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电影的牛是怎么培养的?斗牛的艺术解读

《斗牛》的艺术解读,向天才管虎致敬!!!

斗牛电影的牛是怎么培养的?斗牛的艺术解读(1)

看着报纸和网络以及电视上满坑满谷的《风声》以商业片类型颠覆献礼片如何如何,我知道了,又肯定有人没少出钱给媒体喂黄豆,所以他们才敢于把屁放的这么响亮。

不否认,《风声》与主题对应的原声音乐和基础色调是十分成功的电影音与画上的表现,也不否认,苏有朋,英达,张涵予,李冰冰,周迅,王志文等演员,有一个算一个的精彩表演,但需要否认的是他所谓的颠覆和一些不经过大脑人喊出的精彩与成功。

相形之下,我认为《斗牛》更值得获得掌声,能把献礼片拍成《斗牛》这个程度,中国电影看来还是有点希望了。 《斗牛》片由管虎编剧并导演,由黄渤、闫妮主演。长春电影制片厂、虎翼天下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光线影业有限责任公司出品,北京光线影业有限责任公司发行,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国庆六十周年唯一的献礼影片。

斗牛电影的牛是怎么培养的?斗牛的艺术解读(2)

《斗牛》据说是源于导演管虎一次酒后听到的真实抗战时期沂蒙山区的故事,故事讲的是抗战时期,共产国际给中国的抗日根据地送来了一头荷兰奶牛,为受伤的战士提供营养。但因为鬼子要来扫荡了,所以根据地的同志不得不转移,就把奶牛托付给了村子照顾,无奈下村子里只能抓阄决定谁来照顾奶牛,而这个人就是黄渤扮演的牛二,他起初不愿意接收这头牛,但是村长以把九儿(闫妮饰)嫁给他为条件,诱使他接下了这个任务。但当去挖藏牛洞的牛二回到村子里的时候,全村人都已经被鬼子杀光,只留下了那头被村里人想尽办法藏好的牛,接下来这头牛硬是逼得黄渤不得不和日本鬼子、土匪以及逃亡的江湖郎中斗智斗勇。

我没机会到电影院看这个电影,因为影院里的屏幕全是《建国大业》和《风声》占据着,在把光盘放进影碟机后的几分钟我结束了对将2.0的盘非要冒充DTS5.1卖给我的D版商咒骂,开始渐渐的被影片吸引。

貌似《鬼子来了》的人物和地点背景,与《活着》十分接近的人物属性,与宁浩作品很接近,但实际是源于Guy Ritchie的电影风格,与《阿甘正传》接近的线索定位……

斗牛电影的牛是怎么培养的?斗牛的艺术解读(3)

我回头到网上看评论很多人都有和我相同的感觉,所以我想简单的说,我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了诚意。——记得香港电影最低潮时的某次发奖中,很多人说了这么一句话。

能让广大革命群众想起这么多电影,我想完全可以说明《斗牛》的质量了,导演管虎属于第六代导演,他也是第六代中最中意一位,因为他的电影,至少能让我觉得大多数人能够看懂不论是《头发乱了》还是《上车,走吧》。而回过头来看看这第六代,贾樟柯只能拍拍小众艺术片,张元已然才尽投奔毒品,娄烨则不断的在情欲还是情色中迷失自己,宁浩叛逃的很彻底,在票房的多场大决战中高歌猛进,王小帅就如他的电影名称一样,在票房与奖项的选择里左右为难,进退失据,说白了在当婊子的时候还总试图立个牌坊——相比较下,管虎多年来不论他的日子是否惨淡,在我看来他一直保持着人文关怀,同时其作品却从不缺乏可看性,电视作品中他的《黑洞》《冬至》《生存之民工》是叫好又叫座,电影中虽然不能广泛发行,但《头发乱了》《上车,走吧》简直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两个标杆,管虎的导演功力不证自明,而这一切都是源自于他本人对创作的诚意。

而这些诚意充分体现在片中的很多对白和情节上,十分耐人寻味,对战争,人性,农民的小农意识,中国民族性的思考显露无疑,黄渤和奶牛的相依为命,暗示着战争中人性的扭曲,人和人已经缺乏信任,粗犷肃穆的景色,白雪覆盖的荒凉,际会天边变换的浮云,让人恍惚隔世,人间的一切杀戮如同过眼云烟。

斗牛电影的牛是怎么培养的?斗牛的艺术解读(4)

那就让我们从一个个细节中来体会导演的诚意:

《斗牛》对日本兵的描述和《南京南京》一样有意避开以往国产电影中的丑化,也与《风声》中简单的暴虐不同。崇武重道的日本兵所带有的勇敢,忠诚,坚韧,执着,训练有素,相互鼓励,思乡之情被一一体现出来,军人着装,装备武器和很多欧洲电影中帅气的德国的法西斯有一拼,而这一切不得不让观众从简单的日本人就是坏而转变去思考貌似文明的外皮下怎么会干出畜生的事?

