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1960年红旗渠引水工程)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河南林县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的青年男子娶个媳妇比登天还难,不是家里没有金银珠宝,也不是性格脾气不好。
那为什么娶不到呢?原来这里的媳妇们都有一个奇怪的要求———金山银山也不嫁,只要家里有水就行。
事实上,这个看似简单到可笑的要求,在这里难如登天,可见林县,到底有多缺水!
更让人奇怪的是,政府开始红旗渠引水工程后,饱受缺水折磨的村民们又接连不断的告状提意见,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引水修渠造福百姓却遭反对林县是十分缺水的,可是到底有多缺水呢?
这就要追溯到明朝时期了,据说当时有一个叫陈飞的村民,特地早起跑到十里开外的泉眼去取水。
因为正值干旱时期,降雨量又少,所以泉眼出水量很慢,排队的人又特别多,就算陈飞起得再早,等接完两桶水之后,也已经到了中午了。
别小看这两桶水,这已经是一个普通人家两天的用量了,陈飞在接完水后便飞快地跑回家,可在半路被石头绊倒,结果水全部都撒了。
陈飞十分的伤心,看着那些还没有渗进地面的水,于是赶紧趴到泥土地上喝掉剩下的水。
路过的旅客十分不解,问陈飞“这里的水都混上泥土了,这么脏你为什么要喝啊?”陈飞则回答道:“在这里,水比黄金都珍贵,你说我能舍得浪费吗?”
这样的例子到了近代依然很常见,甚至有过媳妇因为弄洒了一桶水,愧疚的自杀的事情,可见,林县从古至今,就非常缺水,而且林县缺水给村民们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用水困难这一项。
据资料记载,从明朝开始直到新中国成立,单单林县发生的自然灾害就高达100多次,由于缺水导致的大旱也有40多次。
有时接连大旱颗粒无收,甚至会出现“易子相食”的情况,在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中,就曾出现过5次“吃人”事件。
好在新中国成立,国家决定修建一条水渠来摆脱林县人民的困境,于是红旗渠正式决定修建,从此造福林县众多百姓。
那么就是这样一项造福百姓的工程,却在建造之时,遭到了当地民众的强烈反对,甚至还不断被人举报,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个年轻人带来的变革
这还要从一个年轻人讲起,在1949年全国解放之后,林县为了脱贫致富,首先要解决当地的缺水问题,于是当时的领导人一拍大腿,决定开始修建水渠引水。
于是从1957年开始,先后建成了英雄渠、淇河渠和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但由于水量有限,水源太小,不能满足当地民众的需求。
在1959年,林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旱,之前修建所有的水库已经见底,水渠也不能再引水。
当地的民众又开始翻山越岭取水吃,这简直就是治标不治本,要彻底解决水源的问题,必须要寻找一个全新的水源,重新修建水渠引水进入林县。
经过多次开会讨论,在座的众人依旧没有寻找到合适的水源来解决这一难题。就在这时,有个年轻人从人群中站出来,提出自己的意见。
林县境内没有合适的水源,就把目光移向县外,县外有一条水源丰富的浊漳河,用来当源头最合适不过。
于是在1959年10月10日,这个名叫杨贵的年轻小伙,正式负责此次“引漳入林”的工程,并且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山河”的口号。
在1960年2月10号,对林县人民进行了大动员,红旗渠修建工程正式开始!
杨贵(图中)
当时领导人员召集7万人来修建,每人修建1米,2月初工程开始修建,大干特干3个月,5月份就可以修建好红旗渠,解决当地的用水问题。
可是在开工不久之后,问题就出现了,当时有将近4万的民众站在修建水渠的沿线上,兴致冲冲准备开挖。
可是由于山路崎岖,领导人员,技术人员和民工十分分散,根本看不见到底有多少人。
漫山放炮开路,有的挖错了水渠,有的不小心炸坏了水渠,急需完成的部分拖拉半月,工程的质量速度完全没有保证,甚至安全都成了一个大问题。
当进行到山西段的时候,当地的群众意见非常的大,不停地举报反映“白天炸黑夜炸,碎石满天飞,有的砸了门口的树,有的甚至将自家的屋顶砸坏”
更不用说因此受伤的普通百姓和吓跑的牲口了,原想着几个月就可以完成这项水利工程,可是接连收到附近民众的举报,杨贵也意识到,如此浩大的一项工程,心急根本就行不通。
尤其是水渠的周围还有许多民众,误伤百姓可是一件大事,这样下来,必须先要稳住周围民众的心态。
于是杨贵向周围的民众保证,自己带领的部队,绝对会注意施工时的安全,也会尽快地为大家挖好水源。
就在事情告一段落,杨贵也以为工程可以继续下去时,却收到了一封意想不到的举报信。
原来举报的人是自己的下属吴祖太,相较于普通的劳动工人,吴祖太的来头可不一般。他是红旗渠项目的测量组负责人,也正是此次项目中的“领头羊”人物。
当看见吴祖太的举报信时,杨贵也真正意识到这个事情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了。
要知道吴祖太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能让林县的人民喝上新鲜的泉水。在测量工作中,他仅仅凭借一台经纬仪和两台测试仪来完成自己的工作。
虽然设备陈旧,工作环境极差,但是吴祖太从未抱怨过自己的工作,反而尽心尽力地去完成每一项任务。
甚至为了能够尽快地修好红旗渠,吴祖太还将自己的婚期推迟,留下自己的女友一人在老家。就是这样一个兢兢业业的人,杨贵挠破头皮也无法想出他投诉的原因。
在信中,吴祖太讲述了自己投诉的原因。原来是在一个上午,吴祖太将自己最新的测量报告交给施工队时。却发现现场混乱不堪,一群群的工人挤在一起,乌泱泱的一片。
吴祖太只能愣在原地,根本就不知道负责人是谁。几次相同的事情发生之后,吴祖太意识到这些人根本没有合作精神,这样下去,红旗渠的修建肯定会出现大问题。
吴祖太
