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划破小洞修补(济南有一位专门给衣服)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记者郑芷南 孙倩 实习生 郑晓彤

“这条红裙子,见证了一段难忘的时光。”张玉春说,几年前,她收到了一条破损严重的红裙,但顾客仍坚持修补,顾客说,“不管花多少钱,只要你能补好,这是我丈夫送给我的新婚礼物,他已经不在了……”

今年43岁的张玉春,经营着一家衣服修补店铺,是一名修补衣物的手艺人。二十多年来,许多的破旧衣物在她手中重现生机,张玉春说,修补是赋予衣服新生命,并非只是给衣服“打个补丁”。

衣服划破小洞修补(济南有一位专门给衣服)(1)

张玉春在展示破损的汉服

衣服划破小洞修补(济南有一位专门给衣服)(2)

张玉春绣补汉服的前后对比图

走上修补之路

今年43岁的张玉春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她称自己是“靠刺绣技术吃饭的服装修补师傅”。

工作室的墙壁上,上千种丝线排列整齐,五颜六色的丝线团呈现各异的光泽。“这些是我用来补衣服的丝线,想做到‘无痕’修补,寻找最相近的丝线是第一步。”张玉春说,她从16岁开始学习刺绣,今年是第27年。

27年里,张玉春每天都在与“破衣旧衫”打交道,张玉春说,她最擅长的是刺绣修补技法中的绣补和织补,“我也算是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变迁,从脚蹬缝纫机到现在的电动缝纫机,人还是那些人,但机器是在进步的。”

“我做了几年绣花,后来跟丈夫一起经营了这家小店。”张玉春说,最开始,店里是做成衣的,后来有客人拿着破损衣服来问,能不能补,“我觉得不是难事,就顺手补好了,很多人觉得我补衣服补得好,客人就越来越多了。”

张玉春说,补衣物不是贴个布贴“打上补丁”那么简单,“一针一线缩小或者是改变破损的形态,通过修补遮盖让它不再那么碍眼,才算修好。”

开店以来,张玉春的店三次移址,但老顾客却越来越多,“大多是济南本地的客人,衣服破了,舍不得丢掉,就来缝缝补补,也许就成了一件‘新衣服’。”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玉春开了自己的缝补网店。

张玉春说,很多人觉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修补衣服的也就少了,“实际上,修补衣物的需求还在,就是修补衣服的人变少了。”

做衣服的“外科医生”

“近年来,修补汉服的人不少。”张玉春说,汉服的面料多为雪纺、棉麻布,有破损就很明显,补汉服不能像一般衣物一样,“像这件汉服上有芍药,蝴蝶等元素,修补时,就要根据衣服上的元素、配色来绣补上图案。”说着,张玉春便在绣机下推动衣服,定形、走针、补绣,几个步骤下来,破碎的裙摆上已经有了新的芍药花样,与裙子原本的刺绣花样无二。

“修补衣服跟做外科手术很像,只不过医生治疗的是病人,我们修复的是衣服。”张玉春说,为了保证质量,一个指头大的洞,都要绣半天,为了找到合适的配线,她会在丝线墙上仔细地比对色差,“差一点都不行,因为绣到衣服上,差距就会很大。”

“我们接过的衣服,价格有上千、上万的,也有几十元钱的。”张玉春说,店里的衣服不按衣服的价格收费,而是看修补的工价,大的小的破损都按厘米、面积收费,“有特殊要求的,也特别定价,毕竟每个人的要求都不一样。”

除了缝补破旧衣服,张玉春偶尔也会接些刺绣的散活,“有些人觉得衣服太素净了,就想绣些花样,有些人甚至故意把衣服弄破了,就为了绣个花样。”张玉春说,给一件纯白的唐装绣一抹兰花,就让这件唐装变了个风格。

“现在是淡季,冬天的时候单子才多。”张玉春说,冬天的时候,像羽绒服被烧破、羊毛衫被刮个洞都是常见的。“我现在补好了,你是不是看不出来补丁在哪?我们也算是靠技术吃饭的!”

衣物背后的故事

“说起来,很多衣物修补的不是衣物本身,而是它背后的故事。”张玉春说。“有些人,寄过来修补衣服,是因为衣服承载了一份特殊的记忆。”

有次,张玉春收到了一个很精致的快递,打开后发现是一件颜色有些暗淡的红色长裙,“样式老旧,上面被烫了几个洞。”张玉春说,当她看到这件衣服后,联系了下单的顾客,她觉得一件老旧的裙子,破损的面积还不小,修补起来“费钱还费工”,“我当时建议她不要修了,她却很坚持,不管多少钱都要修。”张玉春疑惑地动工,绣了简单大方的花样,遮盖住了原先的破洞。

“顾客特别激动,告诉我这条裙子,是她丈夫十几年前送给她的新婚礼物,现在裙子还在,丈夫却已经不在了。”张玉春说,这件事给了她很大的冲击,“可能在我手里补的是一件衣服,在别人那里就是寄托情感的物证。”

张玉春还遇到过一个母亲,她拿着一件被灼烧了很多个破洞的小码羽绒服。“看上去像是七八岁孩子的衣服。”张玉春说,孩子母亲说这是她女儿最喜欢的一件羽绒服,她当时还好奇,为什么不去买件新的呢?“那位母亲说,她女儿已经不在了,这是她唯一的念想。”

张玉春说,“客人们可能是想通过这种修补旧物的方式,保留记忆,留住那些时光。”

不靠面子靠口碑

装修简单,遍地快递,这是张玉春工作室带给人的直观印象。

工作室没有特别大的招牌,只有小小的A4纸大小的门牌,设备简单,只有一台电脑和两台缝纫机,但上门的顾客和学员却是一个接一个。张玉春社交账号下,一位顾客留言,“店铺其貌不扬,全靠手上功夫留口碑。”

“之前有学员还建议我拍拍短视频。”张玉春说,从业27年来,她从来没打过广告,“顾客间相互沟通,所以知道的人就更多了。”

在张玉春工作室的隔壁,坐在手推绣花机前的都是近期上门的学员。“不算学网课的,单是上门的学员就得有近千人。”张玉春说,学员们投入也不大,“学个十几天回去接单不成问题,我也想通过教学员的方式,让绣补、织补传承下去。”

“‘压一挑三’口诀要记准了。”张玉春坐在绣机前,仔细地向学员们叮嘱,“他们有些是织补爱好者,有些是想通过这门手艺养家糊口。”张玉春说,不管是从哪里来,年纪是大是小,只要是来学习的人,她都会认真地对待,从基本功开始教,“希望他们以后比我做得更好。”

张玉春说,“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这门手艺,把这门手艺的口碑维护好、传承好。”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编辑 张蕾 徐晓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