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华山论剑谁厉害(三次华山论剑为什么越来越没意思)
无论你是否了解金庸,或者不管你是否读过金庸的小说,但华山论剑这个词,你一定听说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最后一次华山论剑谁厉害?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后一次华山论剑谁厉害
一、无论你是否了解金庸,或者不管你是否读过金庸的小说,但华山论剑这个词,你一定听说过。
华山论剑是金庸创造出来的一个高端精英的聚会,是江湖上绝顶高手间相互切磋武功的顶级盛事。这个词,现在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已经成了一种代名词,任何组织或单位,举办活动或论坛,都常常冠以“华山论剑”之名来进行宣传和造势。可见,华山论剑,给当时的江湖,以及给我们现在的现实世界,都带来了多么大的影响。
那么,在金庸的小说中,华山论剑一共举办了几期呢?
答案是:三期。
这是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情节。三次华山论剑贯穿这两部小说,影响三代武林中人。
第一次华山论剑,发生在《射雕英雄传》的前期。书中没有正面描写,只通过亲历者的回忆来从中捕捉当时的情形。
参与比试者,一共有五人,分别为王重阳、黄药师、欧阳锋、洪七公和段智兴。另有旁观者数人,包括王重阳的弟子及其他个别人物。
第二次华山论剑,发生在《射雕英雄传》时期,书中有明确的描写,参与者有洪七公、黄药师、欧阳锋、郭靖、黄蓉。而此时,段智兴已出家为僧,成为一灯大师。一灯大师和裘千仞、老顽童周伯通虽然出上得华山,但仅仅是露了一面便走了,没有参与比武。
第三次华山论剑,发生在《神雕侠侣》时期。这时,杨康的儿子杨过已经长大,且武功大成,所以也参与其中。
这时的参与者都包括:一灯大师、黄药师、周伯通、郭靖、杨过,同行的人还包括黄蓉、小龙女、瑛姑、郭襄等人。这次论剑,没有比武。
三次华山论剑,间隔的时间也不尽相同。第二次和第一次间隔25年,第三次和第二次间隔约35年左右。
但我们无论是读原著,还是看影视剧,都会有一种感觉,就是三次华山论剑,论精彩程度,一次不如一次。论影响,也一次不如一次。感觉越来越鸡肋,越来越没意思,越来越只具形式而缺内容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
二、三次华山论剑,应该说,属第一次华山论剑最为精彩。
第一次时,几个武林高手是为了一部《九阴真经》而相互比武,武功高者可以获得这部武学奇书。
参与比赛的那五人,也确是五位不世出的高人,各有绝技,差距不大。在那华山绝顶,相互间比斗了七天七夜,最终还是全真教王重阳技压旁人,夺得武功天下第一的名头。而那部《九阴真经》,也归其所有。
那次比武,除王重阳外,其余四人都感觉略有遗憾,因为自己的武功还未达到更高境界,比如当时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尚未完全纯熟,黄药师于武功一道也未开创出更厉害的招式,虽然于当时武林中他们已然远超众人,但于他们本身而言,总觉假以时日,完全能把本事再进行明显提高。
而事实也是如此,二十多年后,他们四人的确比第一次论剑时,强出许多。洪七公降龙十八掌阳刚第一,打狗棒法天下无敌,黄药师碧海潮生曲及落英剑法等精彩绝纶,欧阳锋蛤蟆功更为深厚,又新创灵蛇杖法招招狠毒,一灯大师一阳指配上先天功,内力深厚绵绵不绝。多年过去,四人本事均有大幅提高,远非过去所能比。
除去直接动手比试外,第一次华山论剑时,各人还多次坐下来,互相评论武学之道,互相品评各人武功。这些内容,也让五人都受益匪浅,哪怕是旁观者,都从中领悟到不少上乘武功的精髓。这次论剑,也让当世的五位绝顶高手有了名震江湖的名号: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既有拳脚器械,又有喝茶论道,既有争论之心,又能不失和气。这样的华山论剑,七天七夜下来,当然是留下无数遐想,让后人望而兴叹。
按说,王重阳死后,剩余各人的武功也都突飞猛进,各有所成,互不服气。第二次论剑时,应该更精彩才是。
可事实却不然。第二次论剑,少了许多味道。
这一次,少了王重阳,少了一灯大师,多了郭靖和黄蓉。
比赛过程也很快结束。先是洪七公与欧阳锋打了一架,欧阳锋受洪七公一棒,受伤而去。再是黄药师与郭靖比试,然后是洪七公与郭靖比试,都没有分出输赢。偏这时,疯了的欧阳锋再次出现,以一人之力连败黄药师和洪七公,夺得天下第一之名。然而他却疯了。这次论剑也就此结束。
第三次论剑就更是无趣,连打架都没有。一群人上得华山,祭拜了洪七公和欧阳锋,人到得倒是非常齐全,有一灯大师、周伯通、黄药师、郭靖、杨过、黄蓉、小龙女等。这次非但没有比武,连坐而论武都没有,直接商量出了各人的名号,是为:南帝一灯、北侠郭靖、东邪黄药师、西狂杨过、中顽童周伯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一次比一次没意思了呢?
