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和其他文学有什么区别(为啥说文解字里还有)

《说文解字》是篆刻的必读经典,也是必备的工具书,它是中国语言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写《说文解字》,许慎用了21年的时间,花费了半生心血。既然它关乎字形,而篆刻是关乎字形的艺术,那么熟悉《说文解字》当然也就关乎篆刻创作,因此通读《说文解字》是篆刻和文字学学科的基本功,了解它的字形根据也就非常重要。

古文和其他文学有什么区别(为啥说文解字里还有)(1)

(《说文解字》书影)

我们解读《说文解字》也有一段时间了,我们会注意到,汉字是由“六书”造字原则来构造的,而六书原则也是许慎解说汉字的基础。而实际上,“六书”这个汉字根本造字法则并不是许慎的首创,第一个提出“六书”的人是西汉末年的刘歆,他是古文经学的开创人物。这个人很牛,他是刘邦四弟刘交的后裔,刘德之孙,刘向(就是《战国策》的作者)的儿子,他是古文经学的继承者,曾经跟父亲刘向编订《山海经》,他不仅在文字学上很有造诣,而且在校勘学、天文历法学、史学、诗等方面都堪称大家,他编制的《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此外,他在圆周率的计算上也有贡献,他是第一个不沿用“周三径一”的中国人,并定该重要常数为3.15471,只略微差了0.01312,世有“刘歆率”之称。

古文和其他文学有什么区别(为啥说文解字里还有)(2)

(挟书律的纪念石)

这中间有个概念:“古文经学”,那么,对应的就应当还有“今文经学”。这两个概念如何来的,说来话长。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焚书坑儒,甚至还颁布了“挟书令”(也称挟书律)。所谓的挟书令,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禁止儒生以古非今,颁布民间有私藏《诗》《书》和百家书籍者来族的法令,有藏有这些儒家经典的人就灭族,这是非常严酷的法令了,由此,儒家经典几乎绝迹。

到了西汉初年,汉惠帝废除了“挟书令”,这是儒家思想渐渐抬头的政策。到了文景之治之后,朝廷开始渐开献书之路,并有意识地搜求旧典、发掘古籍。到了汉武帝朝,干脆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甚至为了使儒家的“六经”进一步为汉王朝的统治服务,在朝中设立了“博士”官职,让知识分子整理这些经典。

搜求这些经典有两个来源:

1、汉人凭自己的记忆、靠背诵,靠口耳相传下来的,这些内容汉人用当时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作为传本。比如《尚书》就是由“博士”伏生口授,晁错记录的;《春秋公羊传》是经过五世口传,汉代才用隶书写在竹帛上的。这些经典叫“今文经典”,书写用的是当代人的书法字体:隶书。

古文和其他文学有什么区别(为啥说文解字里还有)(3)

(鲁壁纪念碑)

2、从地下或者墙壁里挖掘出来的古本或者由民间藏家献出来的古本,这些挖出来或献出来的古本,是用先秦六国文字纪录的。称“古文经典”。这些经典大致有:(1)鲁恭王从孔子宅壁里挖出的《尚书》、《春秋》、《礼记》、《孝经》、《论语》;(2)北平侯张苍献的《左氏传》;(3)河间献王所得的古文先秦旧书,其中包括《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4)鲁三老所献的《古孝经》;(5)鲁淹中出土的《礼古经》。(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

古文和其他文学有什么区别(为啥说文解字里还有)(4)

(鲁壁实拍)

我们看,其实这两种传本,本来只是记录文字的不同,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比如某个字在某段文字里因为为写法的不同产生的歧义,比如某段话背诵的话会与文献里有所区别等),研究的人却形成了两个学术上的派别,大家对六经的看法有很大的分歧,因而各立师法,标榜门户。这导致六经有“古文本”和“今文本”的区别,西汉的200年间,一直是今文占统治地位,原因是记录者或其传人大多在世,这时候的古文经典多为秘藏,或者是民间私本,因为朝中未设博士,不列学官。到了西汉末年,就是上面提到的刘歆,他向皇帝建议将古文列入学官,今文学家们极力反对。直到东汉末年,郑玄注《三礼》杂揉了今古文两派学说,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才算暂告结束。

注意一点:许慎是古文经典这一派一边的的,他所处的时代是东汉中叶,当时的古文经典派压倒今文经典派,是古文经学的全盛时期,因此,许慎这个当时被誉为“五经无双的许叔重”才成为公认的古文学派大师,我们才有机会看到《说文解字》,也有机会在《说文解字》里看到许多某字古文的写法,这些写法,很有可能更接近远古创造汉字的人的想法。

(【老李刻堂】之295,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