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和心得的区别(排场与文章)

民间广泛流传,“王楼的排场不如胡坡的文章”,殊不知它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

王楼,明洪武年立村,王姓建一座大楼,成为标志形建筑,故取名王楼村。王楼村文化底蕴深厚,文明礼仪在行,特别在礼尚往来、接人待客、料理婚丧嫁娶等方面,修身心,安名分,严尊卑,序贵贱,守上下,彬彬有礼,讲究到位。因此,王楼人以讲排场而秀美,赢得褒扬。

胡坡,唐朝初年立村,胡氏最早迁至,明万历年间,青州知府熊朝傧告老还乡,途经胡坡,听说这里曾建榆山县,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便落户于此。熊氏是官宦、文化世家,明清两代先后中第进士2名,举人5名,贡生2名,太学生、监生、增生、廪生、庠生等功名人士70多位。其中,举人熊衍学就著书七部二十六卷之多。因此,胡坡人以文章而秀美,赢得褒扬。

“王楼的排场不如胡坡的文章”趣事,发生在王楼和胡坡附近的一个村庄。春节初二,一家绅士侯客,接待第一次回门的女婿,为了显示风光,做下充分准备,备下丰盛宴席,聘请族间长辈和村里德高望重的人士作陪。中午时分,新客来到岳父门前不远处下马,大伙见闺婿文质彬彬、英俊帅气,都赞不绝口。早已在此等候的迎宾上前施礼问候,迎接客人进入客厅,礼让客人上位落座,但女婿站在一旁就是不坐,反复礼让还是不坐,陪客的和主人都十分不解,感觉没有什么不周之处,场面十分尴尬。为缓和局面,主陪说,可能还是咱礼数不到,不如去王楼请王先生来指点迷津,说完便备马到王楼请来了王先生,王先生进客厅对新客以礼相见,寒暄之后,来到八仙桌左侧调了调椅子的角度,请新客入座,客人还是站着不坐,也不说话,王先生也犯了难。此时,天已不早,迟迟无法开席。王先生建议赶快去胡坡请熊先生(这位熊先生是平阴知名文人之一,县志有记载)来再作指点,主家又迅速备马来到胡坡,向熊先生说明来由,熊先生没有推辞,疾速来到,进了院堂,满屋人把目光转向熊先生,熊先生面对客人施礼相见,来到首座椅子前,伸出双臂,垂下袍袖,将袍袖往椅子面上轻轻的摆了两下,后退两步,面对客人施礼请座,客人端庄大方落坐,宴席方得举行。

为什么屡次让座新客不坐呢?这是旧的礼仪所致。在过去,特别在那些贵族家庭,闺婿第一次上门拜见岳父母,理应坐首座。但新客年轻辈小,因陪客的多为长者,所以客人不能直接正面落座,必需由主陪将椅子调整一点角度,用袍袖拂去椅子上的灰尘,方可落坐。如果新客直接坐下,便失去尊严,让人耻笑。这套礼节本应由主陪一次连续完成,只可惜,主陪不晓礼仪,王楼的王先生只知道调“椅子角度”,不知道“弹尘”,只有胡坡的熊先生知书达礼,精通“六艺”。待宴席完毕,送走客人,主陪风趣的说:“王楼的排场不如胡坡的文章哟。”

(善林 庆余)

壹点号李庆余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文章和心得的区别(排场与文章)(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