三、我觉得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是缺少了争抢的“宝物”。
最初时,他们是为了一本武林绝学《九阴真经》而比试。这本真经,每个人都想得到,于是,各人均不甘落后,既争真经,也争那天下第一的名号。所以,才有那七天七夜的华山论道。
《九阴真经》的确是武林至宝,得到它后,修炼武功也能得到极大提升。于是,在王重阳死后,武林中因为《九阴真经》而出了许多事故。
在第二次华山论剑前,《九阴真经》已为郭靖和周伯通所得,并且,郭靖把真经中的内容先后分享给欧阳锋、洪七公和一灯大师,而黄药师,原本就有真经残本。不同的是,欧阳锋得到的,是窜改后的真经而已。
这样一来,几乎人人都知道一部分真经内容,世上也再无一本完整的真经书本。二次论剑,就天然地不再有争“宝物”之心。剩下的,就只有所谓的“天下第一”的名号而已。
这个名号,最在乎的是欧阳锋,但他疯了。最不在乎的是一灯大师和周伯通,所以,这两人就没有参加。其次是洪七公,他只想赶紧结束,好好去吃一顿。黄药师也许看重些,可也未必太放在心上。这就是二次论剑时的场景。所以,在黄蓉的操纵下,几个人象征性的过过招,也就此不了了之了。
等到第三次,就更没有什么可争的了。《九阴真经》之事,提都没有再提。而天下第一之名,归了武功和名利心都最佳的周伯通,各人均无异议,连象征性的比武都省了。
第二个原因,是原本互不相干的一群人,变成了沾亲带故的“一家人”,就没有了比武争论的必要了。
第一次论剑时,那五绝之间,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存在,所以,相互间动手较量不必顾虑太多。只是在私下,五人的关系会有所不同罢了,比如一灯大师就比较推崇洪七公,而欧阳锋就相对孤立一些。但并不是特别的突出。
而第二次论剑时,情形就出现了很大的不同。以参与者而论,郭靖是黄药师的女婿,又是洪七公的徒弟,黄药师的女儿也是洪七公的徒弟。他们之间比武,会下狠手吗?会倾尽全力吗?当然不会,走个样子而已。
而唯一不走样子的,是欧阳锋。所以,欧阳锋成了大家的公敌。他们四个人一致对外,直接把欧阳锋弄得疯疯癫癫,生死不知。这样的情形,在第一次论剑时,是不存在的。
等到第三次论剑,情形更是简单。连个“不走过场”的人都没有了,全部都是一家人。一灯大师与郭靖黄蓉互有救命之恩,周伯通与郭靖是把兄弟,杨过是郭靖的侄子,也曾受郭靖黄蓉的养育,黄药师更不必说。所有的参与者,都是郭靖黄蓉的“派系”,请问,还需要比武么?所以,自己把名号一分,也就结束了。
综上所述,华山论剑为什么成为鸡肋?为什么到了第三次之后就再无下文?为什么越来越没有意思?答案不言自明。
其实就是,没有了竞争,缺少了对手。人人都在走场面,人人都很和气礼让。这华山论剑的红毯,不走也罢。
你觉得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