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关于君主和百姓(道德经-连载431受国之垢)

道德经关于君主和百姓(道德经-连载431受国之垢)(1)

大家好,感谢您持续关注《道德经》系列连载。

今天,我们将开始第78章《正言若反》第一层面的分享。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gòu),是为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道德经关于君主和百姓(道德经-连载431受国之垢)(2)

【译文】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攻击坚强没有谁能胜它,没有什么能够代替它。

弱可胜强,柔可胜刚,天下都知道,但做不到。

因此圣人说:承担国家的耻辱,才称得上国家的君主;承受国家的灾难,才称得上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反面。


道德经关于君主和百姓(道德经-连载431受国之垢)(3)

本章的主要内容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老子对大自然中最接近大道品质的水致以了最崇高的赞叹;第二部分中,老子向践行水的大道品质而让世界因之更美丽的行道者们致以了最崇高的敬意!

本章的中心点就是讲“柔弱”。柔弱是根据自然规律的特点而采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柔弱是智慧和能力,可以变不利为有利,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今天我们进入,第一层面:“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


道德经关于君主和百姓(道德经-连载431受国之垢)(4)

首先,柔弱胜刚强。

水把自己的身段放在最卑下的地位,虽然它看来是卑下的,但老子所要说明的是: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

由此推而言之,学道之人就要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任何人、对天下都要做到《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中所描述的水之品质,即:

一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中的利他与不争;

二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中的“七善”。水具有凝聚能力和凝聚精神,同时它亦具有均衡分布的能力。

道德经关于君主和百姓(道德经-连载431受国之垢)(5)

水的柔弱,令它可以轻易地被各种容器分割开,但在容器内,水又会凝聚成一个整体,并且均匀地分布着;而不像其他坚硬的东西,它们被分割后,就不能再成为一个整体,更无法均匀分布。

这就是说水的柔弱,成就了它强大的凝聚能力和平衡能力,这是其他任何坚硬的物体所无法比拟的。

也正是因为水的柔弱,它才对万物没有什么伤害,并有利于万物;也正是因为水的凝聚与平衡能力,使得它们能够形成更大的集体,像江河、湖泊以及大海那样的宽广与博大,而这种宽广与博大更体现出了水的包容性。


道德经关于君主和百姓(道德经-连载431受国之垢)(6)

其次,柔弱、卑下、屈辱反而能保高位,具备坚强的力量。

老子说水的性格是柔弱的,不是停留在字面上,也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老子阐述宣扬的“卑下屈辱”的观念,实际上反而能够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具有坚强的力量。

但在现实生活中,强胜弱、刚胜柔是正常的物理现象,在自然界中所谓的“弱肉强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人们习惯于要让自己变得刚强、变得强大,也是无可厚非的。

然而,这只是人们从个体对个体之间发生的现象而得出的结论。

道德经关于君主和百姓(道德经-连载431受国之垢)(7)

但从道的层面上看,透过整个自然界的现象去看本质,则会发现弱与强、柔与刚都是自然规律中本来属性的辩证概念。

很多人往往站在自我的立场上,只看到了刚强之有益,而看不到柔弱之有利,这就是一种认识上的失衡。

而认识上的失衡,必然导致行动上的失衡,进而导致人人都因为自私自利而争斗不断,从而破坏人类整体的平衡,最终破坏大自然的平衡,在葬送他人的同时,也葬送了自己……

道德经关于君主和百姓(道德经-连载431受国之垢)(8)

同理,人的精神对于肉体来说是柔弱的,如果我们忽视了精神的作用,什么都是以肉体的满足为重,那么人必然会成为感官、欲望的奴隶!现在得病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人类过度的吃、喝、玩、乐。

当然,人类的精神领域之中,还有柔弱与刚强之分。例如,仁爱与谦下是属于柔弱的,而仇恨与傲慢是属于刚强的;仁爱与谦下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团结,而仇恨与傲慢却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因此,古今中外的圣人都提倡水的仁爱精神以及与人为善的和谐精神。


道德经关于君主和百姓(道德经-连载431受国之垢)(9)

再次,柔弱可以让世界万物秩序井然。

柔弱就像一只无形的宇宙之手一样,实施着巨大的威力,让世界万物秩序井然。一部《道德经》在讲道的智慧,也在说柔的智慧,柔性思维是老子教给我们的重要思维方式。

柔有大柔小柔、正柔反柔、强柔弱柔、虚柔实柔、明柔暗柔等多种形式和多种类别。不同形式和不同类别的柔具有不同的功能,能够明白它们的区别并巧妙地加以运用,就能发挥出刚所不及、刚所不能的作用。

老子的柔性思维一旦成为家庭思维,这个家族一定是家和万事兴的。反过来,一个家庭如果刚性思维占了上风,那么家中必定少不了磕磕碰碰、火花四溅;一个家庭的女主人如果习惯于“河东狮吼”,那这家也就摊上大事了……道德传家,千万别忘了是传承柔性思维。


道德经关于君主和百姓(道德经-连载431受国之垢)(10)

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

明天,我们将继续第78章《正言若反》第二层面《道德经-连载432:守住弱,便是守住了发展的生机》(可直接点击浏览)的分享。

欢迎您持续跟随《道德经-连载》,我们明天再见哦。


道德经关于君主和百姓(道德经-连载431受国之垢)(11)

更多有趣内容(可直接点击浏览):
  • 在有道与无道之间,只隔着人的贪欲(道德经与打坐~第46章)
  • 以大成就配大格局,才能持续发展(道德经与打坐~第45章)
  • 知足不辱 | 关注情绪的方法1 (道德经与打坐~第44章)
  • 不可见的规律,主宰着可见的世界(道德经与打坐~第43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