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遭受网络暴力的数据分析(数据乱象网络暴力)

中工网 王天玥默认选择同意隐私政策、未征得用户同意就开始收集个人信息……近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监测发现17款移动应用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涉嫌超范围采集个人隐私信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关于遭受网络暴力的数据分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遭受网络暴力的数据分析(数据乱象网络暴力)

关于遭受网络暴力的数据分析

中工网 王天玥

默认选择同意隐私政策、未征得用户同意就开始收集个人信息……近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监测发现17款移动应用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涉嫌超范围采集个人隐私信息。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数据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度与日俱增。个人数据遭泄露的事件层出不穷,网络暴力事件频发,怎样治理才能确保数据安全?如何守好网络安全屏障?

数据乱象怎么破局?

算法无处不在的今天,打开手机上任意一款APP都有“猜你喜欢”类似的功能。本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而生的算法推荐,如今却因大数据杀熟、控制热搜、诱导沉迷与过度消费等负面“标签”频频引发争议。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潘越认为,算法管理欠缺导致个人信息数据的泄露看似是个人问题,实质是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衍生问题之一,应及时加大监管,否则就会影响到我国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

为规范算法应用、强化大数据治理,工信部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的出台标志着算法产业开启强监管模式,未来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算法的使用终将回归技术向善、服务大众的初心。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移动南方基地总经理助理刘广河认为,数据治理属于数字经济领域新的生产要素,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参与国际竞争必然需要。“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如何让数据能够共享,为社会治理、为公共事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生产要素,要加快这方面的立法。”

网络暴力怎样治理?

近年来我国网络暴力事件数量日趋上升,备受大家关注。2019年《社会蓝皮书》数据显示,每三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曾遭受网络暴力;而每两个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遭受过网络暴力。此外,目前我国在遏制和打击网络暴力方面还存在相关法律法规较分散、适用性衔接性不强,网络暴力被害人取证困难、求助无门及平台主体责任缺位等问题。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建议,为完善我国网络治理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网络暴力行为的打击力度,国家要完善网络暴力的相关司法解释,针对打击网络暴力进行专门立法;将情节严重的网络暴力纳入公诉;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权限,落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有效提升网络暴力应对的效率。

大数据时代,“用数字说话”越来越成为一种习惯。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东方卫视中心主持人曹可凡注意到,藏匿在深处的网络水军,正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姿态,悄然侵蚀着日常生活。

2021年,国家网信办部署了“清朗”专项行动,其中就包括打击网络水军、流量造假、“黑公关”,以实效赢得了公众的认可。曹可凡代表认为,需要进一步打击“水军”。他表示,针对“网络水军”的综合治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需要长期、持续、充分地调动各方力量,共同为网民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如何“赢”在数字安全时代?

当前,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化的程度越高,安全挑战就越大,“数据”已成为新的攻击对象。而我国数字安全投入占比在全球范围内相对较低,发达国家网络安全在IT业投入占比达10%,而国内尚不足1%。

全国政协委员、360创始人周鸿祎表示,将网络安全升级为数字安全,打造覆盖所有数字化场景的数字安全防范应急体系,包括应对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以及云安全、数据安全、供应链安全等挑战。同时,建议国家把数字安全纳入新基建,各地数字化建设之初便将安全考虑在内,并互联互通,调集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数字安全体系建设,真正提升国家的数字安全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东方国际集团东方国际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发现,早在几年前,部分快递公司已经推出了“隐私面单”,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但“隐私面单”并没有在快递行业得到全面推广,部分快递公司还是选择公布客户的全部信息。她提出,通过升级现有技术手段,简化快递员解密“隐私面单”信息的流程,提高“隐私面单”的使用比例,既不影响配送效率,也可以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也希望快递企业完善隐私安全信息体系建设,加强对快递人员的监督管理,配合公安机关打击涉及用户信息的违法行为。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近年来,我国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战略规划,印发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政策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网络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日益完善,网络空间法治进程迈入新时代。“网络安全”成为“国家安全”16项基本内容之一。

网络发展健康平稳繁荣,与网络安全、平稳运行分不开。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治理数据乱象,防止网络暴力的发生,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综合新华社、光明网、广州日报、中国科技网、经济参考网、中国电子报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