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中服装的特点(传统戏曲中的男扮女装是艺术)

有人在网络上提了这么个问题:过去京剧为什么用男人扮女人,用女人扮女人不行吗?

我想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起码证明他对戏曲的一些现象感兴趣,但是,这个问题却提得很无知。因为,但凡这个人在学校里多看些书,也不会提这样幼稚的问题。

在封建社会,特别是礼教思想比较严重的明清时代,女子别说出来当艺人卖艺,就是出门都不自由,“三从四德,三纲五常” 约束着那!

那么社会也不能因为女人不露面大众就不需要正常的娱乐,如果戏曲在这一时间产生了,那么既然是戏,就得有角色划分,就得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那时候,女人不让出门不让工作,不让登台,舞台上的性别,除了男就是女,你不让男人演女人,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戏曲中服装的特点(传统戏曲中的男扮女装是艺术)(1)

京剧四小名旦之一:毛世来(男旦)

所以,我说,这问题提得既幼稚又无知。那么他又会说,那个时候不让女人演现在为什么还有这种男扮女装的现象?

是这样的,第一,任何事物不可能一下子出现,亦不会一下子突然消失,它还有个传承接受延续的过程。京剧的鼎盛时期,就是以“四大名旦”为代表的那个时期,这些艺术大师,他们创造了那么高超的艺术,你说不要就不要了吗?

另外,一种艺术形式,经过长期的打磨会日趋成熟,京剧“男旦”这种艺术形式就是如此。并且,对于戏曲来说,舞台上的人是艺术形象,是再创造,不是现实生活中性别的再现,这种认知,世界上的所有的已经成熟了的戏曲理论都是认同的。

并且,这种男扮女装的艺术形式,也不止中国戏曲里有,其他国家其他民族也有,比如日本的“歌舞伎”也是男扮女装的形式,并且日本人认为那是本民族传承下来的传统优秀文化,是国宝,但在当今的中国,这种“男旦”艺术却屡遭诟病,这不得不说,一些国人对文化认知上的混乱和无知不认同,已经到了何等可怕的地步了。

戏曲中服装的特点(传统戏曲中的男扮女装是艺术)(2)

日本“歌舞伎”

关于这个问题,西方的一些艺术家的认知甚至都比为我们国人的认知高很多,这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吗?不是,这其实还是一个人的修养和知识层面所决定的。

本来能上网提出这个问题的,一定不会是文盲,也许还是高学历,可是他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也绝对对京剧,甚至中国以“意象”为主导的文化艺术根本就不懂,你说他没文化吗?他有学历,你说他有文化吗?却对一些很浅显的艺术现象懵懂不屑还不想了解却自以为是。

其实,早就有人说过,传统京剧的男扮女装,绝对不是单纯地去模仿女人,而是用程式化的艺术手段在创造一个意象中的女子形象。

以梅兰芳举例,当年,梅兰芳访美,获得巨大成功,当时的美国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的资深评论家布鲁克斯.阿特金逊就说:“梅兰芳扮演的是旦角,但他的表演绝对不是单纯模仿生活中的女子,而是在创造本质和意象——柔顺、和谐、秀丽、高雅、栩栩如生的特征。”

戏曲中服装的特点(传统戏曲中的男扮女装是艺术)(3)

京剧大师梅兰芳

浙大教授、戏曲研究家任明耀先生也说过:“男旦所创造女性角色的最大特点是力求神似。如果一味地模仿女人的言行、那必然会造成矫揉造作,梅兰芳之所以成为男旦艺术的杰出代表,就是因为他创造的艺术形象是艺术化的女性,观众喜爱梅兰芳,是喜欢他艺术上创造的女性角色。”

因此,舞台上的男扮女装那是艺术,演员那是职业,有人理解不了那是他的思想太复杂,把本来简单的事情想象的复杂了,男演女、女演男,都是艺术,那不是生活,那是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如果有人混淆了,那么是你个人的问题,和这种艺术形式没有半毛钱关系。

戏曲中服装的特点(传统戏曲中的男扮女装是艺术)(4)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