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熊出生为啥很小(出生在热带的北极熊)
如果要送给北极熊伊努卡(Inuka)一首歌,那“你不是真正的快乐”最合适不过了,因为虽然吃喝不愁,但终其一生,伊努卡都在完全无法适应的环境中度日。
27岁(相当于人类70岁)时,饱受折磨的伊努卡被安乐死,结束了错位的“熊生”。
伊努卡保持着一项纪录——唯一一只在热带出生的北极熊,那是在1990年圣诞节过后的第一天,新加坡动物园迎来了新生命,小家伙出生时只有350克,人们给它取了个非常“因纽特”的名字伊努卡。
伊努卡的爸爸是来自加拿大温尼伯动物园的北极熊纳努克,妈妈是来自德国克隆动物园的北极熊谢巴,它们都是在1岁左右被送到新加坡动物园的,伊努卡是它们唯一的后代。
伊努卡非常活泼,然而作为一只为冰天雪地而生的北极熊,从内到外都是为了保暖,而非散热。我们先来看北极熊为保暖,都拥有了哪些身体特征。
首先就是毛发,北极熊的毛发分为内外两层,里层虽短却很浓密,外层虽稀疏但很长,两层叠加,使得北极熊的皮毛既防水又保温,而且看似发白的毛发,其实是透明的,从而让黑色的皮肤更好地吸收热量。
其次便是体型,成年雄性北极熊的体重可以达到350公斤到700公斤,成年雌性也有150公斤到250公斤,如此大的体型确保了用于御寒的脂肪含量,以抵御北极冬季零下四五十度的气温,小耳朵、短尾巴也是为了避免热量散发。
因此北极熊根本无惧寒冷,它们还常会把身体泡在冰水之中,一方面便于利用海冰捕食,另一方面能够降温。
在如今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们时常都会提及温度升高给北极熊带来的生存难题,比如海冰消失使得北极熊无处觅食,只能消耗自身储备的脂肪,因此变得消瘦。
说回到出生在新加坡动物园的伊努卡,事实上,无论是对圈养的北极熊还是野生北极熊来说,27岁都算得上是高龄了,但是伊努卡也面对了北极熊本不该遇到的问题。
最易想到的就是温度过高,前文提到了,北极熊能适应零下四五十度的低温,但是一旦温度高于21摄氏度,它们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过热反应,比如早年间,伊努卡的栖身之所是露天环境,新加坡的高温让伊努卡就经常大口喘气,趴在地面,脱毛掉毛,精神萎靡,身上甚至由于温暖潮湿而生出了绿藻……
直到伊努卡14岁时,动物园才重新建造了北极熊馆,加装空调、喷雾风扇、遮光罩等,将温度控制在17摄氏度到22摄氏度之间,为伊努卡提供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
后来动物园又建造了人工冰冻苔原,尽可能模拟北极的环境,但是此时的伊努卡已经将要进入老年,它的身体在长期的消耗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包括口腔、耳朵的感染,以及关节疾病。
另外,活动空间受降。在野外,北极熊的活动范围很大,它们的栖息地面积往往超过8万平方公里,一只成年北极熊,每天的活动距离也在80公里以上。
而在新加坡动物园,伊努卡最初是和母亲共享391平方米的区域,母亲谢巴2012年去世后,伊努卡拥有了新的住所,就是上文提到的冰冻苔原,面积2700平方米,但是这并未让伊努卡有所好转,住进“新家”的第5年,伊努卡的身体状况持续恶化,动物园决定让它在麻醉中离开这个它待了27年的地方。
说完伊努卡,想起我曾经在动物园见过一只非常暴躁的北极熊,先是背对着游客,然后突然狂躁起来。可以说,北极熊是非常不适合圈养的动物,所有圈养的北极熊为了应对温暖环境,体型都比野外个体小许多,而这也是为了对抗高温。
除了生理挑战,像北极熊这样的动物,在圈养环境中心理也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人们所能做的是要么让它们生活在野外,要么尽可能营造出其栖息地的环境,修复文物尚且讲究修旧如旧,动物作为活生生的存在,更需要它们应该享有的自然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