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林之云第16章(林之云原创之辛弃疾传第22章 上饶归隐田园)


第22章 上饶归隐田园


常常是这样,很多事情出乎意料,也有很多事情却巧合得犹如天助。

朝廷对辛弃疾的这次罢免就如同早有预谋一样,非要等到他事先为自己安排好一个相对满意的去处再出台。

早在辛弃疾被强力弹劾前一个多月,也就是1181年的10月份,还在隆兴知府任上时,辛弃疾时就收到一则令他十分开心的好消息,那就是上饶郡带湖的新居已经修建完毕。

辛弃疾喜不自胜,写下一首《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 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纯羹妒脸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 骇浪船回。

东冈更茸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开头的“三径初成,鹤怨猿惊”里面含有两个典故。一是“三径”之说来自于东汉,有一个叫蒋诩的人,曾任兖州刺史,以廉直著称,因不满王莽专权而辞官,闭门不出,在家门前开辟三条小路,一条自己走,另外两条让志趣相投的朋友走,其他人则一概谢绝探访。后来,人们便用“三径”来代指隐士的家园。“鹤怨猿惊”,则出自于南北朝一个叫孔稚珪的人,他写有一篇《北山移文》,里面有个假隐士离开隐居的北山去追名逐利,于是,这山上的动物都对他产生怨恨和惊讶。前三句的意思就是,隐居的地方已经盖好房子,可我却迟迟未去,那里的“鹤和猿”都会认为是因为我贪恋官场的名利。

这样看,辛弃疾归隐山林的愿望已经深入骨髓。

有时候,一个人和一个地方的相遇,应该和缘分有关。

辛弃疾从1175年开始在赣州做江西提点刑狱起,有机会路过上饶,一下子就被这里的山水给迷住了。丰林秀竹、青山碧水和滔滔流淌的宽阔信江,都深深吸引着他的心。后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辛弃疾便让辛忠替他在带湖边物色了一块地,在这里修房盖屋,准备将来可以告老还乡,就到这里安度晚年。

现在房子已经盖好,他的身心一下就有了着落。

上饶古称饶州、信州,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距南昌500里,其东连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有“上乘富饶生态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门户”之称。

带湖位于上绕城北,湖面狭长。这几年中,辛弃疾到过这里很多次,见其“枕澄湖如宝带”,遂为之取名为“带湖”。他还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出“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辛弃疾原来的字叫坦夫,后来改为幼安。现在,他又有了新的号,从此,这个新号“稼轩”便名扬文坛江湖,并见传于历史,以至于尽人皆知。

本来归隐山林愿望萌生已久,而这次皇帝又突然不明不白地罢黜了他所有的官职,包括实的和虚的。那么一切正好,带湖新居刚成,唯一缺少的就是它的主人。

1181年年底,辛弃疾来到上饶定居。当时上饶还是交通要道,据洪迈《稼轩记》载:“密迩畿辅,东舟西车,蜂午错出,势处便近,士大夫乐寄焉。”

房子是盖好了,但还有很多后续的事儿要做。辛弃疾不光是一个上马能打仗、提笔能赋诗的文武双才,他应该还是一个园林大家。对于带湖新居,他是这样设计的: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是济南人,那里有个大明湖,翠湖岸边,垂柳成行。济南城也素有“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离开济南虽已20多年,但辛弃疾在归隐田园的选址和山水特点、布局和草木栽种上,都直接间接地透露出他对家乡济南的思念与模拟。既然北方真正的家乡无法回返,那就在秀丽的南国挑选、营造出一个酷似家乡的去处。在那带湖东岸,再多栽些杨柳,让大明湖的神韵在这里有所体现。

或许只有这样的环境里,才能冲淡他失落的情绪,消解他内心深处的愤懑。

南宋文学家洪迈也是一位为政清廉的官吏,和辛弃疾是好友。带湖新居落成不久,辛弃疾就邀请他前来做客。洪迈一生著作有40多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容斋随笔》,里面对辛弃疾的带湖居所有详细的描摹:

郡治之北可里所,故有旷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宝带,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庐以居,而莫识其处。天作地藏,择然后予。

济南辛侯幼安最后至,一旦独得之,既筑室百楹,才占地什四。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衍十弓,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

辛弃疾林之云第16章(林之云原创之辛弃疾传第22章 上饶归隐田园)(1)

《容斋随笔》书影


(《容斋随笔》是古代文言笔记小说,宋朝洪迈撰,共《五笔》,74卷,1220则,写作时间逾经近四十年,是作者多年博览群书、经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辛弃疾买下的这块地,总面积达160亩左右,带湖400多米长,近300米宽,这里总共盖了好几个院落,足足有一百多间房,还修有亭台水榭,游廊栈道,其中有八九百亩的空地,被挖成鱼池,辟为菜园,低洼处还开出一片稻田。古代的一弓为5尺,稻田也不过50尺,面积倒也不算大,有已足矣。