在仔细点就会发现答案,在所有关于抗日战争电影中即使是在《南京,南京》中最多只是表现日本士兵如何的在冰冷的天气中洗澡,不畏寒冷的意志坚强(当然用的是热水,给他倒点冷的,他也够呛,这点可以在《南京,南京》中见识到),所有导演也就是把这种行为作为日本军人精神的就是武士道思想的表现出来(我一直怀疑这些导演受到我小时候的课本的影响,因为那课本上表现日本军国主义最主要 插图就是把一群孩子给扔冷水里洗澡),来证明和表现他们的冷酷。而在《斗牛》却被很认真的剖析了出来,在如同其他电影一样的洗澡后,一位日本军人以一种崇高仪式的行动整理军容,即使那军服已经脏的够呛了——可却依然被叠的整齐;打开用丝绒布袋,(一直看得满脸狐疑的老婆终于得出结论:他要剖腹——中国的抗日电影看多了!!)其实不然,那是天皇语录,他认真的诵读天皇语录……

中国观众从没见过的天皇语录,精细的战刀樱花装饰,虔诚的诵读,接近一分钟的场景,用细节揭示了众多中国电影没拍明白的日本军队本质问题。还有就是一点关键的细节,实际战争中日本军队拼刺刀与八路军不一样,是需要卸弹的,而几乎所有电影和电视剧中一说拼刺刀,镜头都统一的变成军人大叫,然后将刺刀装在枪上,我想各位可以在《斗牛》中看到大致真实的过程了,这其实是一个很忽略的细节,但导演依然将他真实的复原了,这就是一种诚意。

斗牛电影的牛是怎么培养的?斗牛的艺术解读(5)

黄渤出场的特写,估计能让不少人一阵笑,欲流还止的鼻涕,难以形容的黄牙,突出的牙床,粘到一起的头发,并随着场景的变化而细微变化着,够怂,怂到极点了。但这个就是当时的中国农民,其实很多今天贫穷的山沟里,你还是能见到如此神似的人物,可见《斗牛》道具和化妆做足了功夫,即使是被广为赞扬的《鬼子来了》也没有如此下功夫的去刻画战争中中国农民的形象,相形下《风声》中搞不清楚状况的烟卷,弄不明白时间的军装难以让我相信导演是在给我们拍电影而不是在诓我们钱。

而作为这部电影的另外一位主演那头荷兰奶头,真不知道导演花费了多少心思:根据故事发生时间的不同,牛的体型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原以为这是影片的露怯,但当我仔细对过时间点后发现一点毛病都没找到,直到最后的镜头,那被江湖郎中豁开的刀口依然存在……

身着红棉袄的九儿是村里规矩和传统的破坏者与那些灰棉袄的妇女形成的鲜明的对比,她高嗓门大声喊出“妇女不是解放了吗”,但势单力微,她的反抗成为了一种戏谑,淹没在了一片灰色之中。

……

《斗牛》用点滴的细节充分表现了它的主线,战争中中国百姓和中国农民艰辛与磨难的生活境遇。牛二在生存的水平面以上,头戴着日本人的钢盔,身穿着八路军的棉袄,他没有杀敌时的荣誉感,也没有解放全人类的豪情与气势,更没有亡国灭种的心急如焚,他只有对于与同村姑九儿共同生活的向往,他只有对于求摸九儿不得进而去摸牛奶子的冲动,他作为个体只有被种种磨难冲刷后的一句“什么都会过去的”。而与之对应的是群体,而这些群体的表现让电影的黑色幽默达到了极致。

