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仙踪故事简写(绿野仙踪是美国经济史的寓言)
《绿野仙踪》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女主角多萝西是美国堪萨斯州的一个普通女孩,一天她被龙卷风带到神秘的奥兹王国。
从天而降的多萝西和木头房子砸死了邪恶的东方女巫,善良的北方女巫为了感谢多萝西,将东方女巫的银鞋子送给了她。
穿着银鞋子的多萝西与朋友们。
图片来源:CrushTheStreet
在奥兹王国的历险中,多萝西结识了稻草人、铁皮人等朋友。他们找到了一个同样被风刮来的魔法师,魔法师告诉多萝西,只要把银鞋子的鞋跟靠在一起敲三下,就可以去到任何地方。
用这个方法,多萝西回到了堪萨斯的家中,但那双银鞋子却消失不见了。
对这个故事,历来有很多解读。
多萝西的冒险,被很多人视作是青春期少女的成人礼,她为回乡所做的努力,也被认为是向美国传统家庭结构的回归。
或许会令人感到些许惊讶的是,《绿野仙踪》的故事其实也可以从美国经济史的角度去理解。
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荣休教授赖建诚,就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诠释。
赖建诚老师认为,《绿野仙踪》其实是一个19世纪后期美国货币史的寓言故事,「银鞋子」指涉的是这一时期的白银自由化运动。
米高梅公司拍摄的《绿野仙踪》(1939)剧照。这部电影将多萝西的银鞋子改成红宝石色,赖建诚老师认为这破坏了原作的象征意义。
图片来源:The Guardian
1873年前,美国实行金银复本位制,白银具有货币功能,且与黄金比价固定,因此白银价格一直很稳定。
1873年,金银复本位制被废除,黄金成为唯一的本位货币,造成银价急剧下跌。那些靠银矿维生的西部居民和将白银作为主要储蓄的人遭受巨大打击。
同时,白银失去货币功能,也造成全国的货币供给出现不足,跟不上这一时期高速的经济增长。
这种形势下,白银自由化运动开始在美国兴起。许多人主张让产量丰富、价格低廉的白银重新成为货币,这样经济体系就会更有保障。
积极参与这项运动的人形成了「白银派」,在19世纪的最后二十年,他们与主张金本位的「黄金派」展开了长期的斗争。
《绿野仙踪》的作者弗兰克·鲍姆(FrankBaum)就是白银派的坚定支持者,他以极大的激情投入到了白银自由化运动中。
但1896年,代表白银派参选总统的候选人失利,这场运动从此划上了句号,美国的金本位制正式确立。
白银自由化运动漫画(1896)
图片来源:Investoramnesia
斗争失败后,弗兰克·鲍姆捡回老本行,开始创作小说和剧本。1900年《绿野仙踪》出版,他几乎一夜成名。
赖建诚老师指出,在这本天真烂漫的童书中,弗兰克·鲍姆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白银自由化运动的热情和斗争失败的苦闷。
在这个童话故事中,多萝西代表的是勤劳质朴的美国人民,邪恶的东方女巫影射的则是主张实行金本位的美国总统克利夫兰(Grover Cleveland)。
银鞋子的寓意再清楚不过,它带领多萝西回到了故乡堪萨斯州,这在当时是白银自由化运动的重要根据地,是「勤劳质朴的美国人民」美好的故乡。
但在回乡过程中,拥有神奇魔力的银鞋子遗失了,这对应着现实中白银派的失利,是弗兰克·鲍姆对美好事物一去不返的慨叹。
这种解释或许并非完全严谨,但也不失为理解《绿野仙踪》的一个有趣视角。
事实上,这样一种虚构与现实的对应,对赖建诚老师来说,其意也更多在于从通俗故事出发,向大众讲述那段甚少人关注的历史。
这也是赖建诚老师一以贯之的治学和写作风格。
作为一位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研究者,赖建诚老师始终致力于以一种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风格,深入浅出地讲述严肃的经济学历史和思想。
赖建诚,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荣誉退休教授,主要研究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代表著作有《经济史的趣味》、《经济思想史的趣味》、《亚当·斯密与严复》、《近代中国的合作经济运动:1912-1949》、《边镇粮饷:明代中后期的边防经费与国家财政危机,1531—1602》等。
他对经济史的研究,往往从有趣的故事或具体的生活细节出发,以提问和探寻的态度,力求接近活生生的历史而非冰冷的数据和资料。
于他而言,这是从历史视角研究经济的内在要求。
/ 01 /研究经济史,有什么用?无论是在经济学科还是在历史学科中,经济史和经济学思想史都处在相对较边缘的位置上。
在求学和治学生涯中,赖建诚老师也面对过许多这样的疑问:
研究经济史,有什么用?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疑问,就连赖老师的儿子也就这个问题「质问」过他。
在《经济史的趣味》一书中,赖建诚老师或许有些无奈地这样写道:
「我儿子读小学时,问我在经济系教什么课?我说:经济史。他的反应很正常:这不是没用的东西吗?别人都在研究股票和房地产,你为什么做这种奇怪的事。」
确实,经济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埋头于零碎的史料和残缺的统计数字很多时候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但在赖老师看来,正是这样一种看似无用的工作,对培养经济学思维,开拓认知眼界至关重要:
如果有效的经济学理,是根据事实来提炼出有用的概念,那么现代的经济学理视野,必然会受到观察样本的限制,历史的重要功能,就是开阔认知的可能性。历史能提供许多过去的精彩现象,是眼前所不易观察到或想象到的。
简单来说,站在当下的立场看,历史能够提供的,是庞大的经验库和新的视野。
举例来说,流行病会对经济造成何种影响?