房子大部分都是平房,其中有一座楼,可以登高望远,辛弃疾将之命名为集山楼,后改为雪楼,登斯楼可远眺灵山。灵山共有72座山峰,主峰海拔1496米。现代诗人冯雪峰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里,他曾写下过《灵山歌》,里面有这样的句子:“一连串的高峰直矗到天际,有时它蒙罩在梦一般的云里。”


辛弃疾林之云第16章(林之云原创之辛弃疾传第22章 上饶归隐田园)(2)

(鹅湖书院宽阔的山墙,远处就是灵山。作者 摄)


直到1182年中间,辛弃疾的这片别墅大宅才全部竣工,朱熹曾经前来游玩,“以为耳目所未曾睹”,看样子的确应该十分漂亮、豪华壮观。范采苹、林落茵和香香、飞卿、田田等另外几个小妾一起,带着孩子们陆陆续续来到这里安居,过起悠闲而不失农家色彩的山林生活,一大家人的小日子过得很是舒心。

辛弃疾在任江西提点刑狱时,认识了一位叫叫林落茵的赣州女子,性格活泼,气质绝佳,琴棋书画样样皆通,两个人很是谈得来,互相之间常有诗词应和之举。林女子深谙辛弃疾内心之悲喜,而此时已经泛起解甲归田想法的他,也正需要有年轻美丽的爱来慰藉、温润。难得的是,林落茵和夫人范采苹还非常谈得来,有时亲如姐妹。在朋友的怂恿下,辛弃疾干脆将林落茵娶进门来,做了恩爱有加的小夫人。

孩子们已渐渐长大,辛稹都经快20岁了,辛秬之下,又添了辛稏、辛穮(biāo)、辛穰(ráng)、辛穟(sui)。辛弃疾子女的名字大都和庄稼、植物有关。“稏”这个字本身就是稻穗摇动或水稻多的样子,穮是指耕地除草,穰是指谷物成熟,穟是禾穗饱满的意思。可以看得出来,辛弃疾心里以农为本的思想还十分浓厚。他真心期望着,子女们能像自己一样,将来无论有什么官职和名誉加身,都要保持和大地的亲近关系,保持好一个农人的淳朴本色。

可能连辛弃疾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多年。带湖居然接纳了他中年生命里极其漫长的一段时光。

在上饶带湖,辛弃疾也是第一次开始过上这种真正的田园生活。那些日子里,他吟诗填词,骑马练剑,稻田躬耕,喝酒交友,真可谓优哉游哉。

美丽的上饶,绿色的上饶,因为山水清秀所吸引而来的,还不止辛弃疾一个人。词人韩元吉,字无咎,号南涧,河南开封人,著有《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等词作,存词80余首。他南渡后将家迁到信州,年老退休后居住于此。汤邦彦,字朝美,镇江人,因出使金国“有辱使命”被贬信州。此外还有陈德明、赵善扛、徐安国、杨民瞻、晁楚老等,都是诗文才华之名士。和他们的交往,和他们在诗词艺术上的切磋和应和,都滋润着辛弃疾的一颗诗心,使得带湖成为辛弃疾诸多诗词名作的诞生地。

天快下雨了,辛弃疾目不转睛地盯着上饶灵山前的乡间小路,久久不动,一身雷声滚过,终于有雨滴大颗大颗地砸下来,激起一小团一小团的土雾。这种场景在辛弃疾笔下酝酿成了一首传世名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秋天就要来了,荷花已经盛开好几个月,莲蓬和大豆都已经成熟,一家人在屋前休闲、玩乐。听到南方女子温柔的声音传来,辛弃疾放下手中的书,抬头看去,有人结伴从田垄间经过。再看几个孩子,各忙各的事情,各有各的姿态,好悠然自得的世外桃源一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

这样的生活,有时间去深刻地回味和感悟人生的变幻。从少年之志到中年之愁,从个人之怨到国家之伤,从失去故国河山的切肤之痛到无法言说的茫然悲凉,都在辛弃疾的诗作中得到貌似随意实则彻入骨髓的体现,并由此道出人生不同阶段里几近永恒的内在本质: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从聚啸山林到策马南归,从胸怀大愿到为官益民,从大才大略到宦海困顿,直到不得已归来田园,辛弃疾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能够坦然接受朝廷任何的褒贬与任免。或者说,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也只能尽力保持一种看破红尘、融入自然的愉悦状态: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鹧鸪天·博山寺作》

白天可以访友问亲,悠游自在,可分裂的山河日益无望弥合,丢失的故土仍然看不到收复的希望,一旦到夜深人静、独处冥思之时,他那颗不愿平庸、不甘落俗的雄强之心,还会怦怦搏动,以至流泪流血,只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姿态才能使之暂时释怀: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

