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农村合作社该怎么搞(农村合作社绘制乡村振兴)
8月的最后一天,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回山镇,新市场村村民盛伯权正抓紧时间清理杂草,为半个月后的茶苗扦插做准备“之前我们是自己少量种植,多亏搞合作社才把它(茶苗种植)做大、赚到钱”盛伯权说,在村合作社的带动下,这些年大家的腰包鼓起来了,他家也在县城买了两套房子,“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乡村振兴农村合作社该怎么搞?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乡村振兴农村合作社该怎么搞
8月的最后一天,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回山镇,新市场村村民盛伯权正抓紧时间清理杂草,为半个月后的茶苗扦插做准备。“之前我们是自己少量种植,多亏搞合作社才把它(茶苗种植)做大、赚到钱。”盛伯权说,在村合作社的带动下,这些年大家的腰包鼓起来了,他家也在县城买了两套房子,“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这个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到合作社联盟、2017年年底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公布……2012年年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只有68.9万家,目前已经超过220万家。用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的话来说,“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体系初步建立”。
抱团发展新农人成合作社“领头羊”
10年时间能做些什么?85后新农人盛文斌的答案是,“把绿叶变成金叶子”。10年时间,他成立合作社,带领乡邻们采用科学方法规模化栽种茶苗,用一片叶子带动新昌县6个乡镇3000多农户致富、25万人次就业,合作农户收益超两亿元。
“返乡青年有抱负、有能力,有敢闯敢拼的精神,能为‘三农’带来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盛文斌说。
2011年,盛文斌带着两枚三等功勋章从部队退役,他始终记得首长的叮嘱:“回家再建功立业!还要有个感恩的心。”回乡后,他发现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靠种茶苗,当年新昌茶苗从1亿株骤降到不足5000万株,价格也跌至5分钱一株,村民收入锐减。盛文斌决心改变。
儿时对茶的特殊情结,让盛文斌将目光聚焦茶产业。他笑称自己拥有“茶基因”,个子还没桌子高时就跟随长辈们在茶山行走,读小学六年级时他就学会了手工制茶、卖茶。
盛文斌做市场调研时发现,2005年以后,新昌茶苗由畅销转滞销的原因在于育苗质量下降,这更加坚定了他必须走高标准发展之路的决心。为此,他专门前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请教专家,蹲在田间地头进行育苗实践与试验对比。新昌县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村里年轻人少,土地也不够,合作社大家来干更有劲儿。”盛文斌说。2012年6月,他成立了新昌县科农茶树专业合作社,不断引进新品种,统一扦插规格与技术标准,统一销售,保证丰产丰收。
合作社会优先吸收经济比较困难的农户,提供土地、插穗等扶持,有的社员还是零成本创业,由盛文斌免息借予资金,等茶苗卖掉后再扣回本金。“他这样做我们心里也有底了。”盛伯权说,“我现在每年都增加一点,现在是20亩左右,最多一年我销售收入100余万元。后面还要继续跟着干!”
合作社也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育苗研发基地,经过改良的“中茶111”等茶苗新品种,因为“长势好、品种好、成活高、成园快”,在市场上迅速“走红”。茶园面积逐步扩大,苗圃管理不断引进现代农业先进技术,茶苗产量及时跟上了市场需求,盛文斌参与改良研发的100多个新品种也纷纷上市。
如今,科农茶树专业合作社成员从5户增长到50多户,销售范围从本县发展到全国27个省份,年销售业绩也逐步从两三百万元增长至2000余万元。盛文斌将自己的茶苗取名为“天姥金叶”,寓意是“播种满山的绿叶,收获共富的春天”。
干群合力让合作社不只发展农业种植
近10年来,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用农村合作社盘活了整个村。2012年建立合作社之前,村民只种小麦和玉米,一年到头每亩地只挣四五百元,而如今这个数字包括至少1200元土地流转费与上万元的年底分红。2021年,这里村民人均收入4.5万元、户均15万元。
转变的希望是2011年回村任村支部书记的徐林收带来的。这个在外有8家厂子的老板,在劝说农民流转土地时直接拿出现金,“谁先流转土地我就给谁钱”。到2013年,已经有900亩土地可以开种葡萄,还有700亩土地到2015年用于种蔬菜。
在高密市丽珠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凤杰看来,这些变化不仅仅是因为一位经济能人的回归,更稳定、有效的合作社发展模式打牢了根基,让乡村振兴不只靠土地,让农业不只是种植。
徐凤杰还记得10多年前跟着徐林收去江苏、浙江等地考察的经历,一起去的还有村里的“老少爷们”。大家纳闷,同样是土地,怎么价值如此不同?
