许多用户也选择不退押金以示支持,甚至还感染到了非用户人群,有人当场就充了 199 的押金为 ofo 续命。
这便是信任的力量,人们对戴威这个创业人的人格、坚持与理想的信任。此时的戴威和罗永浩一样,身陷险境却富有担当,背后拥护着一批坚定的跟随者。
但随着时间推移,在罗永浩还在卖艺还债时,彼时跪着也要活下去的 ofo 如今已人去楼空,戴威的踪迹更是无人知晓。不知道当年那群选择支持他的人,现在对他的信任还能残留多少?多年后转身,罗永浩身后还有一群“锤粉”等他归来,戴威呢?
你的押金退了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