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句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句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句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句子

<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

有人问孔子:“您为什么不参加政治?”孔子说:“《尚书》上说:‘孝道,就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并把它推广到政治上去。’这也就是参与政治了呀,为什么一定要做官呢?”

【感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此篇是对<2.5>~<2.8>的一个回应。此前,咱们探讨过为什么会在为政篇第二花四个章节讲孝道。孔子在本章给出了他的答案——为政和尽孝其实是一样的。既然如此,如果进了官场反而妨碍他尽孝了,那为什么还要去参与政治呢?如王蒙老师所说,如果政治就是斗得死去活来,人的心理状况一定不会好。不仅自己会变得扭曲,对待父母亲友也肯定不会好到哪去,这又是何苦呢?

我们不难理解,一个人能够真正尽孝,一定是个知敬畏,并且心中有爱的人。孔子在前面讲过,孝并不是一味的顺从,而是真正的对对方好;一个真正对别人好的人,一定要先对自己好——他必须拥有一个健全完整的人格。根据心理学家荣格的观点,完整的人格并不是说他没有缺点,而是缺点被很好地整合到人格中,并且不会引发自己内心的冲突。换句话说,他一定是个爱自己的人,并且爱自己的全部,不管缺点还是优点。荣格还说,如果一个心理医生无法解决自己内心的冲突,他也绝不能治好病人的心理疾病。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不妨做个思想试验:如果一个人没有很好地整合自己的人格,比如,他其实非常痛恨自己的缺点,其结果必然会将对自己缺点的恨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对于身处领导地位的人来说,这是十分危险的。如果研究历史上的暴君,估计都能看到他们十分明显的人格缺陷吧。这样又怎么可能做到“临之以庄;孝慈;举善而教不能”呢?所以,孔子无非是想告诉我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好自己是一切事业的前提。

那怎么才叫做好自己呢?孔子在本章也给出了他的答案。孔子一生都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可是他不会将理想寄托在外物上(例如官位),而是寄托在自己的内心(没有冲突)。真正做到这个境界的人,估计就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了吧?正如我们在<2.1>~<2.3>中所讨论的,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必将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他会将他对生命的热爱,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带给他身边的人,给予人们力量,并最终帮助他人获得积极自由的能力。

参考资料: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2.傅佩荣:《傅佩荣译解论语》,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

3.王蒙:《天下归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

4.卡尔·荣格:《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