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老以及吾之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亲亲”在古代的含义和今天有什么区别?“兴趣”在古代汉语中为什么会理解为“魅力”?,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人之老以及吾之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之老以及吾之老
“亲亲”在古代的含义和今天有什么区别?“兴趣”在古代汉语中为什么会理解为“魅力”?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尽心上》
“亲亲”是儒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主张,指爱亲人,尤其是爱父母。“亲亲”既指一种自然的情感,同时也指这种情感在言行上的表现。儒家主张,应将对父母、对亲人的亲爱之情,推及他人,使之成为仁德的基础。儒家认为人对父母、亲人有亲爱之情,是与生俱来的自然天性,人们应该尊重这种天性,并且更重要的是对父母、亲人的感情推及他人,如果能做到将“亲亲”之情推之到天下人,这就是“仁”了。
这样的思想我们应该并不陌生,比如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孝敬自己的长辈也敬爱别的老人,爱护照顾自己的孩子进而也关怀别的孩子,这样统一天下就很容易了”,表达的也是儒家这种由“亲亲”而致于人的主张。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儒家这种主张的。墨家“兼爱”就反对儒家这种有差等的爱,儒家虽然也提倡泛爱众人,但是他们认为人对父母亲的爱是道德人伦的根本,是要高于对其他人的爱的,认为“亲亲”要有亲疏远近的不同,因此才产生了“礼”;这和主张爱所有人的墨家是完全不同的。除此之外,“亲亲”思想也有自身的局限,过度的“亲亲”,会导致行事上的偏私。因此,儒家提出了以“义”克服“亲亲”可能存在的局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儒家“亲亲相隐”的说法:“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意思是“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这其实就是说,儒家认为至亲之人犯了罪,出于人性中最基础的情感,是允许为之隐瞒的,不要求人大义灭亲,历朝历代的立法也多对“亲亲相隐”的做法加以呼应。比如汉宣帝时就规定藏匿犯了罪的尊长是不需要负刑事责任的,这样的主张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广泛的争议:支持者认为这样的规定是合乎人性的,只有允许并发扬了人的“亲亲之情”才能让仁爱得到发展;而反对者则认为将亲情、人伦至于其他道德、甚至是法律评判标准之上,无异于徇情舞弊,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弊端。这样的辩论,直到今天也还在继续。
任何一种思想主张,其背后的内涵都不是能够简单而论的,所以也常常很难单纯用对错来衡量。每一种思想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既有它的先进性,也有它的局限性;在不同的时代也会得到不同的解读,起到不同的作用,但至少理越辩越明。不同观念、不同主张的碰撞、交锋,往往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智慧和思考。
现代汉语中我们对“兴趣”的意思是十分熟悉的,就是对某种事物的喜爱、好奇和关切。但是在古代汉语中“兴趣”是指“兴”中所蕴含的趣或者是“兴”发时心物交会所产生的趣(情趣、意趣等),是诗歌中所蕴含的、读者通过欣赏而获得的特定的审美趣味。对“心物”关系的探讨,来自文学领域内对文学活动中主客体关系的探讨。在《文心雕龙》对“物色”一篇中,有很多关于“感物而动”、“心物交会”对内容。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倡导诗歌的感染力,反对直接说理,主张让读者在品读和感悟中得到愉悦和满足。“兴趣说”可以说是由严羽首创提出的,他认为诗歌的创作其实质是有感而发、兴会神到。在《沧浪诗话》中他写道: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诗歌吟咏的是本性真情。盛唐诗人的诗作特别着意兴趣,如同羚羊晚上将角挂在树上睡觉,没有任何痕迹可寻。)严羽提出这样的说法,其实是为了批判当时宋诗中以抽象说理为诗、以堆垛典故为诗的现象,认为诗歌应该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样的观点对于当时的诗歌创作氛围而言,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也得到了许多后事文人的认同。这一术语后来成为评价诗歌的重要标准,明清诗学也受到积极影响。
严羽提出的“兴趣说”对后世可以说是影响深远,比如明代文学家屠隆就曾在他的《文论》中议论说“古诗多在兴趣,微辞隐义,有足感人。而宋人多好以诗议论。夫以诗议论,即奚不为文而为诗哉?”意思是古代诗歌多注重审美情趣的传达,用词含蓄而寓意隐微,足以感染读者。而宋代诗人大多借诗歌来论事说理。用诗歌论事说理,那为何不写成文章而非要写成诗呢?从这一点看,屠隆算的上是严羽的知音了,只不过严羽的“兴趣说”虽然在当时极具积极意义,我们也要全面辩证地来看待。诗歌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并不是对立的,有感而发,讲求兴趣的诗不见的篇篇都是佳作;注重思想,以说理见长的作品也未必不是好诗。在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时,我们还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全面地思考和接纳,既要去芜存菁也不能忘记博采众长。
非常感谢大家对小橙子妈妈的关注,下次我们来聊一下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儒家。“斯文”和“中庸“这两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究竟出自何处?背后又有怎么样的内涵?欢迎大家一起学习探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