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细节(建国大业的细节)

建国大业细节(建国大业的细节)(1)

怎样把人群整合为一个国家,这可能是人类最复杂、最重要的知识。在这方面,我们很有理由自豪骄傲一些。

2019年,我们庆祝了建国70周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建国”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新中国建立。70周年就是纪念这个的。但说到中国这个国家的建立,那可要久远得多了,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

因为时间太久远,所以,从无到有地建立国家需要做哪些事,我们反而习焉不察、忽略不知了。生活在有各项成熟制度的国家中,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已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世界上确实有那种刚刚建立不久的新国家。尼日利亚有个大作家阿契贝,他曾经感慨地说:他们那一代人,是个人年龄比国家年龄还大的人。他出生时,根本没有尼日利亚这个国家,连地理名词也没有。他们出生在英国的一个非洲殖民地里,一直以为自己是英国人。后来,几个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独立了,组成一个新国家,名叫尼日利亚。阿契贝他们在三十多岁时忽然成了尼日利亚人。也就是说,他们这些人的年龄,比尼日利亚这个国家的年龄大三十多岁。

看起来,建立一个新国家,只要没有外部敌人阻挠破坏,也没什么难的。那些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应该就是这么想的。国家嘛,无非总统部长公务员、军队警察加监狱。把这些都弄起来,建国就成功了。

可是,大部分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并不成功。国家方方面面几十年都没上正轨,乱七八糟打个不停。看起来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建国远未完成,很多该做必做的事情,还没做。

比如上面说到的尼日利亚,是几个不同的民族地区组合而成。把这几个不同的民族及其地区捏合成一个国家,只在表面上完成了,但实际上时时都有分裂的危险。一旦分裂,尼日利亚这个国家就消失了。建国大业,中道崩殂。

在历史悠久,已经稳固成型的国家,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已经很难。从无到有地建立一个全新国家,更是难上百倍千倍。

这其中的难点在于:建立一个新国家,除了总统部长公务员、军队警察加监狱这些人人皆知的政治环节以外,还有大量细节性的、事务性的工作要做。这些工作由于很琐碎、不起眼,往往被人忽略。但是,如果这些细节性工作没做或者没做好,人群就还只是人群,而不是被整合成一个国家。

所以,回顾中国的早期历史,看看古人在建立国家时,都做过什么,会大大增进我们对国家的理解。对那些新建立的国家,也很有启发意义。他们可以知道自己还有哪些重要的事情还没做。

在这方面,历史学家已经做了很多研究。以秦始皇统一中国为例,除了大兵四处作战、扫平六国、建郡县、封三公、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些“大动作”以外,还有几项同样重要的事务性“动作”,或者说建国大业的细节,同样重要。

01 要建立国家的文件系统

国家的文件系统,是指政府事务要用文字写成文件。皇帝和官员之间,官员之间,用文件沟通。

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了一批秦简,内容是秦朝的法律,其中有一条的内容是:

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

(有什么事,必须写个文件来看,不要口头说说,也不要托熟人走后门)

现在有个词“文牍主义”,形容没完没了地发文件,弄得大家很疲惫,效率很低。对“文牍主义”应该要警惕,但要求用文件沟通政事,却是建立国家的重要环节。坚持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政事处理正规化,而且可以适应新国家各地不同的口音,也可以减少熟人社会的舞弊现象。

即使对个人来说,都是好脑子不如烂笔头,想要有效管理一个国家,没有书面文件,只靠口头交流,肯定是不行的。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小的游牧政权,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字,就没有自己的文件系统,政事也因此不上正规,停留在少数首领面对面的交流中。这些小政权也就因此旋生旋灭,没能建立起稳固的国家。

因为用书面文件管理政事,就要求官吏能识字写字。秦以前,会写字基本上是贵族的特权,到了秦,因为需要大小官吏处理文件,国家就必须培养大量识字写字的人。这样一来,就同时给国家培养出了一支贵族以外的干部队伍。这是中央集权国家能够稳固运行的重要条件。

02 建立国家的“驿站”系统

国家建立起来,有了官员,官员势必要到各地办理公务,也就是出公差。如果国家很繁荣发达,这当然很容易,但新国家往往都是各方面初创的状态。这时,就需要一套驿站系统确保官员在国内各地顺利出行。

驿站在中国,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到了秦汉时期,就很稳固了。驿站由官方设置,路过的官员可以免费吃饭、住宿、使用交通工具等等。要想驿站正常运转,需要用专门的文书管理官员——不能随便什么人到驿站都可以免费吃住。这样一来,又成为管理官员及其出行的有效制度。

