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事是去了牙买加才知道的(你知道和不知道的牙买加)

文/ 王锐

说起牙买加,你想到什么?

加勒比海盗、拉斯特法里教派、雷鬼音乐、蓝山咖啡、短跑运动……对,这些都是迷人岛国牙买加的名片。

今天,我们只聊蓝山,不聊蓝山咖啡。

2015年蓝山和约翰克罗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牙买加乃至整个加勒比地区唯一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足见蓝山的自然与人文价值。

有什么事是去了牙买加才知道的(你知道和不知道的牙买加)(1)

远眺蓝山。晨光照亮云雾缠绕的山巅,万物复苏。

牙买加被称作“林水之乡”,蓝山山脉横亘在岛的东部,山峰常年氤氲在雾气之中,因受海水反射的影响,山峰呈现出梦幻般蓝色光芒,“蓝山”因此得名。每年6〜11月全岛大雨瓢泼,因此上半年旱季是登蓝山的最佳时节。

有什么事是去了牙买加才知道的(你知道和不知道的牙买加)(2)

蓝山地区鸟类丰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鸟爱好者。

登蓝山最好的方式是徒步。一方面是因为蓝山高海拔区域没有机动车行驶道路,也没有缆车等人为架设的交通工具;另一方面,唯有徒步才能贴近感受到它的魅力。在牙买加工作生活的几年间,我每年都会与同事一起攀登蓝山主峰。

从金斯敦出发,一路上愈发陡峭的山体让行车变得越来越困难,蓝山山脉从东南沿海平原向北迅速隆起,在仅16公里的水平跨度内海拔从海平面升至2256米,如果没有四驱车强大的抓力和当地司机熟练的驾驶技术很难进入保护区。沿蜿蜒的山路颠簸约两个半小时,我们到达主峰南侧的培宁城堡平台,从这里开启5个小时的徒步之旅。

顺着果农运送咖啡豆的羊肠小道缓步前行,两侧的咖啡树成行成列,咖啡庄园掩映在葱郁的山腰间。每年9月至来年1月上山,果农们忙碌采摘的身影会是另一道风景线。攀至1700米以上,茂密的原始森林为你遮起天然屏障,树枝上挂满藓类和蕨类,甚至还有兰花等寄生植物。脚踩在松软的落叶上,雾气缭绕在身旁,仿佛步入仙境,一个个绿色精灵夹道欢迎你的到来,这里的生物群落因此被叫作精灵森林。

湿润凉爽的海洋气候和山地环境,使蓝山成为动植物的天堂,其生物多样性在加勒比地区乃至全球同纬度地区都堪称典范。1993年政府在蓝山及其东北部约翰克罗山脉间的峡谷地带设立国家公园保护区,占地约412平方公里。园区分布着9大生物群落,所拥有的开花植物物种占加勒比地区的50%,其中牙买加特有物种近300种。山腰上的森林覆盖深厚的酸性腐殖土层,生长着多种濒危珍稀树种。

蓝山和约翰克罗国家公园既是世界自然基金确定的全球200个关键生态区之一,同时也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上“最不可替代”的78个野生动物栖息地之一。保护区因地方鸟类丰富还占据牙买加5个“零灭绝联盟”区域中的2个,每年有超过130种留鸟和候鸟在此栖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鸟者。

有什么事是去了牙买加才知道的(你知道和不知道的牙买加)(3)

黄嘴鹦鹉

有什么事是去了牙买加才知道的(你知道和不知道的牙买加)(4)

长羽猫头鹰

有什么事是去了牙买加才知道的(你知道和不知道的牙买加)(5)

牙买加短尾鴗

有什么事是去了牙买加才知道的(你知道和不知道的牙买加)(6)

牙买加黄鹂

有什么事是去了牙买加才知道的(你知道和不知道的牙买加)(7)

红嘴长尾蜂鸟

如果你身体矫健,10公里的登顶路线不到2个小时就能完成,但大多数游客更愿意在沿途驻足,欣赏山峦的俊秀和花草鸟虫的千姿百态。幸运的话,你能在路边看到牙买加的国鸟——红嘴长尾蜂鸟正轻盈地挥动翅膀吮吸着花蜜,或是遇上全球第二大蝴蝶——荷马凤蝶。当然,最幸运的莫过于看到一种每33年才开一次花的竹子(Chusquea abietifolia),听说这种竹子最近一次开花是在2017年,要看它下一次绽放则需等到2050年。徒步的乐趣莫过于沿途不经意间的风景。

有什么事是去了牙买加才知道的(你知道和不知道的牙买加)(8)

在山顶草莓山庄的泳池中远眺群峰

“我们是最早迫使英政府签署和平条约的民族!我们是牙买加最先独立的民族!我们是马龙人!”这是居住在蓝山山脉的马龙人(Maroons)最常挂在嘴边的自我介绍。马龙人在西语里意为“山地人”,实际上是英殖民初期逃出种植园的黑人奴隶的后裔,蓝山与约翰克罗山脉陡峭的山体和繁茂的植被为奴隶逃亡提供了理想的藏身之处。

有什么事是去了牙买加才知道的(你知道和不知道的牙买加)(9)

