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社交恐惧症会不会抑郁(社交恐惧症的判定要点)

文/李少成

“社恐”是社交恐惧症的口语化简称,是对社会活动与社会交往过分和不合理地感到惧怕为主神经症。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病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个体、群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社会活动。

诊断标准需符合以下10项:

一、以恐惧为主

患者在进行社会活动过程中,尽管可能会伴随焦虑、抑郁、窘迫、兴奋、愤怒等情绪感受,但主要的情绪常常以恐惧为主。

注意:有部分患者在被询问的过程中,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恐惧”或者“害怕”这样的描述 ,进而会以挑剔的观点或者“不舒服”、“郁闷”等词汇进行描述,这样的语词容易误导医生,容易将其情绪定义为抑郁,而形成抑郁诊断的扩大化。

严重的社交恐惧症会不会抑郁(社交恐惧症的判定要点)(1)

二、对某些社会活动与社会交往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和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对社会交往或者某些场合有强烈的恐惧感,这样的恐惧感难以被社会大众理解,就算是安全的环境也会产生恐惧感,因而其恐惧缺乏事实依据。

三、恐惧感有选择性

恐惧症的选择性体现在其恐惧会随着时间、事件、人物、主题而有一定的变化。比如同样的社交主题会因为参与人员的不同而出现恐惧程度的波动。

四、发作时有焦虑

恐惧发作时的焦虑分为社交前焦虑社交中焦虑社交后焦虑,也可以称为事前焦虑事中焦虑事后焦虑事前焦虑主要为预期性焦虑,担心各种尴尬或者不愉快事件的发生;事中焦虑主要表现为担心自己的表现不佳,出现“丢人现眼”等行为;事后焦虑表现为社交过后常常反思自己的不妥之处而出现懊悔等行为。

严重的社交恐惧症会不会抑郁(社交恐惧症的判定要点)(2)

五、难以自愈

有反复或持续的病情,不经治疗难以自愈,因反复持续的回避社交行为而表现为轻微或者严重自闭倾向;主诉通常为“不出门”、“不见人”、“不愿意参加工作”等。

六、难以自控

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七、回避行为

表现为对恐惧情景的回避,且必需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回避行为的“借口”多种多样。

八、躯体症状

躯体症状多是恐惧伴随的生理反应,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多表现为心慌、胸闷、气短、多汗、压迫感、窒息感、濒死感、便秘、肠胃不适等。

九、常见的害怕场合与恐惧内容

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如在公共场合进食或说话、聚会、开会,或怕自己做出一些难堪的行为等;害怕和人际接触,如在公共场合与人接触、怕与他人目光对视,或怕在与人群相对时被人审视等。

严重的社交恐惧症会不会抑郁(社交恐惧症的判定要点)(3)

十、伴随行为

常伴有自我评价和害怕批评;或者存在过分自省、敏感、多疑、对他人过度消极评价等行为表现。

社交恐惧症对人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具有重大影响,有些患者的躯体症状可能不很明显,常常是因为患者对躯体症状的感知力在焦虑状态下会发生改变,但根据对生理反应的客观监测数据显示,重要患者存在恐惧情绪,不管患者是不是觉察到了这种感受,生理反应仍然是存在的。不能因为觉察不到的生理反应而做出错误判断。

总结:恐惧症核心关键点:

1.以恐惧为主;

2.恐惧与危险不对称;

3.选择性恐惧;

4.伴发焦虑;

5.难以自愈;

6. 难以自控;

7.回避社交;

8. 伴发生理反应;

9.担心社交和与人接触的原因主要是人际敏感;

10.害怕被评价而延伸出敏感多疑和愤怒。

~EB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