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败亡的真实原因(这是南宋唯一一次翻盘机会)

孝宗被称为南宋最杰出,最有作为的皇帝。登基一个月后,他就为岳飞平反昭雪,并谥封“武穆”。岳飞虽然已经去世20多年,对他本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岳飞是一个风向标,是一种精神象征。给岳飞平反,就是表达着孝宗志在收复中原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他也把自己的第一个年号改为“隆兴”。

南宋败亡的真实原因(这是南宋唯一一次翻盘机会)(1)

(宋孝宗)

很快,他在经过一系列人事调整后,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宋廷由主战派主将张浚主持,誓师北伐。孝宗北伐之前,来自主和派的反对是非常强烈的。首先是高宗不同意,他这时候反对已经不是怕徽、钦二帝回来抢夺他的皇位,因为二帝早已先后去世,而是关乎他的面子问题。还有孝宗的潜邸旧臣、右相史浩的反对。史浩在孝宗当皇帝的过程中帮了大忙,据说让孝宗不准染指高宗给配送的十个美女,就是史浩的主意。

(宋孝宗北伐)

其实,这次失败也并不能全怪邵宏渊,李显忠也有重大责任。李显忠首战告捷后,没有认识到那是金人缺乏准备的原因,既不积极趁势进攻,也不着意防守,而是整天与部下饮酒作乐。当有人报告金军先锋万人来犯时,他竟然大大咧咧地说:“区区万人,何足挂齿!”照旧饮酒不提。而且作为主帅,还犯了赏罚不公的大忌。邵宏渊鼓动李显忠把宿州府库中的钱帛全部拿出来赏赐士兵,李显忠不同意,每三个士兵才赏一千钱。另一方面,他又放纵自己亲信随意搬取不予追究。最后在邵宏渊的起哄下,士兵怨气上升,士气低落,不战先溃。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有这样的将领带兵打仗,胜算如何,不是已经一目了然了吗?但孝宗也实在是没办法。经过高宗、秦桧二三十年的严酷打压,这时候已经没有了岳飞、韩世忠、刘琦、吴阶这样的名将,他只能把北伐大任交到张浚、李显忠、邵宏渊这样一些人肩上。同时,长期屈辱求和的舆论氛围,抗战军民无论在能力、意志力上都已经严重低落,不敢打仗,打不来仗,已是军队的普遍状况。

客观上说,孝宗的一登基就开始的这次北伐,确实有点操之过急,也属于一个误判。

之前两年,金主完颜亮为缓和国内矛盾,曾发动过一次大规模的南侵。这次南侵,虽然打得宋军丢盔弃甲,但也遭到了宋军的顽强阻击。尤其是虞允文指挥的采石之战,更是直接导致了金军内部动乱,完颜亮还被其部属射杀身亡。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完颜亮调集十万大军,兵分四路征宋,完颜亮本人则亲率主力自开封出发,攻打淮西。宋军不敌,退守长江南岸。金军集中兵力,决定从采石这个地方打开缺口,侵入南宋腹地。当时,负责在采石阻击金军的南宋部队只有一万八千人,而且主帅王权刚因无能被罢职,新任主帅李显忠行动缓慢,迟迟未到岗。一时群龙无首,人心浮动,士兵纷纷逃散。时任中书舍人的虞允文刚好在采石,他本是奉命督促李显忠到位的。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虞允文毅然召集张振、时俊等一些将领,统一思想,犒劳士兵,鼓足斗志,又把当地民兵和百姓组织起来,和士兵一起,抢抓防务,做好了与金人决一死战的准备。

南宋败亡的真实原因(这是南宋唯一一次翻盘机会)(2)

(宋孝宗北伐受老百姓欢迎)

