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讲妈妈生活经历(对儿女实行放养式教育)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想必大家对这句话都不会陌生。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句话其实是出自于高晓松的母亲张克群女士之口,她希望儿子能够在面对不如意生活的同时,要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和期待。

高晓松讲妈妈生活经历(对儿女实行放养式教育)(1)

图为高晓松母亲

单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高晓松母亲是个有思想、有文化、有深度的智慧女人,难怪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子。

但当你真正了解她后,才知道她的人生活得有多潇洒自在。

高晓松讲妈妈生活经历(对儿女实行放养式教育)(2)

【高晓松的母亲】

在谈起高晓松母亲之前,就不得不提起她显赫的家世。她出生于清华世家,父亲张维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还是深圳大学的创始人之一;母亲陆士嘉是著名的流体力学专家和教育家。

张克群出生于德国,不过在她四岁那年就跟随父母回到了中国,从小住在清华大学家属院里,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是邻居。

她之所以后来从事建筑学研究,就是因为受到了梁思成的影响,是被他“忽悠”进去的。

高晓松讲妈妈生活经历(对儿女实行放养式教育)(3)

而父母虽然对她实行放养式教育,但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张克群还是耳濡目染,高中时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是学校里公认的学霸。

长大后的她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之后便一直从事建筑研究工作,还成了建筑大师梁思成的关门弟子,颇有师娘林徽因的风范。

高晓松讲妈妈生活经历(对儿女实行放养式教育)(4)

至于她和高晓松的父亲高立人如何相识已经无从考究,只知道两人一个出身显赫是清华才女,一个家境殷实是青年才俊,在外人看来无疑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天作之合。

所以在众人的祝福声中,两人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没多久还生下了儿子高晓松和女儿高晓江,一家四口十分幸福。

高晓松讲妈妈生活经历(对儿女实行放养式教育)(5)

图为年轻时的高晓松父母

【张克群的放养式育儿】

有了孩子之后,张克群没有放下科研的脚步,对教育方面也有了不少心得,而她的育儿观只有六个字:自尊心和求知欲。

因为从小父母对自己实行放养式教育,从来不督促她和弟弟的学业,也不管他们爱不爱学习,想做什么都随他们去。

所以小时候的张克群玩得很嗨,经常带着弟弟爬树、游泳、溜冰,导致连高中都没有考上,之后复读一年才奋发图强考上高中。

高晓松讲妈妈生活经历(对儿女实行放养式教育)(6)

虽然父母并没有因为她未考上高中而责骂她,但他们的心中肯定有遗憾,毕竟自己是高级知识分子,女儿却连高中都考不上。

为了不让父母再次感到失望,张克群这才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最终成功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而这就是她所说的“自尊心”。

当她有了孩子之后,她也是这样教育高晓松和高晓江的,从小到大只给他们削过一支铅笔,就让他们自己玩去了。

高晓松讲妈妈生活经历(对儿女实行放养式教育)(7)

图为高晓松兄妹

至于她说的“求知欲”,则是用身体力行来激起孩子求知的欲望。

根据她的回忆,小时候父母在家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读书,家里什么书都有。他们姐弟两个在家无聊,就只能看书。晚上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全家人一边听着父亲从德国带回来的唱片,一边各自看着自己喜欢的书。

后来她也把这个传统延续了下来,经常她和丈夫在书房里看书,高晓松兄妹两个就在旁边玩自己的,反而有了极强的求知欲。

高晓松讲妈妈生活经历(对儿女实行放养式教育)(8)

【高晓松父母的婚姻】

不过虽然教育起孩子很有一套,但张克群在处理婚姻关系上,却没有那么多的经验了。

或许是因为性格不合,也或许是因为彼此之间交流很少,在高晓松十几岁的时候她和前夫就离婚了,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高晓松讲妈妈生活经历(对儿女实行放养式教育)(9)

不过离婚对于张克群来说并不算得什么大事,恢复单身生活后的她研究建筑学、独自到十几个国家旅游,活得更加潇洒自在。

至于她和前夫的感情,早已在两人离婚那天就已经烟消云散,以至于前夫去世的时候她只说了一句“感谢他那两粒开挂的精子”,便再也没有了任何悸动。

高晓松讲妈妈生活经历(对儿女实行放养式教育)(10)

而在退休之后,张克群便定居在美国,有时候也会回到中国与一双儿女团聚,感受下天伦之乐。但大多数时候她都享受一个人的生活,看看书、画画画,日子过得轻松自在。

去年她曾罕见的接受采访,在被问到“会不会以儿子高晓松为荣”时,她却这样表示:“我不为他感到骄傲,他不念书去唱歌无所谓满不满意。”

高晓松讲妈妈生活经历(对儿女实行放养式教育)(11)

不得不感慨,有这样一个开明的母亲,难怪高晓松和妹妹会获得如此的成功。

而从张克群女士的育儿观来看,不干涉儿女的人生,学会跟他们做朋友,才是一个好母亲应该做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