赖建诚老师认为,医学界对流行病的冲击,大都着重在流行时的威胁,对流感的长期危害关注不够。
而在对民众收入的历史研究中,一些经济学者发现,1918年西班牙流感时期出生的婴儿成年后,低收入人群比例明显较其他相近时期要高。
原因在于,在1918年流感期间,约有三分之一的怀孕妇女患了流感,这对胎儿的整体健康和智力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1918年流感期间,美国费城的巴顿药房,新生儿在接受护理。
图片来源:Drexel University
因此,在流行病期间,社会应该加大对孕妇的保护力度,政府也应该增加对胎儿健康的投资。
这样一种从经济史视角出发的研究,最终为理解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视野。
显然,疫情依然肆虐的当下,这样一种视野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以史为鉴」,也始终是研究历史的最重要价值。
而另一方面,从经济史出发,也能发掘出理解重要历史事件的关键性角度。
例如,在《经济史的趣味》一书中,赖建诚老师就以德国一战后失业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了希特勒为何会崛起这一「世纪问题」。
已有的很多研究,都是从意识形态、国际形势等角度出发理解这一问题。但赖建诚老师指出,希特勒通过铁腕手段对德国失业问题的缓解,才是他得势的关键原因。
为了降低失业率,稳定经济环境,希特勒上台后,采用强制手段,冻结物价,抑制进口。这些民主政府难以实行的经济手段帮助希特勒成为「德国人民的救星。」
1930年,德国汉诺威,失业的德国人在就业办公室前排队。
图片来源:Medium
赖建诚老师指出,在任何时候,「拼经济才是硬道理」。
因此,理解经济史,对我们理解历史上纷纷扰扰的斗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02 /问题意识和「趣味至上」既然经济史的研究的关键是提供新的视野,开阔认知的可能性,那么问题意识就至关重要。
对赖建诚老师来说,如何从具体的问题出发深入历史纷繁复杂的细节,是经济史研究最重要的挑战。
从《经济史的趣味》中一些文章的标题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赖建诚老师是如何直面这一挑战的:
《蒸汽机对英国的产业革命帮助不大?》
《扩大内需是日本经济增长的关键?》
《为什么犹太人会被抄家?》
《铁路对美国早期的经济发展帮助不大?》
这些文章,都跳出了经济学数据和模型的桎梏,专注于处理一个和现实世界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因而具有相当程度的建设性意义。
如赖建诚老师所说:
为什么要在计算机里,一味追求符合数学的特性,以人为的方式建构纯逻辑的理论,而不顾虑这样的模型,是否有解释真实世界的能力?为什么不问问祖先,看他们发生过哪些难题与趣事,看看现今的理论能否帮他们解决问题。
更难能可贵的是,赖建诚老师会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出发,阐述经济史和经济学原理。
如以下这些文章:
《为什么计算机键盘不依ABCD排列?》
《天气晴雨和股市红绿》
《马铃薯是吉芬商品吗?》
如此贴近具体问题和生活细节的写作,让赖建诚老师的叙述风格远离了高深繁复的理论拆解,平实而又趣味盎然。
如他自己所说,选入《经济史的趣味》中的文章遵循三项-ing原则:
(1)Interesting(读起来有趣)
(2)Entertaining(有娱乐效果)
(3)Provoking(具有争辩性)
对经济思想史的叙述同样如此。
在《经济思想史的趣味》一书的序言中,赖建诚老师如此写道:
这本科普书是我拾人牙慧的「读者文摘」,用对话形式讲五花八门的故事,希望你开着心分享。
面对一众体系庞博、思想入微的经济学者,赖建诚老师用提问和回答的形式,探讨了他们各自提出的新问题和提供的新视野,其语言平实有趣,又极具洞察力。
且看赖建诚老师如何简明精练地总结哈耶克和凯恩斯这对老冤家的论争:
双方都是自由主义者,凯恩斯急躁没耐性,哈耶克理性温和缓慢。哈耶克是「深知某事」的刺猬,凯恩斯是「知晓多事」的狐狸。哈耶克深知的那件大事,是国家对市场体制的所有干预都是邪恶的;狐狸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自以为够聪明能避掉这个陷阱,随时能创造出新理论、新论点、新政策,来为政府的干预辩解。
这样一种生动的叙述,既一语指出双方关键的对立点,又让读者对这二人的性格志趣有了基础的了解。
这正是赖建诚老师的追求所在,始终面向读者,做最精练生动的研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