在收到吴祖太的投诉信之后,杨贵也开始留心工地上工人们的效率问题,原本以为大家都是各司其职,没想到到现场一看,杨贵大吃一惊。
在红旗渠的修建现场有将近4万的工人。在这4万人中,大部分都是农民,并没有修建经验,更别提能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完成任务了。
许多农民在现场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只有一腔热血无处散发,走来走去,东瞧瞧西看看,有能帮上的地方就上,没有能帮忙的时候就乱逛。
看着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逛的工人们,杨贵开始思考,到底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经过几次开会决定,将工人们分成小组合作,一组负责一小段红旗渠的开凿任务,每个组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就这样,现场混乱不堪的问题也算是告一段落。
修建困难风波不断在这之后,红旗渠的修建也算是踏入了正轨,在当时,修建红旗渠大部分都要靠民众自己动手。
因为资金不足,所以无法提供住宿,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就睡在山洞里,石崖下,有的人挖窑洞,也有的人垒一栋石房子,没有床就薅把茅草当床铺。
天为被地为床,几块破布支撑起来指挥千军万马的指挥总部,在长达10年的修建中,无论住得多苦,吃食多寒酸,从来没有一个人想过去动用修渠的一分资金。
就算情况已经如此艰苦,但是修建的资金依旧不够。杨贵只能向上级报告,经过省里的协调,最终拿到了300万资金,可面对如此巨大的一个工程,300万根本远远不够。
于是杨贵苦思冥想,想办法筹集到资金,在当时,杨贵有句口头禅经常挂在嘴边“有困难,就想办法,办法总比问题多”。
在考察调研的时候,杨贵发现林县的工匠十分有名气,很受附近人的欢迎,于是杨贵一不做二不休,马上召集全县的工匠开了一场大会。
在得知到是为了修建红旗渠筹划资金时,当地淳朴热心肠的工匠们立马表示,只要能够让子孙们过上不愁用水的日子,自己吃点苦没什么。
于是在当时,全县将近五万人有技术的工匠一起外出打工,将自己赚取的钱全部上交给红旗渠工程总部。
由于当地的百姓工作刻苦认真,短短一年的事件,就为红旗渠工程筹集了将近2000万的资金。
有了资金之后,工程的修建也逐渐顺利起来,就在工程快要结尾的时候,新的问题却又出现了。原来当时的水泥十分紧缺,而修建红旗渠则需要大量的水泥。
没办法,市面上供应不够,那么就修建自己的水泥厂,可是话是这么说,但是要修建一个厂哪有这么容易。
最最要紧的技术人才在当时就十分难以寻找,杨贵不停地打听寻找,最后听说合涧公社雪山大队有个老人,曾在太原水泥厂当过工程师,现在退休在家。
听说到这个消息之后,杨贵立马带上指挥部人员,翻山越岭走了90多里路登门邀请老师傅。
一听到是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再看到杨贵真切的双眼,老师傅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立马下山筹办水泥厂,保证红旗渠的修建顺利进行。
而红旗渠的修建,也带走了许多爱国的年轻人的生命。在修建红旗渠的10年中,前前后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总设计师吴祖太,在接到修建红旗渠的任务时,不畏艰辛,一路翻山越岭,去进行实地检测与考察,期间母亲病故,新婚妻子因为救人而牺牲,都没有影响吴祖太继续工作。
1960年3月28日,吴祖太听闻工地上有一处洞顶裂缝掉土严重。便立马起身前去查看,却不幸被顶端掉落的巨石砸中。结束了年仅27岁的性命,杨贵得知此事,当场失声痛哭。
直到多年后,杨贵还忍不住在回忆录中提起吴祖太,为这位年轻的工程师而心痛。
除了这些男英雄们的英勇牺牲,红旗渠的修建,也离不开许许多多在背后支持的女英雄们。
如果你去红旗渠游玩的话,可以注意到有一座桥叫做改云桥,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一位名叫李改云的女英雄。
李改云领导着一只女子维修队,每天带领着里面的妇女尽心尽力地挖渠。在一天挖渠时,李改云看到前面有一块巨石脱落,下方正是自己的队员。
李改云想喊队员小心,可是当时时间已经不允许了,于是李改云立马上前推开女队员。自己却被石头砸伤,后来自己的腿虽然被治疗,但是落下了终身残疾。
每每提及此事,李改云总说:“我这条腿是为了红旗渠牺牲的,我从不后悔,因为我的努力,可以让林县的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样的牺牲对我来说是值得的。”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正是因为有这些英雄儿女们的无私贡献,才成就了今天的红旗渠。
在红旗渠修建的过程中,周总理就十分关心,他对红旗渠的建设倾注了很多心血,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2022年,红旗渠依然是我国著名的5A级景区,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的用水问题,结束了林县人民长达近600年的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红旗渠是党和人民共同努力的心血,是我们的宝贵的结晶,而其中的“红旗渠精神”,更是林县民众的传家宝。
在这项艰苦的工程中,林县人民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使得红旗渠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一项水利工程。
或许红旗渠的修建已经成为历史,但这份精神的传承,我们大家永不能忘,也正是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所以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