完颜亮到达长江边上了,立刻组织渡江。虞允文首先指挥宋水军到江中施放霹雳弹,一时江中烟尘蔽日,石灰弥漫江面。接着,虞允文选派精壮士兵,各驾轻舟健步如飞驰入敌阵,砍杀金兵。金兵措手不及,大败而逃。随后,虞允文实施第三步战略,派出水军趁夜色摸到江北,焚尽金军放在杨林渡口的战场。在这一套组合拳的轮番打击下,完颜亮不得不移军扬州,准备从瓜州渡江。结果因为强令部众渡江,被下属所杀。金军全线溃退,南宋转危为安。

采石之战的胜利,有着非常多的意味。虽然我们不可否认,作为文臣的虞允文有着军事指挥的天赋,但是,这场战役与完颜亮的急躁冒进不无关系。完颜亮的腐败统治,搞得国内人心离散,他打这场战争,本身就是想重树权威。但是他显然适得其反,这次违背金国百姓意愿的战争,让百姓对他更加离心离德,他南侵不久,就听说完颜乌禄在东京辽阳府被拥戴为帝,改元“大定”。这让他更加着急,所以一味催促将士渡江。最后让将士不堪忍受,他也遭受身首异处的下场,为他这次穷兵黩武打上句号。

更有意味的还在于,这恰恰说明南宋战将的凋零。也正是在这一年去世的刘琦曾感叹道:“朝廷养兵三十年,一筹莫展,大功倒出自一个儒生,我辈愧死。”刘琦被称为南宋初期的中兴名将,其能力和战功可以和岳飞、韩世忠、吴阶等人媲美。刘琦说这样的话,虽然也是由衷地赞美虞允文,却也道出了心中无尽的辛酸。如果在高宗统治的这三十年里,不是一味地打击武将,苟安求和,今天怎么会出现由文臣指挥这样一种局面。自己三十年英雄无用武之地,今天真正迎来战争的时候,却已是衰朽暮年,没有力气再举起长矛了……

这些意味孝宗似乎并没有感受到。这次战争,孝宗其实也是参加了的,那时候他还是太子。完颜亮入侵一开始,一腔热血的孝宗就向高宗请缨出征。孝宗的这个做法把他的老师史浩吓坏了,你这不是犯了人主的大忌吗,赶紧收回申请吧!于是孝宗才改口称随高宗御驾亲征。而高宗则完全没有这个打算,他正思谋着如果完颜亮渡过长江来,就往海上跑呢。后来听说完颜亮被部下杀死了,他才敢装模作样去走了一趟。

这一趟,孝宗也在队中。到处是百姓兴高采烈欢呼的景象;士兵们直往北追,势如破竹;圣驾像游乐一样,在长江边上溜了一圈。显然,他看到了的只是战争的尾声,而不是全貌。而这尾声,给他沸腾的血液,又再添了一把柴,因而也容不得他进行深入的思考了。

等到孝宗当上皇帝的时候,金国已经不再是完颜亮的统治,而是被誉为“小尧舜”的金世宗在治理。当孝宗准备北伐的时候,金世宗已经让国内安定下来,文臣武将各就各位,也就是说,南宋早已错过了一个绝好的时机。北伐想取得战果,已经不太可能了。

不只是中原战场,西线战场上孝宗也失去了绝好的机会。尽管中原战场发生了改变整个北伐战局的“符离之溃”(宿州旧称符离),但是硕果仅存的老将吴璘在四川战场上却打出了不俗的战绩。吴璘是吴玠的兄弟,也是一代名将。在和其兄多年的抗金生涯中,他创建了一种专门用来对付金国骑兵的“垒阵法”。在那个年代,金国骑兵号称天下无敌,有一句民谣这样称赞金国骑兵,“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战。”而吴璘的“垒阵法”依靠长枪手、弓箭手、挠钩手高低错落的巧妙排布,在打击金国骑兵上却屡屡凑效,多次破除其不可战胜的神话。从完颜亮南侵到隆兴北伐,吴璘先后收复了原属于北宋地盘的十六个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