中国的历史经验表明,驿站对于国家运转,至关重要。但驿站一旦建立起来,又不免成为各方占国家便宜的漏洞。规定是必须要有正式文件才能免费入住驿站,但可想而知,时间一长,管理势必松弛。方方面面的人都会想方设法来揩国家的油,甚至最终造成驿站系统的废弛。

可见,国家是否能保证驿站的正常运转,不仅要求国家具备相应的财政能力,也要求国家具备足够的管理能力。可以说,驿站既是治理国家必备的工具,也是国家政治是否良好的晴雨表。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邮政和国内物流系统,是和驿站类似的角色。所以有个说法,邮政延伸之处,就是国家边界所到之处。在很多偏僻边远的地区,都能看到国家邮政的存在,原因就在于此。邮政,一方面确保国内的信息沟通,同时,也宣示着主权的范围。

这实际上是在说,真正建立一个国家,要必须建立起国内的信息、物资、人员流动通路。没有这个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国家就没真正建立起来。

03 官员的请示汇报制度

国家建立以后,要想稳固并发展,中央必须掌握地方上的种种数据和情况,包括人口、田地、财政收支、官吏数量、司法案件等等。这些重要信息向中央汇集,要有完善的、系统性的制度,这就是官员的请示汇报制度。

现在出土有秦汉时期的统计报表。在那时,从乡里开始,到郡县,都要向中央朝廷每年汇报种种数据。同时,还要有详细的档案整理和保存制度。秦朝灭亡时,刘邦带兵率先冲进咸阳。别人都去抢财宝,只有张良忙着去接收档案。张良有大智慧,他深知,掌握了档案,就掌握了帝国各地方方面面的数据和信息。有了这些,汉朝才能顺利治理国家。

一方面是地方向中央上报,另一方面则是中央对地方的下察。秦代有监御史,汉朝有刺史,任务就是到各地去访查各种情况,看看地方对中央是否有隐瞒和欺骗。

除了这些专职人员以外,皇帝、丞相、三公九卿都会临时派出自己的使者到地方上去明察暗访。汉简中就有“丞相使者”的字样。

在请示汇报这个大范围内,有常规性的上传下达,也有因事而起的操作程序,这就是所谓“请”和“议”。“请”是下对上提出建议和请求。“议”则是皇帝大臣为了商量某事召集下级部属一起开个会。这些都是国家制度中,上下级之间互动的制度性安排。没有这些制度,或者制度规定得很粗糙,国家治理就难上正轨。

04 中央在全国分配物资

史书中,关于东汉的“大司农”有这样一条,说大司农的职责是“损多益寡,取相给足”。东汉的大司农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长。在各地上报各种数据的基础上,大司农要统一筹划,根据各地的情况安排物资转运和人力调配。丰产丰收的,拿出来一些,补给歉收遭灾的。这就是持续到今天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中央保持这个职能,不但可以保持国内各地的经济平衡,也可以增强中央的权威,增加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新国家建立以后必须做的重要事情。如果国家在这方面懒政怠政,或者行事不公有偏有向,国家的基础就会被动摇,长此以往,就会趋于分裂和解体。

以上所列四项,当然不是建国大业细节的全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细节”,都不是杀伐决断、内外征讨的大事,而是看起来平淡无奇的事务性工作。但历史表明,正是这些事务性的细节工作,在基本政治制度的“骨架”上,补足了建立国家所需的“血肉”,让国家真正活起来,并且,活在人们的心中,从而,把人群真正整合为一个国家。

我们中国的幸运和优势在于,这些“建国细节”,祖先在几千年前就开始做了,做得很深入很全面,历经岁月,已经成了历任政府的“下意识”。或许国力有强弱,但每一个王朝的政府,都无师自通地理解这些“建国细节”的重要性,只要有条件,就会尽力去做。

那些新国家就没有这样幸运了。他们需要从头开始摸索这些“建国细节”,而一旦有所疏漏,国家可能就会因此出现大麻烦甚至大危机。怎样把人群整合为一个国家,这可能是人类最复杂、最重要的知识。在这方面,我们很有理由自豪骄傲一些。


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李子旸”

作者其他热文:

古人怎么对付“躺平”

国之重器是怎样维护和平的?

认识中国历史的两大误区

认识中国历史的两大误区2

认识中国历史的两大误区3

认识中国历史的两大误区(外一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