一个人童年和少年的记忆对人一生的影响作用永远不可低估,辛弃疾也一样,他不光是对大明湖情有独钟,对济南的众多的泉水更是念念不忘。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有泉水流淌而出,他总是禁不住要驻足观看、流连。

1185年前后,辛弃疾再次从上饶铅山县经过,在这里偶然发现一眼奇妙无比的泉水。

铅山在上饶的西南方向,大约有80里远。铅山地理位置优越,山清水秀,交通发达,位于闽赣交界处,其境内的武夷山脉主峰海拔2160米,为我国东南第一峰,素有“华东屋脊”“千峰之首”的称号。

铅山奇师渡的瓜山脚下有从半山腰淌下的泉水,流经一块宽阔的方石,石头上正好紧挨着有两个凹陷,一个像臼,一个像瓢,泉水先注入臼,再流到瓢里,泉水清澈甘甜。每当风静天晴,瓢泉的一汪清水倒映着山上修长的竹林和山色,有时候,白云也从那泉水中缓缓飘过,幻美之极。

辛弃疾林之云第16章(林之云原创之辛弃疾传第22章 上饶归隐田园)(3)

(这就是瓢泉两眼泉中的一个,800多年过去了,泉水仍旧汩汩流淌。)

辛弃疾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很快就买下了这眼泉和周边的一大块地。高兴之余,辛弃疾还专门赋诗一首《洞仙歌·访泉于奇师村得周氏泉为赋》:

  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辜负平生弄泉手。叹轻衫短帽,几许红尘?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

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且归去父老约重来;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

结尾一句虽然是自问自答,但实际上从看到瓢泉的第一眼起,辛弃疾就已经下定决心要重来这里,彻底做一个崭新的五柳先生。

在济南出生的辛弃疾本来就是一个痴迷的“弄泉手”,只是这些年不得不怀揣理想在宦海奔波、沉浮,沾惹上不少世俗尘泥,现在该是好好洗一洗的时候了。

奇师渡又称奇狮渡,是位于瓜山脚下的一个古老渡口,芦河从这里除了瓜山,附近还有奇狮山、女城山等。后来,辛弃疾又根据《荀子》的记载,考证出此地就是古时的弋阳期思县,于是,他便将这个地方改名为期思,渡口也改为期思渡。


辛弃疾林之云第16章(林之云原创之辛弃疾传第22章 上饶归隐田园)(4)

(铅山人对辛弃疾的怀念源远流长,从未间断过。 作者 摄)

辛弃疾买下这块地后,先建了一栋别墅,作为来往小憩之所。在那以后他经常与朋友从上饶过来,汲泉饮茶,酌酒写诗,十分惬意。这些活动和其中的快乐,也都反映在他的诗作中。

这眼泉原来叫周氏泉,辛弃疾专门将它改为瓢泉。

《论语·雍也》中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况且,那泉又和瓢极为神似,“瓢泉”大概即由此而来:

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者。

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零落,轻裘肥马。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笑挂瓢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

——《水龙吟·题瓢泉》云

如果说带湖的波光水影给辛弃疾带来诗词创作的丰厚生活资源,那么,发现瓢泉并爱上它则使辛弃疾的创作灵感如泉喷涌,源源不断。在带湖隐居的这些年,辛弃疾一门心思耽溺于诗词艺术迷宫,从横捭阖,上下摸索,苦心研写,佳作迭出,留下了众多闪闪发光的经典诗词,其中许多篇章都传之后世。

1188 年(淳熙十五年),辛弃疾49岁 ,正月里,随着春节一起到来的还有一件喜事,他的第一本词集《稼轩词甲集》由学生范开编定印行,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人们广为传诵。

辛弃疾林之云第16章(林之云原创之辛弃疾传第22章 上饶归隐田园)(5)

(古时出版的稼轩词集)

一个励精图治、决意北伐的志士从南宋的官场归隐不见,而一个名垂千古的大诗人却厚积薄发,横空出世,声名日隆。

七八年的时间似乎转眼间就过去,辛弃疾在带湖的家中得以尽享家庭之乐。这里天天有妻子和爱妾的体贴关怀,有孩子们的笑声、哭声和打闹嬉戏的动静。辛弃疾每每外出归来家中,夫人笑脸相迎,孩子们或绕膝撒娇,或投怀送抱,总能给他带来浓浓的温暖感。

和内心深处的北望之情相比,孩子是辛弃疾另一种未来的希望。人生若能如此安度,天长地久,又有所寄托,也可以无怨无悔。

从此,辛弃疾的生命之船进入到一段和缓宽阔的新河道。前景徐徐展开,光芒冉冉升起。

(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