马龙人参加宗教仪式活动

早在哥伦布发现加勒比地区前,来自南美洲的阿拉瓦克人(Arawaks)和泰诺人(Tainos)便在牙买加岛登陆定居。16世纪初西班牙人到来,彻底改变了原住民的命运。殖民者带来能积累财富的甘蔗,并在寻金热驱使下希冀在这里发现金矿。由于受不了残酷奴役,以及缺乏对欧洲传染病的天然抗体,大约到16世纪末,阿拉瓦克人和泰诺人的命运同美洲其他印第安人一样,就此终结。为了支撑蔗糖产业的发展,西班牙人从非洲引入奴隶,从事甘蔗和烟草种植。没有如愿找到黄金的西班牙人渐渐对牙买加失去兴趣,以至于后来英国能够轻松夺得该岛。

1655年英国在牙买加殖民后扩大了甘蔗、可可和咖啡的种植,随之引入越来越多的非洲黑奴。但黑奴此起彼伏的反抗让英国人过得并不舒坦,这其中就有著名的马龙人反殖民逃亡斗争。他们当中有不少来自西非加纳阿散蒂王国的阿坎族,是非洲大陆上高度军事化的种族,掌握丛林生活的本领。1690年,克拉伦登教区萨顿庄园一次约500人规模的逃逸,形成了牙买加马龙人的初始群体。

成功逃脱的马龙人越来越多,牙买加当局把他们视作最大威胁。于是1730年英政府发起第一次马龙人战争(马龙人史料记载这场战争始于1655年,持续84年之久),意欲割断位于岛东部向风马龙人(Windward Maroons)和西部背风马龙人(Leeward Maroons)之间的联络。1734年英军攻克蓝山深处的马龙人定居点南妮镇,继而转战西部,绝处求生的马龙人紧紧团结,利用游击战一次次躲过英军围剿。这一时期的奴隶领袖南妮被后人视为民族英雄。

战争持续近10年,双方损失相当,陷入僵局。1739年,英政府给马龙人开出和平条件,使他们获得自由和土地,并拥有政府赋予的自治权。但作为回报,马龙人必须在牙买加受到外敌入侵时帮助英政府抵抗,甚至还要帮助政府追捕从种植园逃出的奴隶。这或许是马龙人追求和平共处的无奈选择吧。

到18世纪末,牙买加黑奴数量达到30万人之多,是英国在西印度殖民地黑奴数量最多的地区,这也造就了当时牙买加蔗糖产业的辉煌。然而“和平协议”并未给马龙人带来持久和平,压迫与反抗依旧持续。据记载,从1742〜1832年间,牙买加共发生过14次大规模非洲黑奴流血革命。这些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黑奴解放的步伐。1807年大英帝国通过禁止从非洲贩卖奴隶的贸易法案,1834年8月1日废除奴隶制法案正式生效,直到1838年所谓“学徒制”到期,牙买加的黑奴才真正意义上获得了自由。

有什么事是去了牙买加才知道的(你知道和不知道的牙买加)(10)

位于半山的纽卡斯尔阅兵场曾是英军训练基地和康复中心,现驻扎牙买加国防军。墙壁上镶有驻扎军团标志。

牙买加东部山区的马龙人遗迹,除了南妮镇,还有圣伊丽莎白的阿卡朋镇、波特兰的莫尔镇和查尔斯镇、圣玛丽的斯科特庄园等,这些社区至今仍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马龙人祖先的生活传统和文化特征。比如他们使用的皮钦语(Pidgin),就是基于非洲不同部族语言和外来语混杂而成的。马龙人村落至今实行半自治的管理模式,村委会由村民选举产生,核心领袖仍被称为“上校”。

在南妮镇最好的经历莫过于欣赏马龙人的传统音乐和舞蹈。一种被称作 “鼓语”的打击乐很具特色,鼓是用掏空的树干包裹干羊皮制成,在村里专门的乐手或有地位的长者敲击下发出不同音色和响度。妇女们围成一圈,随着鼓声有节奏地摇摆身体,嘴里哼唱着皮钦语歌曲。另一种叫“阿崩”(Abeng)的牛角号对马龙人来说意义非凡,它能发出多种号声,传达不同的含义,当年藏身于密林的马龙人就是靠号声来彼此传递信号的。马龙人的音乐遗产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冠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称号。

有什么事是去了牙买加才知道的(你知道和不知道的牙买加)(11)

烟熏烤肉是牙买加最有代表性的食物

用熏烤猪肉(Jerk Pork)和朗姆酒祭祀的宗教仪式是马龙人社会的重要构成。在躲避抓捕的年代,马龙人利用自然环境获取食物,用林中的多香果木慢慢熏烤腌制过的野猪肉,并在肉上搭盖树叶遮挡明火和浓烟,以避免被入侵者发现。熏烤出来的肉更能锁住水分,吃起来汁多肉嫩,弹力十足,食物事先用多香果籽(牙买加胡椒)和苏格兰灯笼椒腌制,还可以帮助排出身体的湿气。这一饮食方式早已遍布全岛,除此之外,熏烤鸡肉、牛羊肉、海鲜和豆腐也很流行,不仅牙买加人喜爱,而且远播海外,成为最能体现牙买加味道的特色佳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