《斗牛》个体与群体的表现,似乎是在两条虽有沟通但不相交的线条上,而这种看起来只是背景的平行叙事,却成为了电影中对人性的挖掘与分析。 作为个体的牛二,典型的不思进取的乡村小农民的样子。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男人,在他万般不乐意的情况下,接收下了那头来自荷兰的奶牛,而且在以后护养的生涯中,也时时充满了对于奶牛的不满,但他却实实在在地在维护着它,关照着它,直至它完全成为了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种坚持,需要的不仅仅是毅力,他所反应出来的,正是一个社会个体的善。与牛二的个体的善相对应的,则是群体的恶。

这种群体的恶,从原初山村的生活状态里就已经看的出来。蛮横且自有道理的老祖爷,行为和思维都很简单的十三叔,他们与乡民们一起,构成了一个几乎是原始状态的宗族社会。群体在这样的社会生态立生活,愚昧、无知、荒唐、未开化,他们强加给牛二恩怨,粗暴地对待牛二,因为一点无谓的事情就将牛二游街,等等等等。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想拥有健全的人格,都是困难的。正如日本人直观的描述,“肮脏的支那人”,这个简单的说法,几乎完整地概括了山庄里的人的生活状态。

当日本人来到了这个村子的时候,他们杀光了所有的中国人。这种衣冠禽兽行为而对于后续的日本部队来说只是减少了麻烦,而牛二仅仅是仅存下来的麻烦。 当游击队来的时候,两个游击队员仅仅是为了贪功,想拿走一挺机枪就匆匆丢了性命。也许你会说我们的游击队员不会那么蠢,但事实上据我奶奶的口述好像比这个蠢的还有,这样的牺牲是否值得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好…… 当八路军来的时候,他们只是为了消灭鬼子,看着镜头中牛二在枪弹中穿越,我想起来了阿甘,对于阿甘他只是表述历史的坐标因为事实与其无关,而牛二他只是承受战争的结果,因为战争似乎也与他无关。八路军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电影里几乎连一张正面都没有给过。这样的军队,他们只是满足于自己的战略,对于乡民的牛二,却几乎不加任何的关注,仅仅是把他当作尸体给一件军服盖身而已,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自己夺取了胜利,却把战争的苦难留下。

当看起来孱弱的邻村乡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心存一种悲悯,但当他们在在生存的压力下,将屠刀伸向了一头一直在养育着他们的奶牛,就无法名状心里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了。这个群体与牛二的同村人一起共同组成了小农群体的一部分。他们蝇营狗苟,自私自利,还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连最基本的廉耻都统统放弃。

之后是国民党的部队,山谷里的尸体,和最后躲在藏牛洞里的军人,面对唯一日本兵的时候为其弟兄报仇的暴怒以及最后因为无法与日本兵沟通相互射杀而亡,虽然那日本兵爱牛甚过于为天皇效忠,并没有杀过人,但与国军的士兵一样都没有办法改变自己身入一个群体的事实,于是殊途同归他们被牛二埋在了一起……

再之后是土匪,将活的同胞吊上磨盘丢到井里去,把牛架了起来,我和我老婆原本以为是要去烧烤,但却仅仅是违背牛的生理期,强行对中国黄牛与荷兰奶牛进行配种。他们也是中国人,而对于他们国土是否沦亡并不重要,他们只关心他们自己群体的思维,而这种思维导致了对人对动物都进行着折磨。 不过我真的很佩服他的创造性,简直绝了!!

再再之后又是共军,但不管牛二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当我甚至已经以一种激动的心情看着牛二牵着牛走到中共军官的面前的时候,牛二得到的却是敷衍,一切都是以打发走牛二为原则。我似乎有些失望但却对管虎充满了希望。

一个个比牛二这个单一乡民厉害很多的社会群体逐一出现。而这些不同的社会群体,无论他们在牛二的面前如何的晃荡,对于牛二来说,改变并没有发生,他穿越着其间除了偶发的激动,只有那么一句“什么都会过去的”,一种很熟悉的中国人思维,而事实上最终大多的群体消失了,只有牛二依然还在,对于他来说,真的什么都已经过去了,而他的存在就是被他的游离和穿越所决定,正如牛二没有弄死杀光他父老乡亲的日本兵,因为这个窝囊的日本兵会医好他的牛。

