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何许人也啥意思(朕孤寡人有什么不同)

我们知道中国的语言文化是很多样的,比如对”我“的称呼就很多,在英文之中小编记得的大概只有I,me等少数两三种称呼自己的,然而在我们中国“我”的称呼可是多种多样的,斯文一点的称呼为小生、不才、在下,稍微普通一点的称呼自己为余、吾等等,当然更不文明的人甚至称呼自己为“老子”。可以说这多种多样的“我”的称呼构成了中国的特色,而这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宝贵的一部分,也属于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不得不感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朕何许人也啥意思(朕孤寡人有什么不同)(1)

当然以上是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叫法,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就连“我”字都是被禁用的,他们常以别的词汇来代替自己,比如“孤”或者”孤家“是同一个意思,或者”寡人“、而最常见的就是”朕“,当然在春秋时期还有一种称谓叫做”不谷“,不过这种叫法太少见了所以今天就不讲了。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些词汇的应用:

”孤“和”寡人“的应用

在夏朝到西周乃至先秦时期,这个时期的王大多数称呼自己的词汇为”孤“和”寡人“,然而我们要知道这个时候的王等同于后世的皇帝,拥有大量的嫔妃怎么可能会孤单呢?用”孤家寡人“称呼自己是不是显得不适呢?

其实”孤家寡人“并不是孤单的意思,相反他是一种自谦的意思,寡人指的是”寡德之人“,中国古代提倡”以德治国“,那时候很多人认为君王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假如自己德不配位的话那么最终就会失去江山,所以寡人之意更多的是自谦提醒自己要时刻注重德行,但是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力。

朕何许人也啥意思(朕孤寡人有什么不同)(2)

然而这个时候周天子采用的是分封制,所以各国的文化尚且没有统一,民众也没有这么多的避讳,所以这个时候”寡人“的称谓并不是天子一人专属,相反很多的人可以称呼自己为寡人,比如士大夫、王孙贵族等等,甚至一些有德行的女子也可以自谦为”寡人“。

《左传》中记载:“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而《诗经》中曾经记载,卫庄公夫人庄姜就曾自称过寡人。

然而寡人和孤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在春秋先秦时期我们知道是有大小国之分的,比如当时的那些大国比如秦国、齐国等等可以称呼自己为寡人,恶次一点的诸侯称自己为孤,而周天子称呼自己为”予一人“。

而除了上述这些之外楚国是一个例外,我们上文就讲了当时楚国称呼自己为”不谷“,这也是一个自谦的意思,和寡人意思差不多,由于当时楚国的地位不为周天子所承认,而楚国又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所以自立为王,同时以”不谷“的称谓来称呼自己,而这个称谓后来在先秦战国时期也常被引用。

然而这种现象到了唐朝时期开始变了,以前诸侯王都可以称呼自己为寡人,同时士大夫也行,而到了唐朝时期寡人也变成了天子的专用词汇,而当时诸侯王则是称呼自己为”孤“,比如篡唐自立的朱温未称帝之前就称呼自己为”孤“。

朕何许人也啥意思(朕孤寡人有什么不同)(3)

天子的称谓”朕“

而现今我们经常听到的称谓就是”朕“,这也是古时候天子的专有名词,比如朕即天下,看起来挺霸气的。

而”朕“的词汇我们也知道是秦始皇发明的,当年秦始皇平定六国之后认为自己的功绩乃是三皇五帝都无法比拟的,所以在原来王的基础上发明了”皇帝“这个词汇,同时为了规避忌讳,秦始皇以”朕“开始自称。

而也就是从秦始皇开始,”朕“这个词成为了后世皇帝的专用词汇。

朕何许人也啥意思(朕孤寡人有什么不同)(4)

当然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之中除了大一统时代之外也还有很多的大分裂时代,比如三国时期的曹孙刘三人在未称帝之前都无法自称为”朕“,所以当时就以寡人或者孤来称呼自己,以此来显示自己的高高在上,而等他们称帝之后用”朕“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所以在这上述三个称谓之中,”朕“的地位是最高的,其次才是寡人或者孤。

朕何许人也啥意思(朕孤寡人有什么不同)(5)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中国历史上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奇葩特别多称谓也比较多,比如朱元璋除了上述几个称谓之外他还喜欢称”咱“,因为朱元璋出身于农民,以一介布衣身份创立了明朝,所以在皇帝之中显得与众不同,在正式场合他会称呼自己为”朕“,而一般私下里则喜欢称呼为”咱“,而中国历史上也唯有朱元璋一人如此与众不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