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好吃面条 让人嘴馋的平定东乡黑杂面条

平定东乡(东部乡镇)的黑杂面条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细细的杂面条细而不软,吃到嘴里有劲耐嚼、稍有甜味。在面汤里放入山药、萝卜、倭瓜等蔬菜和一块小米捞饭,再在捞饭上浇上一勺辣椒,那种味道真是一绝,让你口水直流。

抚州好吃面条 让人嘴馋的平定东乡黑杂面条(1)

黑杂面条并不黑,它颜色浅黄,比玉茭面的颜色还要浅,闻着有一股香味。黑杂面条之所以营养丰富,首先是由它的配料所决定的。黑杂面由玉米、黄豆和小麦混合磨制而成,既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又含高蛋白,此外,黑杂面中添加了小麦,还增加了面的柔性。其次是黑杂面条的烹饪配制方法独特,做黑杂面条少不了小米捞饭,小米富硒多钾,即使是捞饭的汤里,营养也很丰富,捞饭的汤里再加上多种蔬菜,营养价值更高。

黑杂面条好吃、好做,上地的人们吃上一大碗黑杂面条,保证不干不饿,人们非常喜欢它。

黑杂面条的做法始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平定东乡多是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但适宜种植根瘤菌丰富的豆科作物。平定东乡盛产黄豆,给那里的人们提供了吃黑杂面条得天独厚的优势。久而久之,经过长时间历练,到如今已经形成了一种饮食文化。

传说当年慈禧西逃时曾经吃过黑杂面条,并赞不绝口。抗战时期,平定东乡的百姓用黑杂面条犒劳抗战官兵,据说刘伯承、陈赓在七亘设伏偷袭日军的当天,百姓就用黑杂面条、泡捞饭、枣介糕等犒劳将士们。

抚州好吃面条 让人嘴馋的平定东乡黑杂面条(2)

不管春夏秋冬,平定东乡人都离不开黑杂面条,而且季节不同,搭配的蔬菜也有所不同。冬季配的蔬菜是白萝卜、红萝卜、山药、倭瓜等,虽然春天没有新鲜蔬菜,但干萝卜片、倭瓜片、山药等都是很好的配料,夏秋两季,新鲜蔬菜种类繁多,什么菜和黑杂面条配上都好吃,其中豆角、北瓜、红薯、倭瓜配面条最为常见,但无论在什么时候吃黑杂面条,都要配上小米捞饭,上面再浇上辣椒,这才够味。

过去,由于物资匮乏,平定大部分地方的百姓吃榆皮面。但平定东乡人很少吃榆皮面,他们的黑杂面不用加榆皮面就能切条了,而且煮出的条绝对化不了。

黑杂面条还是平定东乡人过红白喜事的必备佳肴。在几天办事的饭菜中至少要有一两顿黑杂面条。妇女们把黑杂面和好,擀开切成面条,一把一把地放在甑箅上待用,然后把大柴锅里的水烧开,下小米、捞出捞饭,再在锅里放上山药、红薯、倭瓜、萝卜等蔬菜,等这些蔬菜熟了以后,把黑杂面条下进去,过一会儿面条就熟了,然后加上生葱、香菜、香油等调味品,一大锅香喷喷的黑杂面条汤就做好了。

红事和白事吃黑杂面条也有讲究,红事是黑杂面条汤配枣糕或油糕,表示吉庆;白事是黑杂面条配锅贴饼或窝窝头,表示哀悼。

黑杂面的制作非常讲究,首先要把玉茭、黄豆、小麦簸捡干净,然后把玉茭上锅蒸煮到一定程度,捞出来晾到不干不湿,这个过程叫潦玉茭,这样处理的玉茭才柔和,后把潦好的玉茭和黄豆按2:1的比例合混合,有条件的人家还要在里面加上些小麦,用石碾碾压成面,过箩后就成了传统的黑杂面了。

现在制作黑杂面,人们往往按照玉茭、黄豆、小麦1:1:1的比例配制,在电磨上磨成面即可使用,这叫现代的黑杂面。住在城里的东乡人也忘不了吃黑杂面,他们干脆到市场上买现成的白面、黄豆面、玉茭面按1:1: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就做成黑杂面了,这叫速成黑杂面,很方便,吃多少混合多少,但它毕竟没有那原生态的黑杂面地道。

在平定东乡各村,家家户户都喜欢吃黑杂面,妇女们都是做黑杂面的高手,从玉茭、黄豆的配料,到碾压成面,再到美食的具体烹饪方法,每个人都是行家里手,她们切出的黑杂面条,粗细均匀,煮到锅里绝不变浓。

在一些地方,做黑杂面条的水平高低,成了衡量妇女是否精明能干的标准。过去村民上地干活时,妇女们会将做好的黑杂面条送到地头。只要看看各家锅里黑杂面条的形状,大家就明白谁家的媳妇精干。因此,妇女们都在做黑杂面条上动脑筋,她们不仅在和面、切条上下功夫,还在蔬菜配料、调料上做文章,这样下来东乡家的黑杂面条一家比一家做得精,一代比一代有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