但在中原“符离之溃”南宋军队退保长江一线后,市侩政治家、主和派干将史浩却多次给孝宗提议,让吴璘赶紧退回来。他的理由有两点:一是孤军深入,容易全军覆没;二是四川在有宋一代一向是“不平”之地,“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一时惶恐的孝宗果然下令吴璘退兵保蜀。谁知这一退,不但丢掉刚到手的土地,还在金军的反攻追击下,伤亡达两万多人。孝宗听说后,大哭道:“史浩误我!”一怒之下把史浩撵出京城。

这再一次的溃败,固然有史浩苟且偷安的原因,却也是孝宗不够明慧之所在。后来孝宗醒悟过来,表示不再干涉吴璘战略决策,让他自行进退的时候,先前所取得了对金优势早已丧失殆尽,而且重病缠身的吴璘不久又去世,孝宗给他的“便宜行事”的尚方宝剑,不但毫无用处,后来竟还成为吴璘孙子吴曦作乱的工具。此是后话。

不过,不管怎么说,孝宗的行动唤回了人们久违的热情和振奋。这是建炎南渡以来,来自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不仅仅是坚持抗战,而且是主动北伐的声音。这种声音给饱受金人蹂躏的老百姓带来了希望,也给视靖康之难为奇耻大辱的有识之士更多的憧憬和遐想。这个宋太祖的七世孙不愧身上流着的是太祖之血,人们有理由相信,雄才大略的太祖环宇一统四海安定的故事,会在孝宗身上重演。

符离之溃后,朝中主和派找到口实,占据上风,张俊被迫辞职。虽然孝宗并不想失去他这个唯一的差强人意的主战大将,还想继续让张浚留在朝廷,甚至想升他为左相,但是在太上皇宋高宗出面干涉下,孝宗只得把他贬到地方上,左相让给了曾是秦桧爪牙的汤思退。

仗打败了,孝宗不得不考虑议和的事情。金人打了胜仗,要价自然不菲:金帝和宋帝改称叔侄关系;宋朝归还在完颜亮南侵时被占去的海、泗、唐、邓四州;归还在战争中被俘获的金人;补纳绍兴末年以来南宋拖着没给的岁贡。

谈判代表卢仲贤在汤思退等主战派的授意下,欲全盘答应金人的条件。但这显然是孝宗无法忍受的,他气得罢免了屈辱求和的卢仲贤,改让胡昉担当议和使者,表明了拒绝归还四州的立场。同时再次启用张浚为相,传递出要和金人抗战到底的信号。但是张浚受到主和派普遍的怀疑和责难,同时太上皇高宗也出面指责张浚的不是。孝宗无奈,只得再次罢免张浚。张浚在离京途中去世,这样,孝宗连最后一个就算是能力有限的战将也失去了。

为了逼迫孝宗议和,并让自己坐稳宰相的位置,汤思退在和议过程中竟然吃里扒外,暗中和金人通气,希望金人发动进攻,以武力逼和。于是,隆兴二年(1164年)十月,金将仆散忠义挥师南下,再次入侵。而汤思退也配合着主动撤防,放弃两淮,退到长江以南。

显然,现在已不是高宗、秦桧统治时期,孝宗的隆兴北伐已经换起了国内的抗战激情。汤思退的这种汉奸行动立刻激起了爱国志士的强烈愤慨,太学生伏阙上书,请斩汤思退。孝宗对金人的逼和行为也非常不满,激愤地说:“有以国毙,也不屈从。”他罢免了汤思退相位,重新召回因病出朝的陈康伯为左相,商议再举战事。

可是,这只能是一句空话,他已经找不到任何可以为他统兵的帅才,而且高宗对他的逼迫越来越紧,高宗严肃地对他说:“千万别想着试图和金人打仗,一旦用兵,金人也许只不过是一场战争的胜负问题,而咱们则关乎生死存亡!”

在高宗的干涉下,孝宗不得不答应金人的过分要求:宋金世为叔侄之国;“岁贡”改为“岁币”,银绢各为二十万两匹;南宋放弃所占的海、泗、唐、邓、商、秦六州,双方疆界恢复绍兴和议时原状;双方交换战俘。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就这样失败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