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里面的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密探周朝人物11)

有一出京戏的保留节目,叫做《将相和》。这出戏有根有据,根据是战国时赵国的一段政治关系,主角分别是廉颇和蔺相如。

将相和里面的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密探周朝人物11)(1)

廉颇是大将,是赵国后期支柱人物,他对打仗着实有一套,善攻善守善用兵,把一个处于众国包围下的赵国,搞得如同个铁筒,使诸侯不得小觑,使秦军无法深入一步。有廉颇在,赵国君主安心,百姓安居。

大战、小战、野战、城战、阵地战、运动战,什么战都能打,什么战都经过的廉颇,仅仅是一个纯军事的杰出将帅,缺乏政治头脑,缺乏政治手段,经得起任何残酷战争的考验,却顶不住来自内部的干预,一遇上这种干预,他就垮了。

将相和里面的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密探周朝人物11)(2)

平原君逝世,廉颇做了相国,封为信平君。 做了相国,他立即组织了一战:迎击燕军的进攻。燕以为赵元气大丧,骄兵轻进。他佯以装弱,设伏兵阻击,生擒敌军主将栗腹,进逼燕国,迫使对方订立城下之盟。

廉颇主持的最后一战,是与魏国战,他长驱直入,下城略地。在这当口,大臣郭开向赵悼襄王进了谗言,说廉颇年老已不中用。结果,赵悼襄王换用乐乘相代。又是临阵易将,廉颇怒了,怒得发兵攻乐乘,而后投奔了对手魏国。

数年之后,秦再度攻赵,赵悼襄王重新想起廉颇,欲用他。受了天大的委屈,廉颇还是念着赵,想回赵效力,他当着使者的面,吃饭、吃肉、纵马、舞戟,使出了浑身的力,来证明自己未老。可使者是郭开的人,回去说了相反的话。

故国未返成,魏国又待得没劲,廉颇再去了楚国,终老在那里,一代名将就此客死异乡。

将相和里面的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密探周朝人物11)(3)

廉颇早期在赵国得意之际,曾和蔺相如搭过档。蔺相如原低微得很,在宦官的头领缪贤下面当门客。

缪贤无见识,得了稀世珍宝和氏璧,自藏不交,得罪了赵惠文王。蔺相如出了个主意,化解了主人和君主的矛盾,使他转危为安。缪贤感恩,把蔺相如推荐给君主,让他去完成一件重任。

事情与和氏璧有关,秦昭王知道这块名玉后,说要用十五座城交换。赵国君臣都知道,这是秦的阴谋,给了玉也拿不到城。但不去也不行,蔺相如负着这使命带玉去了秦国。在秦廷,他智斗,险斗,玩着性命斗,斗得对方服了输,实现了他对赵王许下的诺言完璧归赵。

将相和里面的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密探周朝人物11)(4)

完璧归赵,蔺相如一举成名。 蔺相如与和氏璧有缘,靠它显身,靠它扬名。和氏璧是玉中之王,蔺相如是人中之杰。

秦不甘心,复通知赵国,开渑池大会,举行两国君主会晤。

会议如期举行,秦昭王欺凌赵惠文王,要他奏曲一首,并让史官记录下来。蔺相如手举酒器,威逼秦昭王击乐,让史宫作了同样的记录,替君主替国家挽回了面子。

将相和里面的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密探周朝人物11)(5)

事后赵王感动地说:“寡人得蔺相如,身安于泰山,国重于九鼎。”他称举朝之中,蔺相如功最大,拜之为相。

相国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气,说野战大功怎及不得口舌微劳,气得要杀了蔺相如。蔺相如不与计较,朝中让,路上让,自己让,又令手下让,最终让得廉颇醒悟了:登门负荆请罪。

两人和解了,结成了生死之交,刎颈之交。

将相和里面的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密探周朝人物11)(6)

蔺相如让廉颇,是为了国家让,为了大局让,确实让得宽容大度,胸襟不凡。然究其内心,也有保全自己的成分:出身寒门,骤然平步青运,朝中权贵不满者比比皆是,廉颇只是其中的代表,若意气用事争风头,势必会引起无休无止的麻烦,得不偿失,唯有让,让出风度,让得众人口服心服,才能赢得他们的承认,巩固住自己的地位。

蔺相如明智,廉颇也有气度。将相和,和得赵国政局安宁,和出了千古佳话。

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称赞道:“才子文人思传盛德,庶使蔺相如之生气,历千载而犹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