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遇到四种人(陈果烂尾的故事)

文/马庆云

女演员曾美慧孜在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凭借电影《三夫》获得最佳女主角殊荣。也因此,这部陈果编剧并导演的电影《三夫》引起影迷的很大兴趣。不少影迷已经在香港的影院观看了这部影片。近日,该片也终于在内地观众面前揭开了神秘面纱。

陈果遇到四种人(陈果烂尾的故事)(1)

电影《三夫》表面上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有精神等方面疾病的女性,有两个老头子“丈夫”和一个年轻的丈夫,面对这个女性的某种上瘾的疾病,三人只能联合在一起,让这名女子去从事我们称之为“失足女性”的职业。

陈果导演在这部电影当中的隐喻其实非常明确,曾美慧孜饰演的女主角,代表的是海上浮沉的香港,而两个老男人,一个是满清方面,一个是英国方面。年轻男人,则代表的是中国大陆。影片想要表达的,则是这名女性的迷幻世界。

陈果遇到四种人(陈果烂尾的故事)(2)

这部电影本身的噱头大于内容。因为女演员曾美慧孜在其中有“大尺度”的画面内容,所以构成了对不少观众的吸引力。而反观其创作者陈果导演,也并未很好的抓住影片的灵魂去呈现故事,相反,在陈果一面而言,也是用女演员的牺牲来完成自己的画面罢了。说《三夫》是一部较为低端的限制级电影,并不过分。

对于这部《三夫》,实在可以和郭富城主演的《浮城大亨》对比来看。香港电影人喜欢将香港比作一个海上浮沉的小船,更是喜欢从渔家渔民当中找寻一种漂泊感。而这种漂泊无所依靠的命运主题,又能够被轻松嫁接到香港的历史状态当中。所以,在《浮城大亨》当中,剧作塑造了一个渔家青年如何上岸的故事,在功成名就之后,依旧感觉人生不过浮萍如是。

陈果遇到四种人(陈果烂尾的故事)(3)

显然,电影《三夫》也试图通过这种“浮萍如是”的艺术直觉去塑造故事。将女主角们的活动放在船上,漂在海中,意思不能更直白了。然而,真正优秀的故事和电影,并未只是几个简单意向的拼凑,我们把各种哲学词汇嫁接到一处,也并不能称之为什么高深的艺术形式。

真正的艺术,应该是对生活的更丰富层次的呈现。反观《三夫》,更像是半部好片,后半程,全部属于烂尾工程。在前半程的海上部分,将渔船的生活呈现的较为真实,人物也确实活在这个浮沉的海上世界当中。而陆上部分,也有自己的巧妙之处。尤其是大家居住在公租房内,任何的隐私空间都没有,一家老小要挤在一处等等。

陈果遇到四种人(陈果烂尾的故事)(4)

陆地部分,《三夫》呈现了某种狭小闭塞的生存状态。将人的生存欲望和真实的生存空间、生存资料对立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编剧和影迷可以达成共识的艺术态度。我们确实应该去审视自己的生存欲望问题。尤其在大都市生活的人们,剧中女主角在室外的那些戏码,难道不是我们将欲望裸露出来的最好表达吗?

这些部分,都是《三夫》当中切入现实的内容。可以说,在电影的前半程,所有的人物都活在现实主义的世界当中,电影也秉承了真实还原生活的态度。这种真诚,让电影具备人间的烟火味道,能够直面人生的困境问题。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然而,《三夫》的后半程,所有的真实感都失守了。

陈果遇到四种人(陈果烂尾的故事)(5)

重新回到海上,重操旧业,故事开始赋予女主角某种精神和肉体上的疾病,说这种疾病者只能从事这样的事情才能得到满足了。这显然将一种普遍意义上的角色性格,瞬间收窄为一个“精神类疾病”的患者了。共例变为特例,电影的隐喻价值也就成了摆设,而电影当中的那些女演员的大尺度牺牲,也就成为陈果导演“沽名钓誉”的东西了。

牵强的隐喻,成了整部电影兜不住的底子。反观郭富城的《浮城大亨》,最终将故事上升为哲学的高度,生命便是这种沉浮。这样的底色,显然更能达成创作者和影迷之间的艺术共识。无论观众是香港人,还是大陆人,甚至于是世界其它地方的人,只要有一种基本的着学对人生的关照感,都能体悟这种沉浮。这是一种共性的人生思考。

陈果遇到四种人(陈果烂尾的故事)(6)

一直在学习《浮城大亨》的《三夫》,也就学了海上渔船的皮毛,却没有学会最终的底色与升华。对于曾美慧孜而言,凭借这部电影拿到香港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安慰的意思估计更多一些。毕竟,这样尺度的电影内容,女演员的牺牲最大。然而,电影本身的水平对不起女演员的这种牺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