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控制法怎么使用(科普文章你会正确使用ABC记录法吗)
ABC是antecedent/behavior/consequence的简称。A是指antecedent(事前),行为(behavior)发生的前事, B是指behavior(行为), C是指consequence(结果),目标行为B发生之后环境有哪些变化?B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和后果?
在进行ABC分析时,首先需要判断B,B可以提前写好,因为这个B必须是需要干预的,才会想进行后续的观察和测量,所以第一步是定义目标行为B。对行为的定义必须要具体、可观察、可记录、可测量。之后再来记录A和C。
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专家在这里提醒您要注意,A和C分别指目标行为B之前和之后发生了什么,这里要求时间临界点非常接近,有时甚至是几秒之前或之后的事情。
对A和C的描述也需不带主观色彩,把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只对A和C进行事件、场景的描述,不加入任何的个人揣测和想当然。
场景示例:
天天吃过饭后的活动是“练习插蘑菇钉”,刘老师拿出蘑菇钉材料放到桌面后,天天说:“我要尿尿。”于是刘老师立马带天天去卫生间。回到教室后,天天插了两颗蘑菇钉后对刘老师说:“我要尿尿。”刘老师又带天天去了卫生间。回到教室后,天天插了两颗蘑菇钉后对刘老师说:“我要尿尿。”刘老师起身后,天天跑出了教室,但是没有去厕所。
天天不停上厕所的行为功能是为了不参加饭后活动(逃避任务)。
在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老师会通过ABC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天天不停上厕所的行为发生在进行饭后活动期间,他认为只要他去上厕所就可以不完成“练习插蘑菇钉”的这个活动,而不是真的想上厕所。他没有直接表达“我不想做/我不会做”,而是选择了直接逃避这个活动。
行为功能的前事与后果划分依据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相关案例、科普文章、实操视频等你来学。或者关注公众号【自闭症、多动症、发育障碍等干预训练主题微课】(微信公众号:北医儿童发展中心)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