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启圣结局为何那么惨(历史上姚启圣的结局如何)

《康熙王朝》中,姚启圣这个人物塑造得很生动,一个倔脾气的老头,让康熙又爱又恨。从剧中我们不难发现,姚启圣是个汉人,尽管当了福建总督,也为收复台湾立下大功,但他与康熙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距离感,最终也是功成身退,晚年读书钓鱼。

姚启圣结局为何那么惨(历史上姚启圣的结局如何)(1)

御史近来在翻阅《清史稿·姚启圣传》的时候,发现姚启圣其人,并没有电视剧中那样完美,尽管在收复台湾中建立奇功,但康熙皇帝乃至满朝重臣对他都颇有微词。这也就是姚启圣死后始终没有盖棺定论的一个主要原因。

姚启圣是浙江会稽人,生于1624年,和其他读书人一样姚启圣也想通过科举之路进入仕途,只不过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崇祯时期仅仅考了个生员的功名。

清入主中原后,姚启圣已经浑浑噩噩过了十余年,史料中也没有记载他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顺治十六年,姚启圣在一次郊游中,遇见两个兵卒抢劫女子,他挺身而出杀了这两个兵卒,救下女子送还其家。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查,他归附族人,并获得了汉军镶红旗的户籍。

姚启圣结局为何那么惨(历史上姚启圣的结局如何)(2)

康熙二年,姚启圣考中举人被授予广东香山县知县,在任上干了六年,期间官声还不错,偿还了前任知县留下的亏空。但因行事不慎,擅开海禁,受到了革职永不叙用的处罚。

如果不是三藩作乱,估计姚启圣一辈子再也没有机会东山再起。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响应吴三桂。蛰伏多年的姚启圣看准时机,自费招募兵勇,前往康亲王杰书军中效力,并被杰书举荐为诸暨代理知县。

在平叛耿精忠的这一时期,姚启圣是出了大力的,康熙也不计前嫌,论功行赏,在耿精忠投降后,任命姚启圣为福建布政使。应该说,姚启圣还是有才的,尤其是在调度指挥方面很是得当,在平定叛乱期间确实立了大功。

姚启圣结局为何那么惨(历史上姚启圣的结局如何)(3)

康熙十七年七月,姚启圣荣升福建总督。这一时期,康熙帝正着手准备对付割据台湾的郑经。姚启圣不负众望,先后收复平和、漳平。康熙论功行赏,下旨晋姚启圣为正一品。清代的总督一般都是兼兵部尚书衔,高配也就是从一品,姚启圣这个正一品总督,也是十分罕见的。

正当姚启圣迎来人生巅峰之时,他的一些作为也引起了朝臣的不满。时任左都御史的徐元文上疏弹劾姚启圣,说他“秽绩彰闻,孑身戎行,遂冒军功,以虚词为实事,以干没为己赀”。

徐元文这是在弹劾姚启圣虚功冒赏,侵吞他人财物占为己有,然后拿出来做拼军功的资本。因为姚启圣发迹之前,只不过是一个屡屡逃亡、曾被革职的低级罪官,哪有钱用来招募兵勇,还养着一个庞大的护卫(史料称姚启圣当布政使时,亲兵护卫多达三千多人)。

姚启圣结局为何那么惨(历史上姚启圣的结局如何)(4)

此外,徐元文还指控姚启圣私生活糜烂,拆毁民居建筑,佣人上千人,数不清的舞女歌郎。他年近花甲,还强娶长泰县乡绅戴玑的孙女为妾。最后徐元文给了总结性的建议:委以封疆,甚非八闽苍生之福,乞部确察严议,以为人臣诡谲行私者戒。

徐元文的这些指控并非是空穴来风,姚启圣自身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其品行也有待商榷。但在能力方面又很突出,加上这一时期,正是康熙收复台湾的关键时刻,因此他给了姚启圣申辩的机会,并授予世袭骑都尉,加一云骑尉的世职。

姚启圣结局为何那么惨(历史上姚启圣的结局如何)(5)

康熙二十二年八月,施琅攻克台湾,姚启圣还兵福州。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姚启圣的功劳是不容置疑的,甚至比施琅还要大。而在施琅入京觐见康熙,并被封为世袭罔替的靖海侯时,姚启圣已经病逝,享年六十岁。

按照惯例,封疆大吏死后,朝廷都会有所表示,不是加官晋爵,给一个合适的谥号等等。姚启圣又和一般的督抚不同,毕竟是立有军功的,但康熙没有按例赐祭葬,给谥号,就连官方总结性的祭文也没有,这就说明,康熙没有对姚启圣盖棺定论,大致还是持否定态度的。

事实上,姚启圣在福建百姓的心目中,其形象也很一般。同时期的福建巡抚吴兴祚尽管也没有得到康熙的褒奖,但他死后当地官民拥戴,呼吁将其作为好官祭祀。而姚启圣不然。

姚启圣结局为何那么惨(历史上姚启圣的结局如何)(6)

姚启圣死后不久,朝中御史便追究他修造船舶、军械亏空四万七千两银子,请求康熙给予严肃处理。康熙素来宽容,他念及姚启圣生前劳苦,免于追缴,这多少还是给了姚启圣一点面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