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电影《古董局中局》票房突破2.54亿时,国内百亿票房男演员再添新人,这个“新人”,就是64岁的“老戏骨”葛优。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1)

曾几何时,“见不到葛优,就不算贺岁档”,这是大家对葛优的褒奖,也源自于对贺岁档的认知。

二十多年前,葛优联手冯小刚,他们组成的“黄金搭档”霸屏了一个时代的贺岁档。

有葛优的电影,保准风趣幽默,有葛优的贺岁档才有年味。

如今,葛优以“配角”身份转战大银幕。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2)

同样的葛优,同样的角色特质,甚至连字正腔圆的老北京话都那么的亲切,可所有人都明白,属于葛优的时代,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尽管这话听起来会有些伤感,可事实上,如今累计票房已经突破100亿的葛优,远比其他老戏骨“幸运”得多。

毕竟在老牌演员中,葛优的票房成绩拿出来还是响当当的“独一份儿”,时至今日他仍是老戏骨的一面旗帜。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3)

娱乐圈里能被叫“大爷”的,很多都有调侃的意味,但葛优“葛大爷”的名号无疑涵盖了观众们的尊重和认可。

喜剧表演,需要极高的先天天赋和后天努力,两个元素缺一不可,否则不是用力过猛,就是不得其道。

单单是这两点,就把一大票想要挤进喜剧界的人,早早地拒之门外。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4)

如果说周星驰的“无厘头”搞笑独树一帜,那么葛优“接地气”的喜剧风格,就是国内早期喜剧的“天花板”。

后来沈腾、黄渤、徐峥等一批后起之秀迎头赶上,但葛大爷的“战斗力”仍然不容小觑。

可谁人能想到,口碑演技双绝的葛大爷,年轻时差点就成了“猪倌”。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5)

葛优是典型的“星二代”。

他出生在北影厂大院,父亲是著名演员葛存壮,母亲是北影厂的剧本编辑。

按理说,星二代逐梦演艺圈,原本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6)

不过1976年,19岁的葛优插队到了北京昌平,成了一名光荣的“猪倌”。

从小就浸染在影视圈子,梦想成为演员的葛优意识到不能一辈子都养猪。

为了梦想,他趁着全国艺术院校开始招生,葛优请假回城里专门参加考试。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7)

尽管有着得天独厚的家庭背景,可葛优的艺考之路并不顺风顺水。

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因为无法控制情绪惨遭淘汰,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又因为太瘦被嫌弃。

加上本身性格腼腆,似乎跟演员提倡的“解放天性”相距甚远。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8)

总归得为儿子找条出路,于是父亲葛存壮在话剧团招演员时,为儿子量身打造了小品《养猪》。

凭借多年来的养猪经验,这一次葛优终于被录取,从猪倌变身成为一名专业的话剧演员。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9)

由于没有经过科班的系统学习,加之形象受限,葛优就这样在文工团跑起了龙套,一跑就是十年。

人有时候不得不相信“老天自有安排”这句话。尽管长得不帅,可葛优的这幅尊荣偏偏就入了导演米家山的“法眼”。

1988年在筹拍电影《顽主》时,他一眼便相中无论是外形还是感觉,都十分契合王朔笔下“杨重”的形象的葛优。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10)

也是凭借《顽主》这部电影,葛优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演员提名。

后来,名噪一时的经典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让葛优彻底红遍大江南北,并获得第1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

与此同时,他还凭借电影《大撒把》,拿下了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11)

从猪倌到视帝和影帝加身,葛优何其幸运!

