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优秀教学设计)

点击文末【了解更多】,可免费下载黄河颂教学设计

5《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歌词创作背景;理解歌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赞颂的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3.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所包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理解诗歌的内涵。

课时安排 2课时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导入。

导入一: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

导入二:有关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háng)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欣赏图片,说说你对黄河的感受?

二、预习检查

1.作者作曲者介绍。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光未然出版的诗集有《五月花》等。

作曲者---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2.背景资料。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侵略者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放弃了东北的广大疆土,出卖了上海军民的抗战成果,又听任日本军队侵入华北。抗战开始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了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艺工作者热情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斗争里。冼星海、光未然在这个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

3.知识链接。

(1)颂歌。

抒情诗的一种,又称“赞歌”“赞美诗”“礼赞”等,是诗人对描写对象抒发崇敬、追慕、赞美之情的诗作。

组诗。

是指由表现同一主题和采用相关题材的若干首诗所组成的一组诗篇。每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是每首诗与其他诗之间又有内在的感情联系,每首诗和组诗内的其他诗都成排比列式,格式相同或相近。

组诗作为一种独特的诗歌表现形式,萌芽于先秦,定型于唐代。先秦之后的各个时期均有大量作品面世。它们少则两首一组,多则几十首一组,甚至达到百首一组。或作于同一时期、同一地点,或作于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内容涉及赠答、咏怀、咏史、记行、悼亡、伤时、宴饮、唱和、游仙、祭祀、田园等题材领域。《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4.检查字词。

(1)订正字音。

气魄(pò)巅(diān) 澎湃(pénɡ pài) 狂澜(lán) 宛转(wǎn) 九曲连环(qū)

劈成(pī) 屏障(píng zhàng) 一泻万丈(xiè) 哺育(bǔ)

(2)多音字。

曲(qǔ)曲调((qū)曲折)  屏(bǐng)屏弃((píng)屏障)

(3)词语释义。

气魄:气势。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宛转:诗中指弯弯曲曲地延伸。

九曲连环:诗中形容黄河的流势盘旋往复。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浩浩荡荡:水势壮阔的样子。

哺育:喂养,比喻培养。

(4)词语辨析。

“哺育”“抚育”都有“喂养、养育”的意思。“哺育”强调比喻义,即培养、教育。“抚育”强调照料和养育,运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儿童,也可用于其他生物。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优秀教学设计)(2)

三、朗读指导

1.“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后面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要重读,此四句应越读越激昂,以表现黄河的气势。

2.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

3.最后两句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四、整体感知

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字是关键词?

答案示例:颂。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示例: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引出下文的颂歌。

3.从朗诵词部分可以看出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示例:歌颂黄河。

4.朗读全诗,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交代演唱主题,确定演唱基调。

第二部分:全诗的主体部分,从望黄河到颂黄河,最后发出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5.歌词部分是全诗的主体,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的大意是什么?

答案示例:三层。

第一层(“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望黄河。描写黄河奔腾澎湃、不可阻挡的气势。

第二层(“啊!黄河!”到“发扬滋长!”):颂黄河。从养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三个方面来讴歌黄河的伟大精神。

第三层(“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到“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尾声部分。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了要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五、课堂小结

朗诵词部分是诗歌的序曲,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诗人是如何歌颂黄河的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请同学们课下朗读、背诵诗歌的歌词部分。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优秀教学设计)(3)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二、新课导入

接下来,让我们学习诗歌的歌词部分,看诗人是如何以澎湃的激情来赞颂黄河的。

三、细读感悟

(一)朗读第一部分,细读感悟(朗诵词):

思考:为什么说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答案示例:黄河的精神是勇往直前、源源不断,而这也是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当时正值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之际,歌咏黄河就是歌咏我们中华民族,这是中华民族的赞歌。

(二)朗读第二部分(歌词):

1.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由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答案示例: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2.品味句子“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的“望”字。

答案示例:“望”字引出了对黄河形象的描写,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同时为下文的“颂”黄河蓄势。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严谨。

3.品味“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答案示例:前一分句是近镜头特写黄河,表现出黄河汹涌澎湃、雄伟壮观的气势,突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斗志和昂扬的精神面貌。后一分句是俯瞰全景,从远处写黄河的蜿蜒绵亘、九曲连环,突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

4.品味“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答案示例:前一分句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后一分句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着重写黄河的动态。“劈”字表现了黄河贯穿中原大地的势不可当的气势。

5.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答案示例: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侵的制胜法宝。

6.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答案示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无数条“铁的臂膀”。

7.歌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反复的修辞。以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收束全诗,激起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决心,使诗歌的主题得以扩展深化。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优秀教学设计)(4)

四、合作探究

(一)内容探究

1.感情的表达是要通过具体的诗句体现的。请品读朗诵词,这节诗写了什么内容?

答案示例:概括赞美黄河,引我们走近黄河。

2.歌颂黄河的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出现三次,反复出现,把歌词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

黄河养育了中化民族;(自然特点)

黄河保卫了中化民族;(地理特征)

黄河激励了中化民族。(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作用: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黄河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示例:黄河是摇篮,养育了炎黄子孙;黄河是屏障,保卫了神圣国土;黄河是臂膀,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

4.“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

(二)主旨探究

1.结合时代背景,说说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示例: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顽强奋斗,一往无前。

2.今天学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示例: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养育了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写法探究

1.修辞手法。

思考:这首诗综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作者在诗中综合运用了排比、反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借对黄河的歌颂,热情赞美了黄河。如“啊!黄河!”三次出现,构成反复,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又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既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的战略意义,也写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修辞的运用,更好地表现了黄河的气势及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2.语言特色。

思考:这首诗歌的歌词部分有何特点?

答案示例:明快雄健,节奏鲜明。歌词部分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两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画面。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优秀教学设计)(5)

五、课堂小结

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今天的中华民族正在奋进中崛起。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练习设计

1.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2.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写一份倡议书,保卫我们的母亲河,保卫我们的黄河。

附:有关黄河的介绍(PPT)

板书设计:

臂膀—滋长()不屈的意志(奋斗的精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