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托管为什么难做(土地托管模式的优势在哪里)
数字看成效●土地托管模式推行4年多,服务范围涉及邻水、岳池两个县4个乡镇14个村,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土地托管为什么难做?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土地托管为什么难做
数字看成效
●土地托管模式推行4年多,服务范围涉及邻水、岳池两个县4个乡镇14个村。
●累计为老百姓分红85万元,村集体分红85万元,合作社盈利112万元。
近日,农业农村部向社会公布推介了24个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邻水县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四川省唯一一家合作社位列其中。
据了解,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重点关注农民合作社在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品牌创建、服务农户等方面的有效做法,突出农民合作社与成员之间的利益纽带。而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因大力推广土地托管模式,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这一难题,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24个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之一,并将这一模式向全国大力推广。
土地托管模式的优势在哪里?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何能够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24个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之一?9月9日,记者来到位于邻水县袁市镇的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寻找答案。
创新模式 农民当起“甩手掌柜”
从8月17日开始收割稻谷以来,该合作社农技人员吴强每天都开着手扶式拖拉机在稻田里忙碌。当天,记者在现场看到,联合式收割机在稻田中穿梭,割稻、脱粒、扬场一气呵成,吴强赶紧将手扶拖拉机开过去,装上刚收割的稻谷,倒入一辆货车内,再由货车将稻谷运往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烘干、筛选、装袋、称重……
“田里有3台手扶拖拉机同时运作,每天能拉120亩田的稻谷,15元一亩,我们每人每天能挣600元,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吴强告诉记者,他在该合作社的工作任务就是开着机器对合作社流转的5100亩土地进行翻耕。“一年到头都在工作,既挣了钱又照顾了家庭,土地托管模式给农村和我们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吴强说的“土地托管模式”,是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方智勇探索出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模式。
“我们的‘托管’并非单纯意义上的托管。”方智勇解释说,先由村集体公司把整村农田集中起来,然后与合作社签订“全程土地托管”合同。从签订土地托管合同的那一刻起,除田间看管由村上统一安排专人负责外,农民就只等收获。合作社不仅要对从种到收全程负责,提供全部农资和全程机械化服务,还要负责农作物产量保底。村集体负责村民和合作社之间的利益协调,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监督、产后的称重等工作,所产生的利润由村民、合作社、村集体三方按照3:4:3的比例分成。
多次分成 三方实现抱团发展
太和乡指南寺村是邻水县最早开始推广土地托管模式的区域之一,今年该村有500亩稻田交给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托管。得益于合作社规范的管理和科学的种植方法,指南寺村托管的稻田平均亩产达1000斤。
“农民和村集体的保底毛收入为每亩800斤稻谷,市值1008元。”方智勇算起账来,每亩田扣除合作社的托管费用600元,农民和村集体还有408元,其中1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剩余的367.2元是农民的收入。
多产出的200斤稻谷的利润,则按照3:4:3的比例进行第二次分配。农民和村集体各分取75.6元,合作社分得100.8元。“土地不撂荒,还能为村民和村集体都带来收入。”指南寺村党支部书记张俊杰说,这样的土地托管模式能够调动业主、村民、村集体三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在生产过程中彼此协作和相互监督,促进农作物优质高产。“我们村今年又增加了10.34亩土地交给合作社托管,明年村集体收入又要增加了。”
方智勇说,三方受益并不止于此。以指南寺村生产的优质大米为例,农户将稻谷交给合作社进行精深加工,亩产1000斤全干稻谷精加工大米为600斤,每斤3.5元,每亩的大米产值为2100元。除去各项成本,每亩可再增加736元的利润。按3:4:3的分红模式分配,每亩农户和村集体可分别再分得220.8元、合作社可分得294.4元。
“土地托管模式已经推行了4年多了,服务范围涉及邻水、岳池两个县4个乡镇14个村。”方智勇告诉记者,通过这种分红模式,已累计为老百姓分红85万元,村集体分红85万元,合作社盈利112万元,通过利益的链接机制,三者抱团一起发展,互利互赢。
继续探索 让模式复制到全国
正因这种分配模式让农民、村集体、合作社尝到了绿色发展的甜头,如今,大家都自觉、自愿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农残,农产品的价值大大提升。今年2月,该合作社有1000余亩稻田所产的大米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其价格卖到了每斤8元,提升了农产品的商品价值。
“我们的大米采取线上线下两种销售方式,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方智勇告诉记者,近两年,通过做好产品深加工、建立品牌、加大销售力度,大米销售量逐年递增。今年大米销售收入加上土地托管模式带来的收入,预计合作社总收入达1200万元。
此次该合作社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24个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之一,方智勇高兴之余信心倍增。“我们要继续探索更好的模式,争取给更多村集体和村民增加收入,让农村土地不再撂荒。”方智勇说,他的最终目标是10年后让这一土地托管模式在全省乃至在全国复制,引导农民绿色种植,让更多的农民、村集体受益,真正做到服务“三农”、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每一个家庭。(邻水记者站 游杰 广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文平)
编辑:熊雪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