熬了十年龙套,帮他深刻体会到了“小人物”的真实模样,他始终都没放弃自己的追求。

换言之,葛优应当感谢坚持下来的自己。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12)

天生为喜剧而生的人,总是会让大家认为这类人只会也只能游走在“喜剧”的范畴之中。而葛优的表演气质,并非只是单一的喜剧调性,而是“复合型”的。

像是葛优在《霸王别姬》中扮演的“袁四爷”。

相比于程蝶衣的“悲”、段小楼的“绝”和菊仙的“哀”,你很难给袁四爷定性,甚至摸不透他的情绪主调到底是什么。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13)

面对程蝶衣时,他充满了钦慕,但这份欣赏又并非纯粹,夹杂着情欲。

哪怕只是看向程蝶衣的一个眼神,也能让你感受到那种强烈占有欲中暗含的拙劣欲望。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14)

所以说,《霸王别姬》中真正具有复杂人性的角色,袁四爷也占了一个名额,而这个角色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无外乎源自葛优本身的“复调”气质。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15)

而与葛优几乎同期出道的男演员中,极少有人能有这样的特质。

比如《顽主》中的另外两位主演梁天和张国立,二人的特定气质太过于明显,前者是喜剧,后者是正剧,这样的气质即便有优秀的演技弥补,似乎也很难掩盖掉。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16)

单论这一点,葛优无疑也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天生自带的气质能令他在影视剧中“百变”。

葛优的这张脸“变幻莫测”,没有明确的好坏美丑的定义。一如他在《半生缘》以及那部为他捧回“戛纳影帝”头衔的《活着》中的角色一般。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17)

前期有多少人恨他,后期就有多少人可怜他。

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情景,葛优都能来去自如,游刃有余。他的这张脸在中间地带游走,演绎着形色各异的角色。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18)

不过,葛优内在的“喜剧”天赋,依然可以看作是他演艺生涯的主线。

从1997年开始,“无葛优,不贺岁”的论调正式登上舞台。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19)

1997年的《甲方乙方》,葛优携手冯小刚开启了贺岁电影的黄金时代。

《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天下无贼》,“冯氏喜剧”成了贺岁档必不可少的一盘“大菜”,葛优也成了当之无愧的“贺岁档之王”。

观众们甚至觉得,没有葛优的贺岁档,新年都要变得不完整了。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20)

众所周知,作为演员其实很害怕沦陷在同质角色当中,诚如葛优这样的大腕,“转型”这件事也在考量之中。

而他与冯小刚之间曾经坚不可摧的紧密关系,也在2010年发生了拐点。

这一年,葛优凭借《赵氏孤儿》《让子弹飞》和《非诚勿扰2》三部电影杀入贺岁档,大有霸屏之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21)

当记者问他“三部电影中,最喜欢哪部”的时候,葛优的回答滴水不漏,答道“都喜欢”。

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他与黄金搭档冯小刚之间的亲密关系,大有解绑的势头。

三部电影中,只有一部出自冯小刚之手,而后来冯导的扛鼎之作《一九四二》也未见葛优身影,冥冥中也坐实了葛优将退出“冯氏喜剧”行列的意图。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22)

直到2011年,葛优天价签约英皇电影,英皇方面更是宣布五年内与葛优合作三部电影,总投资高达5亿港元。

这一签约不仅意味着葛优在剧本挑选上拥有了更大的选择权,也代表着葛优与昔日并肩而行的冯小刚和华谊影业的渐行渐远。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23)

离开冯小刚后的葛优,在角色选择和塑造上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他变得“正经”起来, 而不是如从前那般执着于喜剧类型的电影和角色当中。

直到2016年的《罗曼蒂克消亡史》遭遇票房断崖,曲高和寡的内涵让大众不再适应,1.23亿的票房似乎昭示着曾经的“贺岁之王”的没落。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24)

而后2017年的《决战食神》成绩不算理想,葛优打酱油的角色毫无发挥。

2018年12月底上映的《断片之险途夺宝》仅有5045万票房进账,豆瓣评分2.9分,被网友贬为“年度烂片”。

2019年11月底上映的《两只老虎》即便拉来了当红偶像肖战献唱,票房也就堪堪定格在2.24亿,豆瓣评分5.9分,再次不及格。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25)

面对如此成绩,大家不禁生疑:葛大爷就这样沦落到了烂片的泥沼中,成为“票房毒药”了?

