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级孤独你能承受到几级(十级孤独你能经受几级)

10级孤独你能承受到几级(十级孤独你能经受几级)(1)

说起孤独,许多人都觉得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会觉得只有把孤独赶跑才能生活得幸福快乐,其实孤独没有那么可令人不爽。

题主给出的热门上榜的孤独级别与《国际孤独等级表》大同小异,只是排序方式有点不同。

许多人把孤独寂寞连在了一起。其实孤独是表明"一个人"的一种外在状态,而寂寞更多的则是内心的感受,两者差别在于心境。

每个人都要孤独终老。有的人一孤单就感觉寂寞。有的人觉得自己历来都是一个人在世界上生活,习惯了孤独,虽然孤单但并不孤独寂寞。

心的孤独才是最极端的孤独,这种孤独甚至会让有的人放弃一切,甚至生命。有的人却能享受其间、自然面对。

有书君觉得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格、不同生活习惯的人对于孤独的接受程度不同。

1、年龄不同接受孤独的能力不同

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种状态,很难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国际孤独等级表》上十个孤独等级,给人感觉级别很高,但这是针对喜欢热闹的年轻人而言。对中年人来说不见得级别有多高,对于老年人来说就只能算是低级别的。

年轻人朝气勃勃,正是喜欢呼朋引伴的时期。而心理成熟的中年人会沉静在自己的世界中生活。

老年人比中年人更能享受孤独,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早已经适应了孤独的局面。

对有书君来说:"一个人去海边看海、一个人逛公园、一个人搬家、一个人远行、一个人默默离开",都不是什么问题,甚至还乐在其中,享受孤独的生活。

因为我的心已经老了,根本不会像年轻人一样"为赋新诗强说愁"。

人到底能承受多少孤独呢?1954年,美国在年轻人中做了一项实验。

该实验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测试者。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孤独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

最初的8个小时好歹还能撑住,之后,有的学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有点烦躁不安了。

在这种状态下,实验结束后让参与者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会频频出错,精神集中不起来。实验后得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回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年轻人是爱聚集相伴的年龄段,大多数人单独做事时都会觉得孤独。所以上个厕所、逛个超市都需要约人一起行动。

而对老人来说"一个人过春节"会比较难,特别是对于有孩子的老人来说应该是难以接受的。但是孩子回不了家他们也没有办法。

虽然老人接受孤独的能力比较强大,但老人有老人的孤独,希望孩子能够做好解释、安抚和陪伴的事项。

10级孤独你能承受到几级(十级孤独你能经受几级)(2)

2、职业不同承受孤独的状态不同

有人认为孤独的经历是上天对自己的不公,等他在孤独中成长成熟起来后,就知道感谢孤独了。

传统文化的说的"五十知天命",是说到了这个年龄阶段,每个人的生活都基本定型,会是什么样子自己已经了然于心,不会再对抗天道不公,也就能顺其自然,接受命运安排。

"一个人喝酒、一个人去看电影、一个人对着镜子说话",对有书君而言,没有这些需要。而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飞鸟集》中"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却曾经引发过自己的共鸣。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种思念却还得故意装做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而是面对爱你的人,用冷漠的心,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有些孤独是在时间上的,会成为过去,有些孤独是空间上的,有些孤独则是人心与人心的距离。喜欢孤独的人更看重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相通和真诚的交流。

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许多孤独表中的事情,没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孤独,有时候并不是心灵上的无依无靠,有时候仅仅是一个人的安静独处,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孤独的反义词是热闹,忍受孤独就是在习惯安静的生活方式。

比如那些独身攀岩的登山家,以及一个人周游世界的快艇手等冒险家们,称得上是终级孤独者。再比如那些常年做学问研究的人们,他们只是觉得时间不够用,那有机会感受孤独。

现在的全职妈妈除了接送孩子、买菜做饭,也都是自己宅在家里,许多退休的人如果不帮着带孩子,除了有时候外出旅游,也主要是宅在家里。

过去的人们,因为生活上物质匮乏不得不走出家门去讨生活,现在的人们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给宅在家里的人们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冰箱,可以长期贮存食物,电视、可以看电影电视剧,网络,可以了解外面世界发生的事情,不出门也不会落伍。

不出门也可以通过电话、视频与他人联络,一个人宅在家里并不等于孤独。事实上许多有自己要做的事情的人,有思想的人是利用孤独让自己有时间来沉淀。

鲍尔莱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毫无意义。"

对于有书君来说,没有对"一个人去游乐园"的需要。可能这个难度对有些人属于高级别的,毕竟游乐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一个人孤零零去那里,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生活中,不得不面对自己时,习惯了独来独往的人都会一个人去超市、看电影、逛公园,更不用说享受孤独的特立独行者,他们享受孤独与自己同在,没觉得不快乐。

人一旦习惯了孤独,能享受孤独,那么孤独也不再是孤独,便能安心过好自己的生活。

10级孤独你能承受到几级(十级孤独你能经受几级)(3)

3、习惯不同认可孤独的程度不同

泰戈尔说: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现代人应该正视孤独,理解孤独。要懂得孤独才是我们最原始的状态,也只有正视孤独,我们才会得到成长。

人生的长河里,孤独是每个人必然的经历。一个人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大家都在这个世界上孤独着,就看你能不能享受孤独,对于孤独没必要太矫情。

因为性格不同,在生活中对孤独的感受不同,行事风格不同,对孤独的理解有不同,接受孤独的程度也就不同。

对有书君来说,也会把"一个人看病做手术"作为孤独的最高级别。是因为医院是个特殊的环境。陌生的环境会让人产生孤独感,环境的陌生感会延伸到心灵的孤独。

而且一般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人在生病的时候最脆弱,这个时候也最容易胡思乱想,会伤春悲秋、多愁善感,内心渴望有人陪伴,有人可以依靠。

如果一个人生病了,需要去医院看病做手术,此时心情还是会很失落。但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情况下,许多人也会选择自己去面对,不然还能怎么办,需要治病就自己去,这是自我照顾的能力。

看上去内向的人比外向的人孤独得多,但是内向的人更容易接受孤独,也更容易适应一个人的环境。虽然有的人是不得不去承受孤独,没人愿意主动去承受孤独。

《奇葩说》里有句话说:比一个人孤独终老更难过的,是跟那个让自己感到孤独的人一起终老。

有书君认为孤独要有度,并不是越孤独越好。人不要脱离社会,要能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能享受极致的狂欢,也能享受清醒的孤独的人,更能平静地对待日常生活。

孤独只是个人的选择,内心强大的人,孤独又能奈我何?对喜欢孤独的人来说,没有惊喜也没有意外,心中无欲天地宽,不也挺好的吗!


也许你还会喜欢以下内容:

习惯性抖腿暗示了什么性格心理?

农村老话说的:“头发硬而粗,一生好辛苦”,有道理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