和一些村推行合作社受阻不同,当时松兴屯村有近八成村民同意发展合作社。“没钱也跟着他干,因为他给村里人服务,想带大家致富。”徐凤杰用“试一试”概括当时大多数村民的想法。他自己就是被徐林收喊回村的邻居,不再搞工程,而是回来流转了家里6口人的12亩土地,并在2014年当选村两委成员。
这一试就是近10年。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合作社的年底分红。村里把自己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叫作“党支部 a合作社 农户”,在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里,社员是全村村民,而党支部的39人成为第一批向“外聘”老师学习相关种植技术的人。徐凤杰至今还记得那几位老师:“教种葡萄的来自宁波和烟台,教种蔬菜的来自寿光,3位老师在村里待了1年多时间。”
2020年受台风影响,村里的蔬菜大棚受损,徐林收又出资重建54座高标准冬暖式大棚。“在室外-18℃的气温下,室内温度可以保持在16℃以上。”徐凤杰介绍。
在技术的加持下,村里依托合作社发展起来的不仅有农业种植,还带来以育苗为起点的全链条统一发展。承包大棚的村民只需要负责田间管理,而合作社负责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合作社发展近10年来,社员的日子跟葡萄品牌一样“蒸蒸日上”,还吸引了200多名青年回村。2015年11月实现整村搬迁后,村民们住进联排别墅,每天步行去大棚或葡萄园区上班,傍晚6点下班后还能去村合作社建的公园散步。
2017年,松兴屯村依靠鲜食葡萄品牌,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而这一年,乡村振兴的号角刚刚在全国吹响。用徐凤杰的话来说,以前村民感觉国家大事与自己“没啥关系”,后来在党支部干部的带头下,开始自觉了解政策。“不仅想在土地上做文章,还想以旅游业带动产业发展”。
共同致富扩大乡村振兴版图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问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吴云波:“去嘎查,路怎么走?”
吴云波认为,问的“路”既是交通意义上通往嘎查的路,也是发展的路子,它是幸福的路、智慧的路、共同富裕的路。2014年,在吴云波的带领下,牧民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依托“党支部 合作社 基地 贫困户”的模式,创建了扎鲁特旗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
当地牧民以股份分红的形式获利,该合作社目前已形成从养殖、育肥、屠宰、精加工、直营专卖到餐饮的全产业链格局。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嘎查从10年前的300多头牛增加到如今的6000头,合作社总资产也从550万元增长到700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两万元以上。
盛文斌同样致力于扩大乡村振兴版图。“一人致富不算富,大家富裕才算富。”10年来,盛文斌的足迹遍布茶叶种植地区,给贫困地区和困难户无偿提供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帮助解决各种种植中遇到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盛文斌配合国家“南茶北引”战略,将茶苗销往全国27个省份352个县,销量8亿株,种植面积40万亩,带动省外就业超百万人次。今年6月,盛文斌入选2022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盛文斌认为,乡村振兴亟须青年人才。他建议政府加大对返乡青年的创业支持力度,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吸引更多有抱负、有能力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不能仅靠乡愁和情怀,更需要有力度和温度的引才政策。”
“农村创新创业日渐活跃。”邓小刚表示,通过吸引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到乡村创新创业,我国目前建有2200多个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累计有1120万人返乡回乡创新创业,平均每个主体带动6-7人稳定就业、15-20人灵活就业。
在“金山上产出金叶子”是盛文斌的愿望。他在新昌县东茗乡金山村打造了“金山筑梦空间”项目,希望可以为青年创客返乡创业提供多方面咨询、指导、培训,带动全县农业青年创业创新,共奔致富路。
责任编辑:李立红,惠滢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