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残荷听雨声林黛玉(留得残荷听雨声)

林黛玉说她最不喜李义山(李商隐)的诗,却脱口而出“留得残荷听雨声”。李商隐原诗本是“留得枯荷听雨声”,被林黛玉一改有了很多变化。那么,林黛玉为什么改李商隐的诗?此事背后藏着林黛玉对宝黛爱情的最后希望。

留得残荷听雨声林黛玉(留得残荷听雨声)(1)


(第四十回)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宝钗笑道:“今年这几日,何曾饶了这园子闲了,天天逛,那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贾宝玉嫌弃秋天枯黄的“破荷叶”恼人,让拔了去。林黛玉反说喜欢李商隐这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听得宝玉像当初“绿玉春犹卷”被宝钗改为“绿蜡春犹卷”一样欢喜,又叫留着“残荷”。

林黛玉吟诵的诗与李商隐的原诗并不一样,差别就在将“枯”字改为“残”字。

留得残荷听雨声林黛玉(留得残荷听雨声)(2)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代•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因身在远方“洛氏亭”,怀念身在长安的表兄弟“崔雍崔衮”。身隔两地不能相见,唯有雨打枯荷声响,以寄同样思念之情。

林黛玉引用这首诗是曹雪芹有意为之。将林黛玉自比李商隐,身在“长安”的表兄弟正是贾宝玉!李商隐思念表兄弟是兄弟情,林黛玉思念贾宝玉就是宝黛爱情。

留得残荷听雨声林黛玉(留得残荷听雨声)(3)


林黛玉为何与贾宝玉分隔两地?经常关注君笺雅侃红楼的朋友会清楚,林黛玉被迫与贾探春二女同嫁异国为王妃,就是与贾宝玉分隔两地。

《题帕三绝·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题帕三绝》第三首就是另一首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中有林黛玉对贾宝玉分隔两地后的思念。

留得残荷听雨声林黛玉(留得残荷听雨声)(4)


林黛玉说她不喜李商隐,分明“口是心非”了。不过,她修改“枯荷”为“残荷”,一字之差,就像贾宝玉“绿玉”变“绿蜡”一样,结果谬以千里。“残”字也改变了林黛玉一生。

林黛玉是谁?她前世是西方灵河岸边的绛珠仙草。今生的林黛玉掣得芙蓉花签,芙蓉是她的本命花。加之与甄英莲相对应。香菱判词中“荷枯藕败”,是她们这一群以荷菱为代表的草木人集体命运。

留得残荷听雨声林黛玉(留得残荷听雨声)(5)


林黛玉、香菱、晴雯(所谓芙蓉花神)、秦可卿(小蓉大奶奶)、贾迎春(菱洲)、贾惜春(藕榭)、菂官(莲子)、藕官、茄官(荷茎)、龄官(菱)、蒋玉菡(袭人)、柳湘莲(尤三姐)……

贾宝玉作《芙蓉女儿诔》,是这一群草木人的悼词,主悼是林黛玉和晴雯。

林黛玉的影射是芙蓉也就是荷花,“留得枯荷听雨声”中的“枯”字令林黛玉不喜。枯荷代表死。林黛玉在人生有希望,身体又不好的时候不愿意听到“枯”字。她夜间少寐常听雨声,对各类雨声多有感慨。枯荷听雨除了凄凉只有绝望。

留得残荷听雨声林黛玉(留得残荷听雨声)(6)


“留得残荷听雨声”不同,“残荷”代表生机不绝,更代表贾宝玉心中留存的念想。

荷为生生不息之物。今年枯败明年生发。残荷不同枯荷在于留存而非死亡。孤零零的荷花也叫残荷(枯死的也是),这是林黛玉留给自己的希望。

贾宝玉心中林黛玉就是一株残荷长在心田,林黛玉泪尽而亡也非枯荷永绝。代表林黛玉留下的人生希望。您觉得呢?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