然而当回顾葛优从冯氏喜剧抽离到签约英皇,再到变为配角,他的选择从来不是做给外人看的“假正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真谨慎”。

当喜剧类型开始越来越丰满,后起之秀异军突起,观众的笑点的阈值仍在不断被拉高。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26)

以及大众对于“搞笑”这件事的认知,正在从“好玩”到“强烈情绪冲击”变化的时候,一如葛优这种慢条斯理、内敛型的喜剧方式,会被部分人认为不够“爆笑”。

“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显然已经行不通了,所以从喜剧到正剧,从搞笑人物到正经角色的转变,是葛优必须去面对的问题。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27)

不过尽管近十年来葛大爷的作品质量高低起伏,可无人能否认从影四十余年的他真正做到了“零差评”。

也没人能忽略他是国内唯二获得过戛纳影帝的演员,要记得“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28)

葛优在《天下无贼》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这句话,可以看作是葛优的真实写照。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29)

在面对年轻观众知道自己是通过表情包,而不认识本人的时候,葛优也难掩失落。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30)

只是对于做“配角”,或是不再被年轻人所熟知这件事,葛大爷或许只是看开了,而非内心毫无波澜。

因为本身就是从配角起家,苦熬十余年才起势,如今再演配角,倒有点“不忘初心”的意味。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31)

在电影《古董局中局》中,葛优依旧是配角,于他而言,这不是身份降级,只是“当主演的时代过去了”。

对于演戏,葛优在接受专访时也曾坦言:“年龄越大戏路越窄,60岁演不了30岁了”。

毕竟再强大的人也抵不过岁月侵袭,葛优也曾不止一次地公开表示“不拼了,太累了”。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32)

近几年,大家时不时地总能看到老戏骨“晚节不保”的消息,或是陷入直播带货无法自拔,或是因为桃色新闻名誉尽毁。

就算是能明哲保身的,在演戏这件事不知是不是懒得再去拼抢,亦或是戏路受限,曾经的实力派老戏骨们许多已经久久不见身影。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33)

就连陈道明老师都在喊话年轻导演“有什么戏想着我”,似乎老戏骨的现状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相较之下,葛大爷要幸运得多。

不论是当年《活着》当中的“福贵”,还是如今《古董局中局》的“付贵”,观众对葛优的期待值、关注度和高度认可,从未削减分毫。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34)

当然这也源于葛优本身的人格魅力和对演戏这件事的诚恳。

他曾经对演员的本分做过阐释:认为演员要“诚”,得对得起观众,观众喜欢你,对你有期待,你不能把这点儿期待给砸了。

而葛大爷自己的认识就更朴实了,他自比“戏子”:

“我的工作就是等老百姓一天干完活了,吃完喝完了,人家在那里看你,怎么逗他玩,说得高尚点,就是为人民服务”。

换言之,一个演员的本分就是,你得演戏,演好戏,好好演戏。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35)

而葛优也一直恪守着这个“本分”,不单单是在演戏上,在平常的待人接物中,他也正如导演米家山所说的,“葛优是个总愿意替别人着想的人”。

对待影迷客客气气,对于对方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对待群演,毫无明星架子,谦和有礼。

当他被人问起给群演让座的事儿,葛大爷自己都不记得了,因为他压根就没觉得这是一件值得被宣扬的事。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36)

对于别人的优待,葛优一句“不用拦,没有人”,怎么看都接地气。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37)

转了一圈发现,大家最认可他饰演过的“小人物”,却不知他早将小人物的接地气融到骨子里了。

《甲方乙方》中有句台词是:成全别人,陶冶自己。这话用到葛优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 64岁终于问鼎百亿票房(38)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葛大爷,对于名利赞誉早已看淡。看着如今的葛优,不得不感慨,现在他的境界已经到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对于演戏这事儿,演什么样的角色,演到什么时候等问题,葛优尚未定论,或许会像父亲那样演到80多岁,也可能就此退休。

于观众而言,当然希望葛大爷能一直演下去,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只要他还在荧幕上,观众就是满足和开心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