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庚辰音乐会哈尔滨(傅庚辰携知名音乐家亮相重庆)
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傅庚辰为重庆交响乐事业提建议、支招。 记者 李文科 摄
《梁祝》的作曲创作人员之一何占豪接受重庆媒体专访。 记者 李文科 摄
作曲家杜鸣心谈作品创作中的注意事项。 记者 李文科 摄
华龙网10月12日18时讯(记者 张译文)第五届中国重庆交响音乐季今晚即将在重庆大剧院拉开帷幕。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傅庚辰、《梁祝》作曲之一何占豪、《红色娘子军》的作曲者杜鸣心以及叶小钢、唐建平等著名音乐家将受邀亮相开幕音乐会。在音乐会开始之前,记者也趁机采访到了部分音乐家。对于交响乐的发展以及重庆交响乐,艺术家们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傅庚辰:重庆交响乐有资源和地域优势
据了解,第五届中国重庆交响音乐季定于10月中旬到2015年1月中旬在重庆举行。开幕音乐会、中国交响乐经典名曲赏析音乐会、新年音乐会等9个板块共41项展演活动将让乐迷们过足瘾。而在今晚的开幕音乐会上,由重庆市歌剧院、重庆交响乐团原创的大型交响乐合唱《长江》将在音乐会上亮相,届时,整个表演将历时90分钟,新增《中国梦》和交响曲《龙舟》,让外国的形式讲述中国的内容,传递重庆好声音。
对于重庆交响乐的发展,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作曲家傅庚辰也给予了鼓励,“很高兴重庆的交响乐有重庆自己的特点,虽不说很成功,但已经有很好的苗头了。”傅庚辰表示,重庆特殊的地域特点、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都为交响乐的创作提供了内容和资源。傅庚辰建议,重庆音乐家应当更多地创作自己的作品 ,“作品要扎根群众,来源于生活,呼应时代。深入浅出的作品才是作者功力的所在。”
《梁祝》作者:交响乐要做老百姓买账的作品
《梁祝》是中国交响音乐的一大经典,作为作曲者之一,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何占豪今日也来到重庆出席开幕音乐会。谈及《梁祝》的成功,何占豪说,《梁祝》很好地把西方的形式和中国的民族音乐语言结合在一起,“小提琴讲的仿佛就是地地道道的南方话,灵感取决于越剧和民间音乐。这样的交响乐老百姓一听就懂。”
何占豪认为,交响乐是舶来品,要想在中国发展,就必须和中国的民族文化相结合,才能创作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
“外国交响音乐一定要与中国的发展相融合,老百姓才接受。很多作品,老百姓是否喜欢是否接受才是最重要的,希望作曲家冷静思考。有时不要怪老百姓不来听,而是应该多做些好作品。没有特色老百姓不买账就不算成功的作品。”此外,何占豪还建议,交响音乐应该更多地走进学校、工厂,看看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
知名作曲家自曝音乐启蒙于重庆 曾在渝生活8年
在出席本次开幕音乐会的知名音乐家中,还不乏和重庆有着颇深渊源的老艺术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的创作者之一杜鸣心就曾在重庆度过非常重要的音乐启蒙时期。
杜鸣心说,自己本是湖北潜江人,在抗战时期跟随儿童保育会来到重庆,当时只有11岁的杜鸣心被安排到了位于永川的儿童保育院生活。在那里生活半年之后,在一次保育院的欢迎晚会上,当时年幼的杜鸣心站在板凳上,为现场观众清唱了一首《松花江上》。没想到这个稚嫩的表演,却被陶行知相中,选拔到重庆育才学校学习音乐。
“当时到了学校才第一次见到钢琴,而且教我们的老师就是创作了《游击队之歌》的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和他的夫人。抗战时期的穷孩子能学音乐是件很幸运的事情。”在学校学习了10年的钢琴之后,解放后,当年21岁的杜鸣心在贺绿汀的介绍下成为了中央音乐学院一名年轻的助教,随后又前往莫斯科留学学习作曲。
再次重回儿时成长的地方,杜鸣心感慨到,“现在重庆变化很大,发展很惊人,以前哪有高楼。我是喝嘉陵江的水长大的,对这里有着很深的感情。”
对于重庆交响音乐季的开幕,杜鸣心也表示,对重庆交响音乐的发展、演奏以及创作都有积极的意义,“相信不久的将来,重庆的作曲家能娴熟掌握交响音乐的创作。”
(报料方式:网友可下载“看重庆”客户端进入“phone享”版块提供新闻线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