个体的善与群体的恶的对立,构成了这部片子的大部分线索与主题。对于个体,相对于牛二的善来说,其他人的个人,都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因子。就日本人而言,那个不敢于刺杀牛二的学生兵,当他在日本人的群体前面,表现的就是无论如何都会把自己的刺刀插到牛二的身体里去。而一旦离开了这个情景,懂得喂牛的那个日本小伙子,在生存的胁迫之下,又显出个体在战争中的无奈,对于生的渴望是如此的强烈,让他知道日本人也鄙视铁板一块,里面有着一个个对于战争与存在怀有另外一种看法的人。

对于国民党军官来说,一个落败逃难的军人,也许他不是战场上的英雄。但当他面对一个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的日本军人时,却爆发出充分的激情。这些出现的个体,与牛二一起构成了复杂多样的个性心态。但这些单个的个体,在不同的情况下又展现出极为复杂的变化,最残暴的人,或许会一下变得孱弱需要被照顾。还有那个郎中,也值得一提,整体而言,他是一个能够照顾本村乡民的任务,但在指挥大家有方的同时,却摇身一变成为了令人害怕的抢劫犯。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群体里的个体,这些对比,使得这部片子的主题升华了起来。即便是今天,对于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互,我们也仍然没有足够的被感知,两者的冲突还将继续去折磨着对此感兴趣的人。

《斗牛》沉重的悲情叙事中成功的点缀了黑色幽默,这种笑中带泪的技法在刘镇伟颓败后似乎已经成为华语电影的绝学。但刘镇伟的成功有周星驰的表演来实现,而《斗牛》的造诣,不可忽略黄渤个人表演的成功,几乎是黄渤一个人撑起了整部《斗牛》。在以往提到单人小品风格电影,必须铭记的经典是汤姆 汉克斯的《荒岛余生》。但黄渤同志与牛的若干场对手戏,表演也十分出彩,有的同志认为:比起威尔·史密斯在《我是传奇》里跟那条德国牧羊犬的忸怩,黄渤足够做他的表演老师。对这个意见我举双手赞同。

细节成就了《斗牛》的主题,使它与其他的献礼片不同而将个人与整体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并没有拘泥于想要表达的某个强制主题思想上; 细节成就了《斗牛》的幽默,和《鬼子来了》比较,同为黑色幽默但《斗牛》更黑色幽默,可能大悲之中的幽默才能让人接受这题材,而不是说教式的平铺直叙,《鬼子来了》关注的是中国农民的奴性,而《斗牛》则通过一个个微小的细节更关注战争对人性的扭曲及中国的民族性; 细节成就了《斗牛》的真实,例如该片对死亡的描述,死亡来的毫无征兆,踩上地雷了人说没就没,最后坏郎中的死竟然连过程都能省略,有点科恩兄弟的影子。 细节成就了《斗牛》的悬念,片子双线索闪回插叙,使得观众总是在思考着眼前的情况是如何造成,影片的剪辑方式上拿捏的很到位,不多不少的闪回制造了足够的氛围,而又不让观众太过迷惑。 细节成就了《斗牛》的完美,电影在每一个细节都下足了功夫,比如当看到炮火从牛眼中反射出来的镜头你会觉得比直击爆炸还要震撼;当看到奶牛旁观战争而落泪的时候,不禁心头一颤;当遇到解放军时候最初的几句话居然无法正常发音,牛二的六七年孤独,瞬间被完整体现;看到牛二最后把“牛二之墓”摆成了“二牛之墓”,“之”被他放反,让人在笑声中,油然生出无尽的心酸和悲悯……等等,不一而足。

《斗牛》以细节取胜,而这种胜利引起的就是对献礼片的一次很牛逼的颠覆,在大陆每到遇到十一国庆的时候就要去组织献礼片(其实在台湾以前好像也是如此),可我们到底要为谁而献礼呢?而遍观我们的献礼片基本都是在歌颂一个群体,唱衰一个群体(《建国大业》也没脱离这个基调)赞扬一个形式抨击另外一个形式。

对于很多战争说到底是没有胜利者的,甚至很多战争说到最后连谁是正义者都说不清楚了,而在某种情况下,仅仅是编织故事简单的歌颂某个群体或者是某种形式,也许在当下局内人是看个激动,局外人是看个热闹,而在未来也许是所有人都在看个笑话。而《斗牛》作为献礼片并没有陷入如此的循环,没有歌颂与唱衰,没有赞扬与抨击,你只在电影中看到了属于这个国家的一个个体的孤独并悲情的故事,你可能因为这个故事笑了一下,哭了一下,然后思考了一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