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恐惧是担心过了头(奇葩说热议Soulmate年轻人究竟期待怎样的灵魂伴侣)

《奇葩说 第6季》第九期的辩题是,“伴侣有个异性Soulmate,该介意吗?”节目一播出,“Soulmate”的百度指数马上飙升到4974,为本月最高。根据云和数据,《奇葩说 第6季》市场占有率目前排名第二,仅次于《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三季》,观众平均年龄为25岁。这个备受95后观众热议的“Soulmate”,究竟透露了当下年轻人怎样的社交观?

奇葩说恐惧是担心过了头(奇葩说热议Soulmate年轻人究竟期待怎样的灵魂伴侣)(1)

正方辩手作为应该介意的一方,选择放大Soulmate的意义。辩手杰夫说,“伴侣主要负责当牛做马,Soulmate负责灵魂共鸣”。而詹青云更进一步,如果你有灵魂伴侣,就应该冲破一切束缚,跟TA在一起。“找到一个你愿意跟他敞开心扉的人,比找一个看起来般配的人重要太多了,不论在哪里我们都是心灵相通,这就够了。”

而反方辩手弱化了Soulmate的意义,定义灵魂伴侣不过是有共同爱好、三观一致的伙伴。颜如晶觉得,Soulmate不会影响感情,而且允许伴侣有Soulmate,等同于愿意在感情中给彼此更多空间。

“满分的爱情是六十分,60%的需求源于你的爱人,而剩下的40%,需要留给你的家人、朋友和事业等等,因为这些,爱情通通给不了。”

双方辩手都很认同,遇到理解、合拍的灵魂共鸣的人,无论是朋友还是伴侣,都是人生中难能可贵的存在。但是Z世代的社交需求,已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在1990年代中叶至2010年出生的人,以24岁为分界线,被称为Z世代或者网络世代。QQ发布《Z世代消费力白皮书》显示,65%的Z世代想跟朋友有共同语言,54%的Z世代愿意尝试前所未有的体验。

独生子女一代,决定了Z世代们在巨大孤独感成长下,缺乏社交也渴望社交。区别于父辈以地域为核心的熟人社交,Z世代倾向寻找志趣导向的,能够展示自我的虚拟社交。Z世代追求的不仅仅是社交,而且三观契合的真实社交感。

因此,能够构建深度Soulmate社交关系的社交软件Soul应运而生。事实上,Souler和Soulmate是Soul用户专属的黑话。在Soul上,聊得来的朋友叫Souler,深度交往的朋友叫Soulmate。

Souler不是一个英语词汇里既有英文单词,而是用户在使用Soul进行社交的过程中,对平台上认识的朋友自发形成的一种称呼。用户在Soul APP上聊天交友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场景功能会匹配到和自己兴趣相投、有共同话题的好友,久而久之,就会在Soul里匹配到越来越多的Souler。

作为在Soul里的社交好友,结交到Souler是一个初级阶段,拥有的Souler越多,代表有越多的用户和自己兴趣相投,有共同话题。但要结交到跟深度的朋友,需要与Souler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沟通,才能成为Soulmate。

Soulmate本意是一个英文单词,指精神伙伴、精神三观高度契合的朋友,在各个方向统一。在Soul App中,Soulmate特指在Soul里聊的非常投机的两个Souler,在新认识陌生好友后,只有互动达到一定频率,达到密友关系才能开启语音通话功能。而只有持续的互动,依次点亮标记上的Soulmate 8个字母,才能建立Soulmate关系。建立Soulmate关系后,他们的熟悉程度和亲密程度比普通的Souler要更加深入,是彼此的知心好友。此时系统会为他们开通Soulmate空间。

Soulmate空间开通后,Soulmate可以通过配置标记、添加双人任务、增加空间成长值,进一步维系彼此的亲密关系。

当谈论年轻人需要的怎样社交时,不如记住Soulmate给到的启发,无论方式和工具如何变化,在时光中记录自我,连接合拍的灵魂,这样的默契感才是最为珍贵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