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大师沈巍是怎么被发现的(儒林外史中的开篇第一人)

前一段时间,抖音上突然出现了个爆火的网红沈巍先生,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却会跟人讲《左传》、《尚书》,因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的巨大反差,使他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有人甚至不远千里跑到上海只为一睹他的真容。这真是现实版的月亮与六便士的故事,沈巍放弃了金钱而选择了做自己,也被网友称为最有文化的流浪者。

流浪大师沈巍是怎么被发现的(儒林外史中的开篇第一人)(1)

其实早在元末明初时期,也有这样一位大师,他拒绝许多功名利禄,隐居山林。这个人就是王冕,是清朝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开篇第一个提到的人物,也是全书体现作者理想的重要人物。

王冕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有不少文人为其立传,在《明史》中也有相关记载,是元朝著名诗人,画家。他生于浙江绍兴,小时候家里很穷,靠替人放牛赚钱,喜欢读书,之后自学成才。在《儒林外传》中,王冕是一个品行极为高尚的人,他性格有些孤僻,不喜欢结交朋友,整天就在读书研究学问,鄙视权贵,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所以也拒绝做官。在朱元璋称帝之后,要请王冕出来作官,但他早已隐归田园,拒绝了朱元璋的请求。他也曾多次被其他人推荐为官,也都被拒绝。他对不作官的解释是自己有地可以种,有书可以读,为什么要做官受统治者的使唤呢。

流浪大师沈巍是怎么被发现的(儒林外史中的开篇第一人)(2)

王冕以古代名士作为自己榜样,他所追求的是“竹林七贤”那样洒脱的精神状态,无拘无束的生活和不屈的气节。他也曾云游四海,在《王冕传》中,有这么一段故事。王冕去拜访即为同乡又是老师的王艮,王艮当时做官当了江浙检校,而王冕却衣衫褴褛,脚上穿着破鞋去拜见王艮。王艮看到他这么狼狈的样子,赶紧为他洗漱,并给他新的衣服和鞋子穿,因为欣赏王冕的品行和学问,他还劝王冕做官,不过王冕只是笑了笑,还是穿着自己原来破烂的衣服就走了。

王冕不做官,也有受他母亲的影响。在他母亲临终的时候,劝他说: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有很多人都对我说你很有学问,应该劝你出去做官,做官虽然能光宗耀祖,但当官的下场很多都不好,你性格也不适合做官,还是听我的劝,安安分分的娶妻生子吧,也好在家替我守孝。如果你不听我的话非要做官,那我就死不瞑目了。王冕答应了母亲的要求。

在中国儒家思想中,百善孝为先。而且在《儒林外传》中,王冕也是一个了理想型的几乎没有缺点的完人,中国文人的偶像,那他肯定不会违背母亲的遗言,去做 一个不孝之子,这会跟他高尚的品格相违背。所以从孝这方面来讲,王冕也不可能去做官。

流浪大师沈巍是怎么被发现的(儒林外史中的开篇第一人)(3)

在王冕云游四海的时候,他也看尽了世态炎凉,统治者的专制和不作为,老百姓的疾苦。而文学形象中的王冕,更是看破了世情人心,他的思想境界已经达到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钱财功名乃身外之物,但世人往往看到钱财功名会不顾一切的去拼命追求,王冕有才华,却十分洒脱,不慕名利,不拘于时,这与《儒林外史》中后面的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像里面写到的周进,一辈子都醉心于科举考试,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出路。虽然最后如愿以偿,但《儒林外史》是想借周进的名利观与王冕做对比,讽刺那些读书只是为了追求名利的人。还有就是严监生这种一辈子都十分贪财的人,对于王冕来说,能有孝敬母亲的钱,能有维持自己生活的钱就够了,这样金钱观的对比也是高下立现。

王冕在《儒林外史》中,他是其他文人的标杆,在书外,他宣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抖音网红沈巍的流浪,也是与目前社会对金钱盲目崇拜形成鲜明对比。有些人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有些人活着,是真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