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动和拒动的区别(是否多动需专业判断)

“神兽”们都开学了,老师发现有些孩子“坐不住了”,小动作不断、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又开始担心了:孩子是不是多动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误动和拒动的区别?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误动和拒动的区别(是否多动需专业判断)

误动和拒动的区别

“神兽”们都开学了,老师发现有些孩子“坐不住了”,小动作不断、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又开始担心了:孩子是不是多动症?

判断是否“多动”有3大症状

大连市儿童医院儿保科医生孙秋艳说,多动症是早期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因为患儿最突出受到关注的表现就是多动行为。但是后来逐渐发现这个病症存在认知功能的障碍,是一个注意力缺陷的问题,便逐步修正了诊断的命名,现在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那么,如何识别孩子是否患有ADHD?孙秋艳说,必须从3大核心症状去关注和判断。注意力不集中是第一个特征。智力水平正常的ADHD患儿,在需要主动注意进行认知活动时,保持的时间达不到正常孩子所能达到的平均水平。听课、做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特别容易分心,一会儿喝水,一会儿要去厕所,一会儿说话,一会儿玩笔。活动过多是第二个特征,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问题。孩子经常在需要安静的环境中,做出明显多于常人的动作,而且是一些没有意义的小动作,如抠鼻子、抠眼睛、抠自己的手,摸红领巾,或者切橡皮,甚至把小碎的东西扔到别人的头上。还有一些孩子会出现一些相对刻板的行为,比如招惹别人,反复招惹几次,离开座位走来走去,或者有时学小狗叫,或者是喜欢一些危险的行为和危险的游戏,做一些恶作剧等。

第三个特征是冲动性,即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就做出快速的、不精确的反应。这个冲动既可以表现在行为上,形成幼稚、任性、克制力差、容易激惹等行为,也可以表现在情绪上,出现挫折感强、好发脾气、做事不考虑后果等情绪上的表现。所以非常容易与人产生冲突,从而产生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与父母在教育中的冲突引起亲子关系恶化,同伴关系的冲突导致被孤立,与老师在教学中的冲突导致负面评价增多引起低自尊和对抗情绪等。

注意观察别盲目下结论

孙秋艳说,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等症状,其表现持续最少要达到半年时间,这是诊断是否“多动”的最短时间限制,而且症状出现的场合至少要两个以上。无论哪种症状都需达到与发育水平不相符合的程度,并直接负性地影响社会和学业或职业活动。并且,这类症状的出现发生在12岁之前,但对于学龄前儿童,基于儿童活泼的天性,观察随诊需至少到36月龄后。

3个核心特征不一定同时共存,注意力缺陷与多动必须同时存在。根据主要症状的侧重不同,一般会分出几种亚型,家长可以简单进行症状对照,及时就医。

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可以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如书写阅读障碍等,往往会导致学习成绩的问题,这也是最困扰家长的。同时,多动—冲动引发的低自尊和人际问题对患儿的影响尤为深远,成年后与同事、家人、朋友及陌生人都会有较多的冲突和保持长久稳定关系的障碍。孙秋艳提醒,如果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不用过分紧张,建议到医院请专业的医生确诊,然后对症治疗,不能盲目判断批评孩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